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臺灣「國防部長」主動披露說,大陸的軍艦首次在臺灣東海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使得臺軍方不得不意識到大陸海軍對臺灣的「威脅」不僅僅是臺灣海峽一邊;接著「海巡署」又出來說,「大陸間諜船」「向陽紅14號」今年三次到臺灣鄰近海域,逼得臺海軍不得不出動軍艦戰機跟蹤盯梢。
臺灣艦機雷達緊盯「向陽紅14號」
11月3日中午,臺灣「海岸巡防署」突然召開緊急記者招待會,聲稱有「重要新聞」要捅給臺灣各媒體。所謂「重大新聞」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11月3日上午9時許,臺「海巡署」發現一艘疑似中國國家海洋局科學考察船的船隻,出現在蘭嶼開元港6裡外的海面上,經目視判別發現,這艘船有一個漆著「紅星」標誌的「煙筒」,經研究判定,應該是大陸的「向陽紅14號」科考船,臺海軍、空軍、「海巡署」和情報偵察等單位雖然立即對該船進行監控,但由於氣象狀況不佳,風浪太大,所以臺艦機無法抵近偵察。
午後,「海巡署」再度向臺灣媒體提供更多的細節:11月3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向陽紅14號」在蘭嶼開元港西南方海域5公裡處時,被正在蘭嶼海域操作的當地漁民發現,漁民立即通報海巡單位,之後在附近海域執勤的臺海軍「拉法耶」級軍艦也立即趕往附近海域就近監控。
下午,臺灣海基會發函給大陸海協會表示「抗議」。海基會在函件中強調說:「由於貴方海測船已數度侵犯我方海域,我方除了表示嚴正抗議外,並請貴方自我約束,以免影響兩岸關係。」「海巡署」聲稱這是今年以來「向陽紅14號」第三次抵達臺灣鄰近水域了,前兩次分別是4月15日和10月10日,具體情況被臺軍方說得很是聳人聽聞:
比如說4月15日那次,被臺灣有關方面說成是「海峽兩岸艦艇暗夜追逐,中國間諜船被逼離鵝鑾鼻外海」。具體情形是這樣的:臺海軍左營艦隊作戰中心於4月15日凌晨1時40分接獲通報,海軍軍艦發現東經120度48分、北緯21度29分,即鵝鑾鼻外海正南方25裡處,有大陸科學研究船「向陽紅14號」,十分可疑,且有逗留跡象。經海軍監控對方動向,懷疑「向陽紅14號」以研究為掩護,在臺島附近海域從事水文監測等行動。正在海上執勤的康定級軍艦「康定號」就近趕往警戒。
臺「海巡署」隨後也接獲通報,立即派其在海上巡邏的「海洋巡防總局」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巡緝艦「偉星艦」前往,駐守屏東恆春的「海洋總局」第14海巡隊則由隊長朱清和領軍率編號為「3505」、「3507」的「海巡署」艦艇出海。
凌晨2時21分,「向陽紅14號」開始「後撤」,康定艦及「海巡署」艦艇「持續逼近」監控,直至對方「知難而退」。到清晨6時左右,「向陽紅14號」「退到」距離鵝鑾鼻45裡水域外,臺方的警戒及監控任務在6時6分解除,交由海軍監控。
至於大陸科考船頻繁出現在相同海域的原因,臺軍方認為「可能」與「探測水文及『國軍』飛彈試射」有關,因為臺陸軍「神箭演習」與「雄風三型」飛彈仍在蘭嶼附近的九鵬基地中。「向陽紅14號」海洋科學調查船「有可能」是「試圖截收中科院設在蘭嶼的飛彈遙測系統數據,搜集武器系統的鏈結、雷達等電波參數」。臺海軍解釋說,因為「向陽紅14號」沒有武裝,所以海軍不便以武力驅逐,只能由「海巡總局」艦隻前去「驅離」,並由「拉法耶」艦封鎖水道,迫使大陸考察船離去。當然,由於「向陽紅」「具備偵搜雷達參數」的系統,所以「拉法耶「不敢打開敏感雷達掃描或者啟用電子戰系統,而是由岸防飛彈部隊雷達提供監控的參數,以避免正好被對方偵察。
「向陽紅14號」是艘科考船
臺灣媒體認為,「向陽紅」是中國海洋科學探測船的名稱,大的達萬噸,小者僅數千噸。「向陽紅14號」曾與「向陽紅5號」、德國「太陽號」共同進行為期10年的海洋科技合作,調查南海海域的沉積物。就連臺灣軍方人士也認為,「向陽紅14號」與美國「阿比特號」、前蘇聯「勇士號」等同樣都是世界知名的海洋科學調查船。而「向陽紅14號」的主要工作為探勘海底地震、重力及磁力、地熱流量等,進行綜合調查分析。
然而,臺當局和軍方強調的卻是,「向陽紅14號」「更可能」進行與海洋科學相關的「飛彈試射、傳遞人造衛星」等任務,「對臺灣有威脅」的部分則是該船具有戰略調查的功能,因為它「具有電子戰及反作戰任務」,「更可以改裝成海上移動式飛彈基地」。臺軍方還說,「儘管這艘船名義上是科學調查船,但編制卻在解放軍海軍之下,屬於後勤艦隻,因此,倍添想像空間。」
按臺灣東森新聞臺的公開報導,「向陽紅14號」的排水量是2894噸,長度為111米,寬為15.2米,吃水深度為7.1米,主要從事水文探測,配備有自動衛星導航、自動分析儀、海洋計等,最大巡航半徑1萬裡,艦上沒有配備武器。
「向陽紅14號」也隸屬中國國家海洋局。「向陽紅14號」從下水後,可以說是任務頻繁,幾乎走遍四海,先後完成了中美海洋氣象合作調查、中日副熱帶環流合作調查、南沙、北部灣及南海斷面調查等任務;其中,在1994年,臺海兩岸曾有一項名為「南海東北部環流合作調查研究」的海洋探測計劃,當時,除了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研1號、海研2號參與外,「向陽紅14號」也是科考的船艦之一。
據了解,當時,「向陽紅14號」在這項兩岸聯合的探測行動中,獲取海洋水文、氣象、化學等學科20餘個項目的數十萬筆記錄。
「向陽紅14號」的功能當然不僅於此,它的家族中,有的功能更為強大。例如,「向陽紅10號」於1998年開始改裝,成為中國航天遠洋的「遠望」家族(即「遠望4號」),也就是說,這艘「向陽紅」在艦體上安裝大量精密的測控儀器和天線,通過計算機輔助,可以擔負起火箭、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追蹤、測量和遙控等任務,儼然是一座巨大的海上移動航天測控網絡,而今年發射「神舟3號」時,曾分派多艘遠望船隻在世界各地監控與遙控,「向陽紅10號」(「遠望4號」)也擔負重任。
為何渲染緊張氣氛
幾天前,臺「立法委員」質詢臺「國防部長」湯曜明購買美國紀德艦的理由時,湯曜明主動透露,解放軍北海艦隊的一艘驅逐艦於10月15日「史無前例」地從臺灣東部海域(太平洋岸)繞行到南海參與軍事演習,這個現象「值得臺灣各界注意」。湯曜明強調,解放軍艦隊首次沿臺灣東海岸航行顯示,臺灣的海軍不能再局限在臺灣海峽內,應走入更寬闊的海域,才能維持臺海暢通。
臺灣「軍事戰略專家」林郁方也表示,北海艦隊主要基地在青島旅順以及葫蘆島,它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的確少見,尤其它大老遠跑到南海去參與南海艦隊演習,而且其中一艘驅逐艦,還落得單獨自從臺灣東部海域繞道而行,這其中透露出什麼樣的信息「必須深究」。
臺當局和軍方如此渲染大陸軍方的威脅目的有三:一是為購買美國的老舊「紀德」艦找藉口。由於紀德艦根本就是老舊軍艦,所以臺各界對臺當局花如此高的價錢購買這麼舊的軍艦相當反對,而且美國開出的軍艦及彈藥的報價又是公開售價的三倍,所以臺當局想買艦的阻力非常大,對此,就連軍方都不得不承認。為排除阻力,臺軍方只能渲染一下大陸「威脅」了;二是美國總統布希在江澤民主席訪美期間公開宣稱,不支持臺灣獨立,這讓臺灣當局很是不舒服,所以想藉機渲染一番「大陸威脅論」,給中美友好關係添點堵;三是為臺軍購買武器裝備找藉口。比如說,臺灣正積極向德國爭取購買「豹二式」重型坦克,希望臺各方能批准數額驚人的軍費。(徐冰川) 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