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軍艦跟蹤我052C艦 結果雷達失靈遭反向鎖定

2021-01-11 環球軍事

7月1日,中國海軍的052C型飛彈驅逐艦西安艦(舷號153)抵達法國土倫港進行了軍事交流。

西安艦的內心:

也就是7月14日

西安艦通過多佛海峽

英國皇家海軍出動

23型「公爵級」護衛艦

(Type 23 Duke-class Frigate)

「聖奧爾本斯」號

(HMS St Albans)

對西安艦進行跟蹤監視

據悉,期間

「聖奧爾本斯」號護衛艦卻雷達失靈

遭反向鎖定

最後不得不放棄跟蹤監視

「看看人家的艦……」

「再看看咱自己家的艦……」

不知圖中這三個拿著望遠鏡的

皇家海軍艦員

做何感想?

皇家海軍在其推特上發布

監視西安艦的消息後

有貌似英國的網民竟留言評論稱:

」中國這艘軍艦的艦長此時應該

做夢都想換一艘更好的艦艇吧!」

A better warship?

西安艦艦長當然想指揮更好的戰艦,

但他想指揮的絕對不是

跟在自己屁股後面監視的

23型「公爵級」護衛艦這樣的!

該型研發於上世紀80年代的護衛艦

服役年限已經超長

在此次監視中多次發生故障

儀錶盤指數不正常

坐標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映射出日不落帝國的國力狀況

小軍想對這位在留言中用了

Daydream(白日夢)一詞的英國網民說:

Are You Kidding?!

雖說052C型飛彈驅逐艦西安艦

在俺中國已算是「過氣網紅」,

但你非要拿你日不落帝國的「老爺」護衛艦

來和西安艦這艘驅逐艦比,

就真是有點兒太不著調兒了。

甚至還由此得出「英優中劣」的結論,

令人不得不佩服這位大英子民的蜜汁自信……

唉,科普還得從娃娃抓起

先來搞搞清護衛艦和驅逐艦的區別吧!

美國海軍技術網(Naval Technology)

於今年4月24日就

發布了一篇論述護衛艦和驅逐艦區別的文章

以它為基礎

小軍在此

遙給這位大英子民普及一下

Frigate護衛艦和Destroyer驅逐艦

到底有什麼區別:

護衛艦的歷史可追溯到15世紀起的帆船時代。

起初,它是一艘輕便的小快船

light nimble(靈活) ship

built for the purpose of sailing swiftly(快的)

而destroyers驅逐艦早期的稱謂是

"torpedo boat destroyers" (TBDs)魚雷艇驅逐艦

顧名思義

就是為了destroy torpedo boat擊沉驅逐魚雷艇的

而到了一戰時期

各國海軍都將其名簡化

the name was shortened to simply "destroyer"

最早的destroyer是1887年服役的

西班牙Destructor「破壞者」號

西班牙海軍用來打擊魚雷艇的「破壞者號」驅逐艦,由英國湯姆森公司設計製造,於1887年交付給西班牙海軍使用。

Similarities

相似之處

進化到現在

Frigate和Destroyer的功能幾乎重疊

比如,都有快速機動性(quick maneuverability)

都有一定的防空、反艦、反潛能力

可保護大型艦艇(如航空母艦)抵禦海陸空威脅

(Escort(護航) and protect larger vessels from air, surface and underwater threats)

都是多功能艦艇(multi-role vessel)

Differences

不同之處

「The key distinction between frigates and destroyers is size and, by extension, function,」 says Dr Sidharth Kaushal,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d Security Studies.

英國皇家國防聯合研究所國防安全研究員施坦·考沙爾博士介紹:「護衛艦和驅逐艦最關鍵的區別在於大小,再就是功能。」

Size:

驅逐艦一般要比護衛艦更大,但也不是絕對。

Frigates these days weigh anything from 2000 - 5000 tons,

Destroyers are in the range of 5000 – 8000.

護衛艦的噸位一般是2000-5000噸

驅逐艦為5000-8000噸。

There are many exceptions to this general rule

with some frigates larger than some destroyers.

但這不是絕對,有的護衛艦要比驅逐艦還大。

Speed:

Frigates are generally slower than destroyers

although in modern times there i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一般而言,驅逐艦要比護衛艦更快,但差別不是很明顯。

Armament:

在艦載武器裝備上

驅逐艦通常裝備兩個推進器(two screws /propellers)

兩個推進引擎(two propulsion engines)

兩個發電機(two generators)

兩個引擎室(two engine rooms)

裝有一門主艦炮(one main gun)

和各型飛彈(and lots of missiles)

including anti-ship, surface-to-air, and cruise missiles

包括反艦飛彈、防空飛彈、巡航飛彈等

It carries more powerful high-resolution radar

and a larger number of vertical launch cells

安裝有更強的高分辨型雷達、更多的垂直發射單元

Modern destroyers often have a helicopter pad as well

現代驅逐艦大多會有艦載直升機後甲板

而護衛艦隻有less offensive power(較小攻擊力)

通常只有一個推進器(one screw)

一個推進裝置(one propulsion plant)

裝有一門艦炮(one small gun)

和部分飛彈(some of the same missiles as destroyers)

just fewer of them and typically no long-range cruise missiles

但是,一般是中短程飛彈,而非遠程巡航飛彈

They sometimes have a helicopter pad.

有少數護衛艦設有艦載直升機甲板

Capabilities:

Its primary mission in the US Navy is to

escort and defend Carriers and large Amphibious ships.

美軍的驅逐艦主要任務是為航母或大型兩棲艦保駕護航。

It can be called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of the main fleet

(when hunting enemy targets) or in support of the main fleet.

在作戰功能上,驅逐艦可以在艦隊的

前方獨立作戰,打擊敵人,或支援艦隊的整體作戰。

It can provide theatre wide air and missile defence

(for forces such as a carrier battle group and typically serve this function.)

它可以為航母戰鬥群等大型水面作戰力量

提供戰區廣域範圍內的防空防導。

除了參與防空戰AAW(Anti-aircraft warfare)

反水面戰ASuW(Anti-surface warfare)

反潛戰ASW (anti-submarine warfare)

It had specialization in long range AAW

[Ballistic Missile Defence sometimes too]

and Long Range Land Attack Capability

with help of Land Attack Cruise Missiles.

驅逐艦還有超強的遠程防空作戰(彈道飛彈防禦)能力,

具有遠程對地打擊能力。

護衛艦有同樣的保駕護航任務

但是一般沒有遠程對地打擊能力

A Frigate will have the same missions, sans the land attack.

它的主要任務是反潛

It often is specialized in antisubmarine warfare.

「Frigates, being a smaller vessel can provide limited air defence to themselves and nearby vessels but are not particularly well suited to theatre air defence,」 says Kaushal.

考沙爾博士介紹,「護衛艦更小,一般用於為自身和周圍艦艇提供有限的防空防禦,但並不適用於較大戰區範圍內的空防。」

「They tend to be utilized primarily for anti-submarine warfare roles as well as providing short range air defence as part of a larger surface group.」

護衛艦的主要任務是反潛,並為大型水面作戰群提供近程防空防禦。

Cost:

當然,驅逐艦更貴——

Typically, 2 or 3 Frigates can be built for the cost of 1 Destroyer.

一般來說,1艘驅逐艦的成本能建造2或3艘護衛艦。

雖然比較複雜,

但是還是可以分得清。

簡單來說

Frigate和Destroyer最主要的區別在於:

驅逐艦通常更大,更快

裝載有更多的飛彈,

多以中遠程飛彈為主

可分擔獨立戰位,發揮獨擋一面的作用

護衛艦則是貼身護航,是近身侍衛

可以協助艦隊以壓倒性優勢制服來犯目標

飛彈以短程、中程為主

用於預防與阻擋外敵的突襲、偷襲或突破防區

OK,科普結束,言歸正傳

小軍由衷地認為

不是我們中國的艦長在做白日夢(daydream)

恐怕是這位英國網民

乃至整個皇家帝國的海軍都仍停留在

曾經的「日不落」幻想中不能自拔吧!

下周一,也就是明天(22日)

將是咱中國海軍第一個驅逐艦大隊

成立65周年的紀念日

因為就在1954年7月22日

我國組建了海軍第一個驅逐艦大隊(Destroyer Group)

只對比這65年

就足以感受

吾輩中華之今非昔比!

大國海軍,向海圖強

國家利益所至

艦艇航跡必達!

相關焦點

  • 出鞘:我軍西安艦是怎麼讓英國軍艦「變瞎」的?
    中國海軍052C西安艦目前正對歐洲多國展開訪問之旅,繼7月1日抵達法國土倫港進行軍事交流之後,15日又轉往荷蘭鹿特丹港進行休整補給。據「中國軍網」官方微信號消息,就在抵達鹿特丹前的14日,西安艦在英吉利海峽曾遭到英國護衛艦「聖奧爾本斯」號的跟蹤監視。但期間「聖奧爾本斯」號護衛艦的雷達卻失靈,並遭到反向鎖定,最後不得不放棄了跟蹤監視。
  • 「我艦奉命撞擊你艦」再次上演,美軍艦闖禁區,遭俄軍艦衝撞施壓
    11月24日俄羅斯衛星通信社爆出兩條消息: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擅自駛入俄羅斯領海2公裡,進入俄太平洋艦隊基地的彼得大帝灣入口,俄海軍太平洋艦隊隨後出動"無畏"級驅逐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對其進行驅逐,俄艦通過國際公用無線電信道警告美軍驅逐艦,要求其立即離開俄羅斯領海,
  • 美軍艦侵犯俄羅斯領海,俄軍警告:可能通過撞擊趕走入侵者
    這兩架蘇-24戰鬥機出現後,並沒有按照預想中的與美軍艦通信或者給予警告驅離,他們僅僅是對不守規矩的美軍艦進行跟蹤繞飛。面對這種程度的騷擾,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唐納德號原本是可以輕鬆應付的,但是突然,所以探測雷達全部失靈,之後美軍急切地採取了各種手段依然無果,探測雷達失靈意味著這艘擁有強大火力的軍艦直接成為一個「瞎子」,有力但是使不出來。眼看著美軍束手無策,俄戰機的繞飛愈發囂張了,直接在美軍艦上空進行了12次「侮辱性」的攻擊演練,持續時間長達90分鐘,唐納德號的艦員不堪折磨最終逃向羅馬尼亞港口。
  • 空空飛彈鎖定目標,雷達緊要關頭失靈
    美軍戰機追蹤UFO5月16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海軍安全中心最近公布了8份美軍艦載機與不明飛行物(UFO)遭遇的內部報告,這8起報告都發生在美國東海岸,美軍飛行員曾試圖駕駛戰機追擊目標,甚至曾經使用空空飛彈鎖定了目標,不過美軍的追擊行動全部以失敗告終
  • 這些軍艦技術比肩宙斯盾,渾身長滿雷達!
    利刃\BKTL隨著當代戰艦技術不斷提升,未來軍艦的設計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對軍艦最重要的依然是雷達技術,雖然航電技術的發展,使得軍艦雷達從最早的天線過渡到現在的四面相控陣雷達,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戰場感知、目標追蹤和攻擊能力。
  • 直升機能懸停,在軍艦上降落是不是很容易?有幾種著艦方式?
    隨著現代海戰向立體化、遠程化方向發展,艦載直升機成為軍艦不可缺少的裝備,是現代海軍先進與否的標誌之一。直升機看起來很靈活,能懸停在空中,實際上飛行控制非常複雜,尤其要防範可怕的「共振」現象產生。艦載直升機比陸基直升機更危險,軍艦在海浪中搖擺升沉不定,海上環境氣象複雜。
  • 兩艘美艦穿航臺灣海峽,國防部:全程跟蹤監視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12月31日報導,美國海軍兩艘驅逐艦12月31日清晨穿越臺灣海峽,這是美國軍艦今年第13次穿越臺灣海峽,也是美軍艦一個月來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此次通過臺灣海峽的兩艘美軍驅逐艦,分別是「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DDG-56)和「柯蒂斯·威爾伯」號(DDG-54),這兩艘軍艦均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當天表示,美國「麥凱恩」和「威爾伯」號驅逐艦以雙艦編隊方式穿航臺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這是美艦繼18日後再次穿航臺灣海峽,炫耀武力,挑釁攪局。
  • 兩艘中國軍艦穿越海峽,此國派出艦艇跟蹤,俄發出「善意」提醒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消息稱,當地時間8月18日,我人民海軍兩艘軍艦穿越了對馬海峽,日本海上自衛隊立即出動軍艦、飛機進行跟蹤監視。據了解,當天日本海上自衛隊下的佐世保地方隊第3飛彈艇隊出動了飛彈艇"蒼鷹"號,還有和鹿屋基地第1航空群所屬P-1巡邏機,駛入相關海域跟蹤我國軍艦。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消息中顯示,本次穿越對馬海峽的是我國人民海軍054A型飛彈護衛艦"鹽城艦"和053H3型飛彈護衛艦"宜昌艦",這兩艘軍艦穿過對馬海峽之後進入到日本海。
  • 翔龍無人機令美軍艦無處可藏!戰時公路起飛,堪稱海上跟蹤奇才
    按照我軍反艦戰術來看,如東風-21D等岸基反艦武器只有在得到對手戰艦確切位置與長時間雷達照射指引情況下才能發射作戰,而航空兵部隊也需要對手的大致位置才可以升空趕往目標所在海域。 在海戰中,軍艦往往會以30節的高速在海上航行,一天便可以機動上百海裡,這使得跟蹤軍艦十分困難,對手可以在擊落跟蹤無人機後快速反方向機動躲避追兵。
  • 為何渲染緊張氣氛 臺艦機雷達緊盯「向陽紅14號」
    這幾天,臺灣「國防部長」主動披露說,大陸的軍艦首次在臺灣東海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使得臺軍方不得不意識到大陸海軍對臺灣的「威脅」不僅僅是臺灣海峽一邊;接著「海巡署」又出來說,「大陸間諜船」「向陽紅14號」今年三次到臺灣鄰近海域,逼得臺海軍不得不出動軍艦戰機跟蹤盯梢。
  • 宙斯盾系統致美軍艦連連撞船?或與未升級系統有關
    2001年美海軍「格林維爾」號核潛艇在上浮時撞上了日本漁船,結果美國潛艇安然無恙,而日本漁船則有9人失蹤。2009年由於雙方聲吶均未及時發現對方,導致英國前衛級核潛艇和法國凱旋級核潛艇在大西洋海底相撞,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這些艦船撞擊事件的原因,有的是人為大意,有的是技術原因,比如聲吶探測距離的局限,有的則是操作經驗不足或違反了操作規程。」朱啟超說。
  • 同時鎖定超10+目標:納雷科技安防雷達球機聯動實測
    新聞和電視中常常聽說戰機被雷達鎖定,只要戰機被一部雷達鎖定,就會有更多的雷達根據已鎖定雷達提供的信息同樣鎖定戰機,所以說一旦被發現基本上是跑不掉的。如果把雷達技術應用到安防領域,去鎖定地面目標,那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是否鎖定以後也會跑不掉了呢?這到底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技術?
  • 美戰艦在南海監視遼寧艦 被中國軍艦逼停
    資料圖:美國海軍考彭斯號巡洋艦長期以來,美軍以公海航行自由為藉口,在中國家門口抵近偵察,並對我正常軍事活動進行監視。近日,外媒曝出「中美軍艦南海對峙事件」,報導稱,12月5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考本斯號,在南海海域監視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時,與中國一艘戰艦兩棲戰艦「迎面遭遇」,美艦採取緊急機動規避了兩艦相撞。報導還提到,美國國務院官員說,美國政府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向中國提出了抗議。
  • 遼寧艦艦員自曝,霧中險撞漁船,緊急左轉彎讓艙內物品倒了一地
    據介紹,那是一次在大霧天的出航,海面能見度極低,霧對雷達系統也造成了一些影響,此時肉眼觀察的重要程度就更大了。當她用望遠鏡看向海面時,什麼都沒有發現。但僅在5分鐘後,一名瞭望兵報告稱「艦尾方向有漁船」。漁船想要繞過遼寧艦艦尾,但因浪情太大,已經舵效不足並偏離航線,艦長多次呼叫漁船卻沒有收到回應。
  • 如果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新一代戰鬥機」上艦,殲-15還有用嗎?
    外形隱身的作用是反主動探測,在對方雷達掃過的時候,或者避免產生強回波,或者使得回波閃爍化,使得難以鎖定。信號隱身則是把主動發射的電磁波偽隨機化、低功率化,偽裝成「偶爾路過」的無害信號。 真實的戰場不是電磁波的淨土,各種雜亂電磁波頻繁掃過,不可能感受到任何電磁波都認定是威脅。
  • 兩次訪日:同一位置的太原艦與深圳艦
    看照片上的軍艦 藉此機會我們也能看到中國海軍在12年的時間內的巨大進步,通過這組照片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太原艦"和"深圳艦"的不同和變化,而這些變化之處就是中國海軍經過10多年的努力才得到。最明顯的是"太原艦"比"深圳艦"艦島上面多了兩個"球形體",而這就是我軍052D驅逐艦上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 中俄軍艦連續搞「航行自由」,先後通過敏感海峽,昔日霸主沒招了
    作為英國天然的海上屏障,英吉利海峽在大英帝國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都是至高無上的,每每有他國軍用艦艇通過英吉利海峽時,英國皇家海軍都必定「如臨大敵」般地派出艦艇進行監視跟蹤。若外國艦船出現些微的航向偏差,靠近了英國領海,那英國軍艦就會立即對其喊話,乃至進行警告射擊。
  • 兩艘美艦穿航臺灣海峽,臺媒極力渲染,我國防部全程跟蹤監視
    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軍艦又「光臨」了臺海。12月31日,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報導,美國海軍兩艘驅逐艦12月31日清晨穿越臺灣海峽。據悉,此次通過臺灣海峽的兩艘美軍驅逐艦,分別是「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DDG-56)和「柯蒂斯·威爾伯」號(DDG-54),這兩艘軍艦均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 飛剪、曲線、穿浪、垂直——海軍「時裝展」,不斷變幻的軍艦船頭
    與德國不同,英國戰艦選擇了垂直艏。因為英國戰列艦主職決戰,無須頻繁在大西洋遠航。1905年「無畏」號戰列艦率先取消衝角。但衝角除了撞擊還有其他優點,如:拉長水線,增加長寬比,有利於快速航行節省能源等。所以英國人將衝角縮小圓滑,艦艏垂直略向後傾,保留了劈波斬浪減小阻力的優點,變成了垂直艏。
  • 美飛彈巡洋艦長遭解職 該艦曾與中國軍艦對峙
    該巡洋艦去年12月曾與中國軍艦在南海發生對峙。 報導文章稱,海軍水面部隊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艦長高波特和指揮軍士長基頓被免除職務,原因是在「考彭斯」號巡洋艦完成部署任務返回後的一系列檢查中,兩人表現讓人失望。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高波特在執行完為期7個月的西太平洋部署任務後僅僅兩個月就被解職,這一舉動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