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3」正式下水 將建1.2萬噸破冰船

2020-11-30 觀察者網

據《人民日報》8月6日報導,7月31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之一的「向陽紅03」船在武漢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二號碼頭正式下水。該船是目前我國裝備最先進的科考船,也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首艘綜合性、大噸位科考船。。該船採用全迴轉式電力推進、具備動力定位功能、裝備甲板調查作業設施。與此同時,國家海洋局透露,我國新建南極破冰船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剛剛獲得國家批准。這艘船設計1.2萬噸級,投資大約12.5億元。此外,「大洋二號」船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

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深8.9米、型寬17.8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巡航速度12節,續航能力1.5萬海裡,可以滿足無限航區要求。與普通船不同,「向陽紅03」的建造方案充分考慮了科考設備的特性和結構分區,如大型聲學設備多波束採用嵌入式安裝方式。整船採用全迴轉式電力推進方式,具有極強的操控性能。此外,船舶具備動力定位功能,可在任何海域實現高精度定位。「向陽紅03」船還設置了實驗室和甲板調查作業設施,適用於物理海洋和大氣科學、地質和地球物理、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等科考作業。目前,「向陽紅03」船進入室內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重獲新生的「向陽紅」系列

「向陽紅」系列是中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至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學考察船。這些考察船隸屬國家海洋局或海軍,統一命名為「向陽紅」系列,但是其中分為很多個型號,並不完全相同。在服役過程中,大部分「向陽紅」系列考察船都使用過多個名稱和舷號。目前大部分老型號向陽紅系列考察船或已經報廢解體,或已經更名改作其他用途。據稱,老「向陽紅3號」被改作海監船,但尚未得到證實。原「向陽紅10號」改成「遠望4號」後,在一次事故中報廢,成為反艦彈道飛彈靶船。「向陽紅」系列為了我國海上科學研究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目前,老「向陽紅」中僅有「向陽紅9號」還在服役,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母船。21世紀以來,新「向陽紅」陸續下水,有「向陽紅06」、「向陽紅10」、「向陽紅16」、「向陽紅18」。今年8月3日,由黃海造船有限公司為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造的「向陽紅81」試驗輔助船順利下水。隨著我國海洋科考的發展,「向陽紅」系列將重獲新生。

專家介紹說,過去我國的海洋科學考察船很多都是通過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學考察和探測的具體需要。隨著「向陽紅」系列的下水,科考船的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大為提升。

在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建設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我國海洋科考和調查船隊正迎來新一波實力增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認為,只有通過海洋調查,我們才能較全面地了解海洋,提升我們對海洋的認知度,進而更利於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在國際海洋舞臺上,中國也才能有話語權和影響力。

科考造艦計劃啟動 將造1.2萬噸破冰船

對於外界關心的南極破冰船建造的時間表,國家海洋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後,破冰船就可以全面開工建設。

在整體規劃上,為了持續夯實海洋發展基礎硬實力,努力推進深海技術與系列裝備的科技攻關,目前也正在全力推進包括極地考察破冰船、大洋綜合調查船、載人潛水器母船等在內的重點科考船的審批建造進程。

目前,我國每年的南極科考和間隔的北極科考,都由「雪龍」船獨立承擔,支撐著物資運輸和大洋考察任務。「雪龍」船由運輸船改造而成,破冰能力相對有限,更缺乏現代化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資源調查裝備。經過幾次大修之後,能力有所提升,但仍處於超負載使用狀態。

專家介紹,新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建成後,將是我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極地破冰船,與「雪龍」船形成優勢互補、定位明確的極地科學考察姐妹船。「如果有兩條船,我們在南極考察的運載能力將大大加強,南北極考察的規模和深度也可進一步增強。還可以解決『雪龍』船無法兼顧南北極的難題。」

新建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將具備在包括南北極的全球各大洋區進行大範圍水深內的海洋、大氣和海底等綜合要素的觀測與探測能力。科考破冰船將裝備纜控深潛器、無人遙控深潛器和水下探測系統等先進的海洋科考設備。同時,破冰能力大大增強。「雪龍」船是靠船頭的冰刀,以及堅固的船頭,把冰壓碎。這種方式遇到厚的冰脊時,就會遭遇困難,有時甚至會騎到冰上下不來。新船會採用多種破冰技術——船頭、船尾都可破冰,機動能力大為提高。在冰區的掉頭將十分快速。

另外,「大洋二號」船的建造,可望分擔「大洋一號」船每年長達兩三百天的科考重擔。

「大洋一號」船是一艘5600噸級的遠洋科學考察船,1994年從國外購買,經過了幾次改造後更好地適應了我國大洋資源調查任務。作為我國大洋科考的主力船舶,目前「大洋一號」船一方面成為了中國大洋科考的「代名詞」,一方面也處於常年無休的狀態。

相似的,4500噸級的遠洋科學考察船「向陽紅09」屬於功勳海洋調查船,完成重大海洋調查任務數十次。尤其是從2009年開始,「向陽紅09」船經過改造後,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母船,完成了「蛟龍」號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海試任務。這條1978年由上海滬江造船廠生產的科考船,設計壽命為30年左右,當年建造時算是性能優異的明星科考船,但現在已是超齡服役。

讓人期待的是,「蛟龍」號新母船的研製計劃已經展開。由於科考船不同於一般的船舶,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同時還要配合載人潛水器試驗和應用,新船的設計和建造周期相對會長一些。

國家遠洋調查船隊將不斷擴大

前不久,3艘分別隸屬於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國家文物局的近海調查船「向陽紅28」號、「南鋒」號、「中國考古01」號,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轄的遠洋調查船「科學」號,正式加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船隊規模已由成立之初的19艘增至40艘左右。2014年,船隊成員船共為40多家部門和單位提供海洋調查服務,完成200餘項任務,在航天數4062天,比2013年增長16%。

成立於3年前的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是我國多個涉海部門共同打造的首個全國共享的海洋調查基礎平臺,幾乎涵蓋了國內調查水平最先進的船舶。其中包括來自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系列船、「大洋一號」、「雪龍」號等,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實驗3」「科學」等,以及來自教育部的「育鯤」「東方紅2」「海洋2號」等,也有來自地方海洋研究所和企業的船舶。船隊主要承擔國家海洋基礎性、綜合性和專項調查等任務,以及國家重大研究項目、國際重大海洋科學合作項目和政府間海洋合作項目涉及的調查任務。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國家海洋局還將根據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進一步規劃海洋調查船的建造,大力提升大洋調查基礎能力。「從國家兩大戰略來看,我們所需的調查船還需要增加。美國有71艘科考船,與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陳連增說。

相關焦點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9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見證了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H2560)下水。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 「向陽紅10」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正式上水
    8月24日,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聯建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向陽紅10」號在溫州正式上水,標誌著國內第一艘由國有事業單位與民營企業聯建的科考船在施工建設上取得階段性勝利。颱風「潭美」剛剛過境,溫州樂清藍天如洗、陽光熾熱,上午10:08,隨著啟動球的按下,固定「向陽紅10」號的纜繩被緩緩切割,37秒後「向陽紅10」號進入樂清灣,並在錨地進行休整。
  • 【記者即時播報】我國新一代破冰船2014年下水 破冰能力遠超雪龍號
    我國正在建造一艘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極地破冰船,預計於2014年下水服役。這是記者昨天從第28次南極科考新聞發布會上獲知的消息。據介紹,這艘船的破冰厚度在1.5米以上,破冰能力遠超「雪龍」號,而且船上的科研設備也比「雪龍」號先進。目前,我國極地科考破冰船的國際招標工作已經結束,設計進展十分順利。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10日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當日,命名為「雪龍2」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 剛下水的國產破冰船為何不用核動力?雪龍2號五大看點
    作者:瀚海狼山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9月10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江南基地的4號幹船塢下水,並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設計船長122.5米,寬22.3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約13990噸,自持力60天,載員90人,能以2至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俄羅斯大國重器再下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個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
    大國重器,俄羅斯第三艘「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新一輪北極爭奪戰拉開大幕,中國緊隨其後,將成為世界第二個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影響深遠,意義非凡據媒體5月25日消息,俄羅斯的大國重器「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25日在聖彼得堡下水
  • 俄最大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計劃雄心勃勃
    俄羅斯《星星》電視臺16日報導稱,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當天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 報導稱,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配備兩個專門設計的RITM-200核反應堆,可破除近3米厚的冰,服役期為40年,船員75人,造價約為369億盧布(1美元約合66盧布),計劃於2018年投入使用。 另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4日報導稱,近日俄羅斯半個世紀以來試水了第一艘新型軍用破冰船。
  • 中國最新極地科考船下水 未來可建核動力破冰船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9月10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向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下水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到底「雪龍2」號的性能有哪些提升,「雪龍」兄弟未來將給中國極地科考能力帶來哪些提升呢?就此《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多位專家。
  • 「向陽紅09」船 特殊年代應運而生
    其中,「向陽紅09」船正是我國為執行聯合國氣象組織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趕造的一艘遠洋科學考察船。它在特殊的時代裡誕生,並將承擔起不尋常的使命。1979年5月18日,第一航次任務結束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收到全球大氣研究計劃活動辦公室主任杜斯來函:「最近,在赫爾辛基的熱帶風觀測導航測風資料中心結束了對第一特殊觀測期導航測風資料的首次分析。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於9月12日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船塢正式下水。其順利建造下水,標誌著我國海洋漁業綜合調查能力已躋身世界前列,將為我國從漁業大國向漁業強國轉變和提升國際漁業話語權地位,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國產萬噸破冰船駛入魔都核心水域,只為紀念這位偉大航海家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H2560)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於2019年7月交付使用。「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填補了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 為何渲染緊張氣氛 臺艦機雷達緊盯「向陽紅14號」
    所謂「重大新聞」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11月3日上午9時許,臺「海巡署」發現一艘疑似中國國家海洋局科學考察船的船隻,出現在蘭嶼開元港6裡外的海面上,經目視判別發現,這艘船有一個漆著「紅星」標誌的「煙筒」,經研究判定,應該是大陸的「向陽紅14號」科考船,臺海軍、空軍、「海巡署」和情報偵察等單位雖然立即對該船進行監控,但由於氣象狀況不佳,風浪太大,所以臺艦機無法抵近偵察。
  • 俄建造世界最大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載重量可達10萬噸
    當地時間2016年6月16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東方IC版權圖片 請勿轉載)俄羅斯《星星》電視臺16日報導稱,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當天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報導稱,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
  • 「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
  • 「向陽紅03」船上有「千裡眼」!快來圍觀它「眼中」的海底世界→
    △6000米集成化光學拖體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探海船說公眾號消息,「向陽紅03」船在海洋科考中,憑藉著「千裡眼」,探測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獲取重要的海洋監測數據。△光學拖體在黑暗的海底所拍攝到的海底陡坡△光學拖體在海底拍攝到的海洋生物據悉,「向陽紅03」船由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建造並負責運行管理,武昌造船廠承建,於2013年6月開工建造,歷時3年零3個月。
  • 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下水
    當地時間6月16日,俄「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在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網頁截圖)  中國網6月17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6月16日,俄波羅的海造船廠(隸屬於聯合造船集團)舉行「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隆重下水儀式。  「北極」號破冰船於2013年11月開建,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萬噸,乘員75人,裝備功率高達175兆瓦的RITM-200核反應堆,可破除3米厚的冰層。
  • 全球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下水!僅3艘,跟颱風級核潛艇一樣大
    破冰船,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鑿開冰層,給後面的船隻開闢航道的工程船,它可以在冰封港口為其他船隻掃清障礙,同時引導艦船在冰面上執行任務。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破冰船設計的總體強度非常高,首尾和水線區都採用厚鋼板和密骨架加強過,而且推進系統採用的都是雙軸以上的多螺旋槳。
  • 俄「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預計2022年交付
    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中新社莫斯科5月25日電 (記者 王修君)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25日在聖彼得堡下水。隨後音樂響起,在現場近千人的歡呼聲和掌聲中,「烏拉爾」號破冰船沿著傾斜的軌道,緩緩滑入海中。據介紹,「烏拉爾」號破冰船將在海上繼續完成剩餘部分建造,預計將於2022年正式交付使用。「烏拉爾」號是俄羅斯正在建造的第三艘22220型破冰船,其餘兩艘「北極」號和「西伯利亞」號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