礦物成分探測載荷:如何熬過火星寒冷的夜?

2020-07-24 中國新聞網
礦物成分探測載荷:如何熬過火星寒冷的夜?

資料圖: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鑑定件光學探頭測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圖

資料圖: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鑑定件光學探頭測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鄭瑩瑩)在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中,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簡稱:上海技物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兩個有效載荷。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著陸巡視器又由進入艙和火星車組成,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

礦物成分探測載荷:如何熬過火星寒冷的夜?

資料圖: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實驗室測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圖

上海技物所副所長舒嶸研究員告知,這兩個載荷一個在火星車上,一個在環繞器上,都是圍繞礦物成分探測的,這兩臺設備相較嫦娥四號上的對應設備而言,既有繼承,又有拓展。

其中,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是火星車上的主要有效載荷之一,它結合主動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探測和被動短波紅外光譜探測技術,將對著陸區的火星表面元素、礦物和巖石開展高精度的科學探測,這對研究火星的形成、地質的長期演變過程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舒嶸介紹,這個載荷增加的難度是:火星車晚上過夜,僅有極少的電功率提供給艙外載荷保溫;載荷探頭裸露在艙外,在早晚大溫差中要經歷低溫存儲階段,然後白天還要工作。

上海技物所研究員徐衛明介紹,為了讓這臺載荷不會被「凍壞」,研製人員選擇了特殊材料,讓它能扛得住夜晚零下130攝氏度的低溫,「設計環境溫度為零下130攝氏度,多層材料包裹後,載荷的環境溫度大概是零下100攝氏度。」

白天30攝氏度,夜晚零下130攝氏度,徐衛明介紹,這臺載荷至少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幾個月。

而另一臺礦物探測的載荷是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它採用推帚式成像、多元實時動態融合的總體技術方案,突破紅外背景抑制等關鍵技術。這臺光譜分析儀通過獲取火星表面可見光譜段至中波紅外寬譜段(400納米至3400納米)的光譜成像數據,為火星表面物質成分調查分析的科學探測任務提供數據。

上海技物所研究員何志平介紹,這臺載荷的挑戰是要如何看得更精、更準,「我們在技術上是有選擇的,所謂看『精』,是指探測譜段更精細,從可見光至中波紅外,不僅總譜段更寬,且有576個通道,更細緻;所謂更『準』,就是儀器具備更高靈敏度且定標更準確,確保這些返回的光譜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厲害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兩臺有效載荷來自上海製造,將去探測火星上的這些秘密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今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全來自上海!而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兩臺有效載荷,將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
  •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兩大載荷助力「看清」火星
    火星上有什麼,是否有過生命的出現,是不是也像地球一樣蘊含礦物「寶藏」?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兩大載荷:搭載在火星車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以及軌道器上的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將替我們到火星去尋找與發現。2020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今天,我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要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中科院遙感所:火星含水礦物高光譜目標探測算法研究
    這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以便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他指出,以往與火星形貌、礦物等相關研究顯示,火星歷史上是存在大量液態水的,甚至可能曾存在廣闊的海洋,但現在火星為何變成了乾枯的「沙漠星球」,以前的水如何形成,後來又如何消失?火星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它的今天是否將預示著地球的明天?這些重大的科學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答。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使用SuperCam超強雷射蒸發巖石進行成分探測
    該設備的大腦,或者稱之為天線塔,包含一個雷射儀器,稱之為SuperCam,該設備可以蒸發巖石材料並研究其產生的等離子體的化學成分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上的SuperCam是一個利用超強雷射的巖石蒸發儀器,可以幫助科學家來探究火星的化石.發射了一個新的攜帶雷射的機器人到火星上進行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上13臺科學載荷詳解
    環繞器上的有效光電載荷環繞器上配置了7臺有效載荷,包括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著陸巡視器上的有效光電載荷火星車上配置6臺有效載荷,包括多光譜相機、導航地形相機、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主要開展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的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搭載6種有效載荷 走得更穩更好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昨天(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   在即將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擔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的重要使命。我們現在在大屏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第一臺火星車1:1的實物,它的高度是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 漫漫長路,它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保駕護航
    「天問一號」礦物成分探測的「火眼金睛」此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負責研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效載荷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可以說打造的是火星礦物成分探測「火眼金睛」。
  • 中國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探測「跨越式發展」
    首次「探火」有5大科學目標這些年來,歐陽自遠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火星探測的最新進展。他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最終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以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首次自主火星探測正式啟程
    探測火星土壤種類、風化沉積特徵和全球分布,搜尋水冰信息,開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層結構研究。3、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識別火星表面巖石類型,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礦物,開展表面礦物組成分析。4、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探測火星空間環境及火星表面氣溫、氣壓、風場,開展火星電離層結構和表面天氣季節性變化規律研究。5、研究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
  • 「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它帶上了哪些「神器」?
    為達成科學目標,「天問一號」共攜帶了13種載荷,其中環繞器上有7種、火星車上有6種。小編選取部分進行介紹。》》環繞器載荷配置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火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7個有效載荷及1個載荷控制器。
  •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
  • 揭秘「天問一號」的「雙眼」:除了火星表面,還能看到更多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火星上到底有什麼,是否蘊含礦物「寶藏」?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兩大載荷:搭載在火星車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以及軌道器上的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將成為此次火星探索的「雙眼」,點亮此次火星之旅。兩臺有效載荷,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遙感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軟著陸於火星表面後,火星車將搭載著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等載荷駛離著陸平臺,開始火星漫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上海智造
    它們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兩臺有效載荷,將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兩個載荷都是圍繞著礦物成分探測的。」上海技物所副所長、研究員舒嶸表示,軟著陸於火星表面後,火星車將搭載著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等載荷駛離著陸平臺,開始火星漫步。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結合被動短波紅外光譜探測和主動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探測技術,除了探測火星表面物質反射太陽光的輻射信息,還可以向周圍目標主動發射雷射,使其局部氣化產生等離子體,測量其釋放出的原子發射光譜,準確獲取物質元素的成分和含量。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而在「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階段,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還將對太陽風離子進行探測,研究太陽風在行星際的傳播特性。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團隊介紹,水和大氣一直是人類探測火星的主題。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火星大氣以離子和中性粒子的形式不斷逃逸,這也是造成火星水和大氣演化的重要原因。太陽風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氣逃逸的?準確的逃逸率是多少?
  •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天問一號」環繞器上搭載有該中心研製的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將對火星空間環境中的離子和中性粒子參數進行就位探測,研究火星大氣逃逸機制、太陽風與火星的相互作用。而在「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階段,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還將對太陽風離子進行探測,研究太陽風在行星際的傳播特性。
  •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一飛沖天,「上海製造」全力助推「天問」
    而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兩臺有效載荷,將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鑑定件調試(從左到右舒嶸、金焱飛、徐衛明)「這兩個載荷一個在環繞器上,一個在火星車上。兩個載荷都是圍繞著礦物成分探測的。」
  • 出發,向火星!這次探測的發射過程如何?難點在哪?這篇科普文解決你的疑惑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今日12時40分成功發射,而大洋彼岸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也將於7月30日發射升空。探測器如何實現地球到火星的跨越?中國的「天問一號」VS美國、阿聯探測任務按照計劃,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這也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我國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是獲得最新的火星探測成果,深化人類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對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的研究。
  • 深度解析2020火星探測,看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毅力號PK,誰主沉浮
    帶了啥裝備,和美國今年準備發射的「毅力」號比一比天問一號環繞器配置了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共7種有效載荷;天問一號火星車配置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
  • 火星上有水嗎?表面由什麼組成?這兩隻上海研製的「慧眼」有望找到答案
    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性能測試今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啟程飛向火星。在火星環繞器和巡視車上,分別搭載了上海研製的「紅外眼」和「雷射眼」,它們將在「天問一號」抵達火星,巡視車成功著陸之後正式開機,執行火星表面礦物成分分析的科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