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鞘:我軍西安艦是怎麼讓英國軍艦「變瞎」的?

2021-01-15 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052C西安艦目前正對歐洲多國展開訪問之旅,繼7月1日抵達法國土倫港進行軍事交流之後,15日又轉往荷蘭鹿特丹港進行休整補給。據「中國軍網」官方微信號消息,就在抵達鹿特丹前的14日,西安艦在英吉利海峽曾遭到英國護衛艦「聖奧爾本斯」號的跟蹤監視。但期間「聖奧爾本斯」號護衛艦的雷達卻失靈,並遭到反向鎖定,最後不得不放棄了跟蹤監視。那麼英國軍艦在跟蹤時雷達為何會失靈,這又反應了我國軍艦怎樣的電子戰水平?本期《出鞘》就來談西安艦電子對抗英國軍艦。

結合外媒報導可知,西安艦一抵近英吉利海峽附近時,英國海軍就打開了岸基雷達,全程監視西安艦的活動軌跡,並隨後派出23型護衛艦「聖奧爾本斯」號一路尾隨西安艦。但就在西安艦駛離英吉利海峽時,「聖奧爾本斯」號的雷達卻突然失靈了,西安艦的坐標位置消失在屏幕之中。於是英艦立即啟動制導雷達,試圖重新搜索西安艦的位置,但此時制導雷達卻受到了強烈的電磁幹擾,完全無法正常啟用。

更讓英國軍艦船員驚訝的是,「聖奧爾本斯」號還遭到了西安艦的反向鎖定。一般制導雷達的反向鎖定,也就意味著該艦已經被西安艦瞄準。於是「聖奧爾本斯」號緊急掉頭,不再對西安艦進行跟蹤監視,但直到返回海峽後制導雷達才恢復正常。而在西安艦這邊,據悉7月18日結束在荷蘭鹿特丹港的短暫休整補給之後,已經轉往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駐地喀琅施塔得,可能將參加俄軍舉行的海上閱艦式。

從媒體的報導來看,「聖奧爾本斯」號在跟蹤監視過程中無疑是遭到了西安艦的電子幹擾。人們常說的電子戰,是指利用電磁能和定向能控制電磁頻譜攻擊敵方的任何軍事行動,電子對抗是組成電子戰的三個重要方面之一(電子戰包括電子支援/電子偵察ESM、電子對抗ECM和電子反對抗ECCM),即利用己方電子設備,削弱和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使用效能。與之相對應的是電子反對抗,即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來消除敵軍電子對抗的有害影響,保證己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

一般艦艇上的電子對抗裝備可分為無源幹擾和有源幹擾兩大類,其中前者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一定技術措施改變雷達電磁波正常傳播條件、改變目標的二次輻射特性、投放反射物等造成對雷達的幹擾,根據實施的方法和用途又可分為壓制式和欺騙式兩大類。其中壓制式幹擾主要是箔條幹擾,而欺騙式幹擾主要包括箔條幹擾彈、偽裝和雷達誘餌等。由於技術簡單,無源幹擾是最早被應用於艦艇電子對抗的軟幹擾手段,例如箔條幹擾在二戰期間就已經被運用。

箔條一般由長度為半波長倍數(因為半波長對電磁波諧振反射最強,有效反射面最大)的鋁絲或塗鋁玻璃絲製成,使用時會被誘餌發射器發射出去,並在氣流的作用下散開形成箔條雲,在雷達的顯示器上形成很強的類似噪聲的亂雜波幹擾波形,從而掩護目標回波。箔條幹擾在針對早期反艦飛彈所使用的雷達導引頭時效果十分顯著,例如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海軍就通過裝備在水面艦艇上的箔條幹擾系統,成功讓敘利亞艦艇發射的52枚「冥河」反艦飛彈無一命中目標。

而箔條幹擾彈則是一種欺騙式幹擾技術,當雷達或雷達制導飛彈跟蹤被保護的艦艇或飛機時,箔條幹擾彈能形成比回波大幾倍的幹擾箔條雲回波,並使雷達或雷達制導飛彈跟蹤幹擾箔條雲,從而使被保護的艦艇或飛機擺脫跟蹤。除了箔條幹擾彈之外,欺騙性幹擾技術還有雷達誘餌,它是應用具有很強的雷達反射面的雷達誘餌(如角反射器或龍伯透鏡反射器等),把雷達對目標的跟蹤引到跟蹤雷達誘餌上。一般艦艇會在艦尾牽著長為幾公裡或幾十公裡的繩索,並將雷達誘餌拖在艦船的後面,使雷達跟蹤雷達誘餌而丟失目標。

但隨著艦載雷達和反艦飛彈火控雷達導引頭抗幹擾能力的提升,性能單一的無源幹擾開始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因此之後各國海軍又開發出了有源幹擾手段——艦載雷達有源幹擾和舷外有源幹擾誘餌等。雷達有源幹擾可分為噪聲幹擾和欺騙幹擾兩種,前者通過發射大功率的噪聲信號來掩蓋或淹沒敵方雷達的目標回波,使敵方雷達無法正常工作;而後者雖然允許敵方雷達探測到目標,但獲得的卻不是目標的準確信息,而是失真的距離、方位和速度等參數。

艦載雷達有源幹擾機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應用之後,目前已經在各類水面艦艇上得到了普遍應用,而且基本同時具備噪聲幹擾和欺騙幹擾兩種功能。西方海軍經典的艦載有源幹擾電子戰系統包括AN/SLQ-32系列和「牛頓-C」等,而我國海軍雖然在051G飛彈驅逐艦上才開始裝備825型艦載電子對抗系統,但目前也已經先後發展出了包括826型和726型等有源幹擾艦載電子對抗系統,並且大量裝備在了052D驅逐艦、054A護衛艦和071登陸艦等各型戰艦上。

除了艦載雷達有源幹擾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有源幹擾手段——舷外有源幹擾誘餌。它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個與艦艇保持一定距離的有源幹擾機,其優勢在於作為一次性可消耗誘餌,可反制反艦飛彈「幹擾源尋的」模式所帶來的威脅。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舷外有源幹擾是英國「女妖」系統與美澳聯合開發的NULKA系統,前者採用比較簡單的降落傘滯空方式,而後者則使用了更先進的脈衝火箭發動機滯空方式。

美國海軍如今很是重視NULKA這套系統,例如2016年在亞丁灣海域,美軍的DDG-87 「梅森」號飛彈驅逐艦就在遭遇胡賽武裝的反艦飛彈襲擊時,動用NULKA系統配合ESSM與標準-2防空飛彈對來襲飛彈進行了有效的攔截防禦。此外從美軍主力驅逐艦伯克級的配置來看,也可以看出美國海軍對這套舷外有源幹擾系統的重視,因為目前有近一半的伯克級驅逐艦上的SLQ-32(V)2電子戰系統是不具備有源幹擾能力的,一般這些艦艇的艦載有源幹擾主要依靠的就是NULKA系統。

我軍在艦載有源幹擾系統方面最早的成果,是80年代初期研製的825系列電子對抗系統,它不僅曾裝備於053護衛艦早期型以及部分051G驅逐艦,還曾作為053HT護衛艦的配套設備出口到泰國。之後我國又在參考「牛頓-C」系統的基礎上,針對中小型水面艦艇作戰需求,研製出了827系列電子對抗系統,它不僅曾裝備053H2/H3護衛艦,還在051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中被應用。目前在我軍中小型水面艦艇上,827系列已經被727系列電子對抗系統所取代,例如054/054A護衛艦就裝備了727系列,而且最新幾艘054A護衛艦的727系統還改裝了一種新型相控陣體制的有源幹擾機。

在大型水面艦艇電子對抗系統方面,我國也在參考了「彎刀」系統的基礎上,開發出了826系列電子對抗系統,並在052驅逐艦上安裝。不過826系列電子對抗系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研製周期過長,並且現役艦艇可改裝餘地較小,因此後續很快就被726系列電子對抗系統所取代。這套系統主要裝備於052C/D驅逐艦,其改進型號則裝備於遼寧號航母和首艘國產航母,它的優點在於具備非常完善的雷達告警測頻/測向功能,同時具備對各頻段雷達信號的多種模式有源幹擾能力,並且可以配合726-4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作業,可以達到對多批次、多模式攻擊的組合幹擾效果。

而在無源幹擾手段這方面,我國則先後發展了945系列無源/光電對抗系統、946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947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726-4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和728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等。其中945系列的旋轉式箔條/紅外發射裝置和煙霧彈發射裝置曾裝備於053H3型護衛艦,而945系列的固定式箔條/紅外發射裝置則裝備於053H2G型護衛艦;946系列的15管幹擾彈發射裝置曾裝備於051型驅逐艦;947系列的10管幹擾彈發射裝置曾裝備於051B/C型驅逐艦,而16管幹擾彈發射裝置則裝備於現今的遼寧號航母。

726-4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是目前我軍艦艇主要裝備的無源幹擾設備,該系列主要包括3型,其中基本型每座發射裝置共有三排共18個發射管,現裝備於052B/C/D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和071型船塢登陸艦等;改進型的每座發射裝置進一步增至四排共24個發射管,現已知裝備於054A型護衛艦;而最新型號的726-4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據悉已經裝備於055型飛彈驅逐艦的艦尾直升機庫上,雖然具體性能未知,但相信比改進型會有進一步提升。最後便是728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該系列結構比較簡單,因此多裝備於022飛彈艇和056護衛艦上。

至於舷外有源幹擾系統,雖然我國曾發展過947艦拖雷達誘餌,但由於一些原因最終未能實現裝備,這也導致我軍艦艇至今未裝備性能堪比NULKA的舷外有源幹擾系統。不過從某些不可靠的消息來源可知,我軍艦艇近期似乎裝備了與NULKA同類型的舷外有源幹擾系統,但大概率依舊採用了類似「海妖」的降落傘滯空方式,併集成在了726-4系列幹擾彈發射裝置中。雖然這種模式距離美軍NULKA系統的脈衝火箭發動機滯空方式尚有一定技術差距,不過至少算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將來未必不會改進。

回到此次事件來看,西安艦估計是採用了艦上裝備的726系列電子對抗系統,對英國軍艦的雷達進行了幹擾。而從具體效果來看,726系列的表現還算是不錯的,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軍艦載電子對抗系統所取得的不俗成就。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英國海軍此次派出的是一艘老舊的23型護衛艦,戰力配置根本無法與我052C級相比,所以不能就此認為我軍艦載電子戰系統已經趕超西方最先進水平。那麼本期《出鞘》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出鞘》可以投稿了!

E-mail: mil@vip.sina.com

郵件主題煩請標明:《出鞘》投稿,期待中……

相關焦點

  • 美軍艦闖入西沙領海,被南部戰區驅離,我軍有哪些手段對付美艦?
    問題來了,假如美軍不聽話,變本加厲的挑釁,到時候逼得戰區部隊必須要履行職責使命了,我軍有哪些手段可以使用呢?如今的中國,對付一艘驅逐艦,方法太多太多。下面就隨便說上幾個,就從海、陸、空三個方面簡單說下吧。海面力量。
  • 英國軍艦跟蹤我052C艦 結果雷達失靈遭反向鎖定
    西安艦的內心:也就是7月14日西安艦通過多佛海峽英國皇家海軍出動23型「公爵級」護衛艦(Type 23 Duke-class Frigate)「聖奧爾本斯」號(HMS皇家海軍在其推特上發布監視西安艦的消息後有貌似英國的網民竟留言評論稱:」中國這艘軍艦的艦長此時應該做夢都想換一艘更好的艦艇吧!」
  • 萬噸軍艦驚現南海,船舷上我軍士兵站崗,臺專家:比航母威脅還大
    同時,我軍的硬實力,也在馬不停蹄地提高著,一次又一次傳出令國人驚喜的消息。這一件件都組成我們「勝利」的籌碼。 之前不是還聽說,我國海軍的航母山東艦,已經完成了海上試驗訓練了嗎?這說明,它已經初步形成了戰力,已經可以開始,以航母編隊的形式,進行戰備值班任務了。這也就意味著,加上之前的遼寧艦,我國海軍已經有能力,組成雙航母艦隊,去執行任務了。
  • 兩次訪日:同一位置的太原艦與深圳艦
    ,正是12年前首次訪日的"神州第一艦"我國南海艦隊"深圳艦"首次受邀訪問日本東京,進行其第7次的訪問任務,雖然這是我軍"深圳"艦第7次出訪外國,但出訪日本卻是戰後的"史無前例",這也是中日兩國海軍首次嘗試恢復防務領域交流。
  • 百萬雄師渡江前,一次鮮為人知神秘炮擊事件,從此長江無外艦橫行
    就在我軍渡江戰役發起的此時,美國、英國等的軍艦就像航行在他們國家的內河裡那樣,悠然自得,隨意遊弋,仿佛沒有看到這裡將要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大事件似的。也難怪,至1840年鴉片戰爭後,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列強就佔去了中國的內河、湖海的隨意航行的權 利 ,他們習慣於在中國的內河、湖海上橫衝直撞、橫行霸道,而不受任何約束。
  • 同美軍兩棲艦艇比,我軍兩棲艦近防能力差強人意
    我軍兩棲戰艦近年來開始快速形成戰力,隨著071型船塢登陸艦,072B型坦克登陸艦,還有075型大型兩棲攻擊艦的相繼到來,我軍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快速提升,綜合戰力僅次於美軍。不過也有苛刻的軍迷細心地指出,同美軍的兩棲艦艇出色的近防能力相比,我軍的兩棲船艙明顯處於劣勢。
  • 「我艦奉命撞擊你艦」再次上演,美軍艦闖禁區,遭俄軍艦衝撞施壓
    11月24日俄羅斯衛星通信社爆出兩條消息: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擅自駛入俄羅斯領海2公裡,進入俄太平洋艦隊基地的彼得大帝灣入口,俄海軍太平洋艦隊隨後出動"無畏"級驅逐艦"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對其進行驅逐,俄艦通過國際公用無線電信道警告美軍驅逐艦,要求其立即離開俄羅斯領海,
  • 艦行萬裡不迷航——海軍沂蒙山艦黨委抓黨建鍛造登陸先鋒紀事
    先輩們駕駛老一代「沂蒙山艦」等艦艇,先後參加了收復灘滸山、解放一江山等著名戰鬥戰役,首創了我軍小艇打大艦、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等經典戰例……在這裡,汪鴻斌第一次了解了這支英雄部隊和沂蒙山艦的歷史淵源,領悟到從軍報國的價值和意義。 只有血脈相承,才能薪火相傳。沂蒙山艦黨委在組建之始,就注重從歷史傳承中獲取信念、積蓄力量,他們以黨建統領單位建設,有效激發官兵踐行強軍目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中俄軍艦連續搞「航行自由」,先後通過敏感海峽,昔日霸主沒招了
    作為英國天然的海上屏障,英吉利海峽在大英帝國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都是至高無上的,每每有他國軍用艦艇通過英吉利海峽時,英國皇家海軍都必定「如臨大敵」般地派出艦艇進行監視跟蹤。若外國艦船出現些微的航向偏差,靠近了英國領海,那英國軍艦就會立即對其喊話,乃至進行警告射擊。
  • 美戰艦在南海監視遼寧艦 被中國軍艦逼停
    近日,外媒曝出「中美軍艦南海對峙事件」,報導稱,12月5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考本斯號,在南海海域監視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時,與中國一艘戰艦兩棲戰艦「迎面遭遇」,美艦採取緊急機動規避了兩艦相撞。報導還提到,美國國務院官員說,美國政府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向中國提出了抗議。
  • 軍艦打出的炮彈殼怎麼處理?其實答案很簡單!
    在一艘戰列艦上,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艦上的主炮,當然,除了戰力簡直快一些,驅逐艦,護衛艦和巡洋艦也會配備火炮。這些火炮作為戰艦上最為重要的近防武器,在海戰當中發揮了飛彈等先進技術裝備無法比擬的作用。當然,隨著海軍技術的不斷發展,艦炮所包括的範圍也在不斷地增加,艦炮一開始僅僅指的是裝在軍艦上的火炮,最初只用於海戰,後來也用於岸上轟炸和防空用途。
  • 075型兩棲艦下水只是開始 中國兩棲艦隊還缺高性能直升機
    在解決有無後,目前075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是次要矛盾造好軍艦隻是個開始4月22日,海軍節前夕,我國國產075型兩棲攻擊艦二號艦下午1點左右在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和去年9月份國慶前夕高調下水的一號艦相比,本次075下水倒是和055型的後續艦一樣「波瀾不驚」,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公開報導,也沒有過分的保密。
  • 直升機能懸停,在軍艦上降落是不是很容易?有幾種著艦方式?
    隨著現代海戰向立體化、遠程化方向發展,艦載直升機成為軍艦不可缺少的裝備,是現代海軍先進與否的標誌之一。直升機看起來很靈活,能懸停在空中,實際上飛行控制非常複雜,尤其要防範可怕的「共振」現象產生。艦載直升機比陸基直升機更危險,軍艦在海浪中搖擺升沉不定,海上環境氣象複雜。
  • 中國歷史擊沉噸位最大外國軍艦,一戰擊沉7艘敵艦:記錄保持至今
    ,擊沉外國軍艦單艦噸位最大記錄。在1859年6月25日,英法聯軍以11艘軍艦壓陣,包括,1635噸的切薩皮克號護衛艦,1846噸的杜沙伊拉號巡航艦等等。以11艘淺水炮艦發動進攻,包括,班特勒,茶隼,姆羅德,鸕鷀,鴴鳥等等。同時,還有1艘保持中立,但是也突然參戰的美軍準將約西亞·塔特納指揮的炮艦東灣號。
  • 敏感時刻,亞洲大國軍艦抵達中東,一艘054A護衛艦停靠波斯灣附近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素來平和的印度,突然宣布在阿曼灣區域部署兩艘軍艦,分別是金奈號驅逐艦與巡邏艦,並拿出護衛商船的藉口,目的顯然不單是為了強化印度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不過,在印度之後,波斯灣也越來越熱鬧了,作為亞洲大國的中國,突然決定讓安陽艦在阿曼薩拉拉港地區休整,按照海軍6月23日發布的消息,安陽艦已經完成了1236批護航任務,將首次技術停靠薩拉拉港,進行為期4天物資的補給與休整。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赫爾戈蘭級德國赫爾戈蘭級無畏艦是1908年為應付與英國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覺得拿騷級戰列艦裝載的280毫米口徑主炮威力不足,決定建造赫爾戈蘭級並安裝305毫米50倍口徑的主炮,威力優於英國海軍同類火炮。主炮布局沿用拿騷級戰列艦的形式,赫爾戈蘭級是德國海軍中唯一的擁有三座煙囪的無畏艦。該級4艘軍艦全部參加日德蘭海戰,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
  • 我國4.8萬噸軍艦服役,航速可達25節,遼寧艦沒它不行
    1917年,英國開始建造全球第一艘航母。3年之後,日本也著手航母的建造計劃。原本,英國的航母可以很快完成,但是由於一戰的關係,航母的工期放慢很多。1992年,日本建造的鳳翔號航母服役,第2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才建成。
  • 艦行萬裡不迷航
    海軍戚繼光艦出訪官兵在遠海大洋砥礪成長艦行萬裡不迷航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賴瑜鴻責任編輯:焦國慶2017-10-16 07:59正在執行遠航實習訪問任務的海軍戚繼光艦剛剛駛出蘇伊士運河,便遭遇大風浪。「右舵五,航向180……」駕駛室裡,隨著指揮員一道道指令下達,操舵更、實習學員張安邦全神貫注,不斷修正航向。儘管劇烈的晃動帶來頭暈、冒虛汗等不適症狀,但他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堅守戰位。「只有經歷了這樣的大風浪,我們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一名合格的未來海軍軍官。」
  • 出鞘:為何航母的艦島一定要布置在右舷?
    相同的,如果一個飛行員在處置險情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標準處置程序而是由著自己的性子瞎飛,那他早在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之前就被淘汰掉了,畢竟比他合適的人才要多少有多少。第二個解釋也與第一個類似,不過看起來就科學多了,這個解釋是這樣的:艦島放在右舷的「成規」是螺旋槳飛機時代形成的,而噴氣時代則只是「蕭規曹隨」。
  • 翔龍無人機令美軍艦無處可藏!戰時公路起飛,堪稱海上跟蹤奇才
    在海戰中,軍艦往往會以30節的高速在海上航行,一天便可以機動上百海裡,這使得跟蹤軍艦十分困難,對手可以在擊落跟蹤無人機後快速反方向機動躲避追兵。考慮到目前我國偵察衛星數量較少,無法長時間跟蹤軍艦且夜晚跟蹤效果較差等問題,我軍迫切需要一款先進的偵察設備來長時間跟蹤對手軍艦。特別是今年,美軍驅逐艦經常竄入我國領海,需要一種飛機進行跟蹤和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