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
-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
-
火星,中國來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工了
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今天(7月23日)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了解到,今天中午12點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在火星開始探測任務據了解,中國第一臺火星車,高度有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
將火星之旅「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 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 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行正常,火星探測器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現在,我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多種地形,火星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
西電通院李雲松教授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
-
厲害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兩臺有效載荷來自上海製造,將去探測火星上的這些秘密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今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全來自上海!而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兩臺有效載荷,將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個環節對火星表面元素與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技術突破使我國真正進入深空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吳永久7月24日,在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的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在演講中介紹,承擔火星巡視探測任務的火星車,將對火星重點地區表面表層結構等進行巡視精細探測,配置有6臺有效載荷。其同時表示,天問一號和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的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將使我國真正進入深空,走進火星。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其中,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飛掠、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技術難度更大的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在科學研究成果方面,國際上通過不同探測形式與任務,在火星軌道運動規律與參數、火星大氣、火星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探索和成就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樹立了前進的方向,也向我們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戰。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開啟,西電承包5項技術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
-
我國7月或8月將開展首次火星探測,你期待嗎?
近日,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了我國將在7月或8月進行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有望一次性實現繞火、著陸、火星巡視多個目標。,地球軌道投運能力二十多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送能力為14噸,能承擔更重航天設施的發射,今明兩年預計有首次火星探測、月球無人登陸採樣返回,以及接下來要進行的空間站建造,都依賴於長徵五號。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中國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火星探測「跨越式發展」
歐陽自遠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激動萬分。「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歷史性的一天,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它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行星探測時代。我們幾代航天人的夢想總算實現了。」歐陽自遠是最早提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家之一。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接下來有哪些關鍵任務...
央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7月23日順利升空。8月2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太空中進行了火星之旅第一次軌道修正。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繼續在太空中獨立行進7個月左右後,到達火星並開展火星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拍到了啥,要由他們「打包」傳回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後,地面上的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可能就是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照片了。那麼這些照片怎樣才能傳回地面呢?近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李雲松教授,他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拍到了啥 要由他們「打包」傳回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後,地面上的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可能就是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照片了。那麼這些照片怎樣才能傳回地面呢? 近日,華商報記者採訪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李雲松教授,他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接下來有哪些關鍵任務環節?
央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7月23日順利升空。8月2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太空中進行了火星之旅第一次軌道修正。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繼續在太空中獨立行進7個月左右後,到達火星並開展火星探測。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天問一號」有哪些關鍵任務環節?
-
「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它帶上了哪些「神器」?
剛剛,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開始了奔赴火星的徵途。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在明年成功著陸火星後,「天問一號」將開展為期兩年的科學探測,對火星的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大氣環境等重要數據進行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