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1」船特寫:南大西洋上的「無聲電影院」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特寫:南大西洋上的「無聲電影院」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2月11日電 特寫:南大西洋上的「無聲電影院」

資料圖:2017年8月28日,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新一代科考船「向陽紅01」號從青島起航,開始執行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這是中國首次將大洋科考與極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

中新社

記者 阮煜琳 攝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這是南大西洋上一個移動的海景「電影院」,屏幕以單調的淡綠色為主,24小時上演「無聲電影」。觀眾雖然不多,但都聚精會神,不論是陽光明媚的清晨還是幽黑寂靜的深夜。

  這裡是正在南大西洋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的「向陽紅01」船。為最大化利用珍貴的作業窗口時間,科考隊員24小時輪流值班,「無聲電影院」其實是他們的值班室,「電影」就是電視抓斗和深海光學拖體回傳的實時海底視頻圖像。

  10日晚上11時,在本航次第三航段最後一個作業點,科考隊員開始第12站電視抓斗作業。他們熟練地操控A型架,抓緊止蕩繩,將電視抓斗順利地布放至水中。

  當電視抓斗接近2800米深的海底時,科考隊員劉文博開始手動操控絞車,3個屏幕上同時出現電視抓斗回傳的海底圖像。電視抓斗隨著船舶慢慢移動,科考隊員緊盯畫面中的細微變化,並通過操控纜繩升降,提升或落下電視抓斗,避免它在地形複雜的海底與周邊巖石發生碰撞。

  除了操控絞車,還有人負責描述整個作業過程,有人記錄船舶實時信息,有人規划船舶移動路線……

  即使在絞車不動的情況下,電視抓斗也會隨著船舶而晃動,時而抵近海底,時而躍起,電腦屏幕上的畫面也跟著時大時小,盯著看一會兒就有點眼暈,而每個班次的科考隊員要連續盯著看6小時。

  屏幕上,絕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看到海底大大小小的石塊,時不時會有電視抓斗激起的海底泥沙掠過。如果發現遊過的深海魚蝦,大家會相互提醒,因為難得一見的生物不僅是乏味「無聲電影」中的「調味品」,更對他們尋找海底熱液有重要指示作用。

  「如果發現了盲蝦,說明我們離活動的海底熱液區越來越近了;如果發現了珊瑚,則說明這裡的熱液活動已經停止很長時間了。」一名科考隊員說。

  在寂靜的深夜,除了偶爾聊聊天,大部分時間值班室內都非常安靜,空調出風口「呼呼呼」的聲音顯得分外清晰,夾雜著海浪拍打船體的聲音。

  「如果尋找目標樣品順利,電視抓斗到海底幾分鐘就會取得樣品然後返回;如果不順利,電視抓斗則可能在海底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科考隊員李兵說,「為了最大化利用寶貴的作業時間,我們都是連續作業,將電視抓斗回收上來取下樣品,接著繼續下。」

  科考隊員每班次6小時,但只有3組人輪換,因此大家每天的值班時間和休息時間都不一樣,生物鐘也都紊亂了。上個航段,他們連續工作了32天,完成了整整50站的電視抓斗作業和31條海底攝像綜合拖曳調查。這個航段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天……

  「雖然值班非常累,有時候下班回去船晃也休息不好。但拿到我們想要的樣品那一刻,就非常興奮,所有的疲憊都一掃而光。」一名科考隊員說。

相關焦點

  • 特寫:南大西洋上的「無聲電影院」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2月11日電 特寫:南大西洋上的「無聲電影院」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這是南大西洋上一個移動的海景「電影院」,屏幕以單調的淡綠色為主,24小時上演「無聲電影」。觀眾雖然不多,但都聚精會神,不論是陽光明媚的清晨還是幽黑寂靜的深夜。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取海底熱液硫化物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記者王卓倫)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1/4) "← →"翻頁
  • 「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
  • 航程近4萬海裡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科考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是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在「十三五」期間組織的第一個融合資源、環境、氣候等多學科交叉的環球綜合考察航次,在我國尚屬首次,這也是「向陽紅01」船交付使用以來首次執行的跨洋區、至極區的綜合遠洋考察航次。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海底熱液硫化物,富含金銀銅鐵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記者在實驗室屏幕上看到,正在噴發的「黑煙囪」附近生存有大量白色蝦體。李兵說,海底熱液硫化物活動在典型的極端環境中——缺光、缺氧、高溫,與地球早期的環境非常相似,這裡發育著豐富的熱液生物,對其進一步研究,有助於了解地球最初的生命起源過程。 「海底熱液循環貫穿於水圈和巖石圈系統,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的物質交換也可能對海水的物質組成具有較大貢獻。」李兵說。
  • 「向陽紅09」船 特殊年代應運而生
    當「向陽紅09」船靠上青島奧帆中心碼頭的那一刻,在此迎接的人群沸騰了。一時間「向陽紅09」船在青島乃至全國又一次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船」,享受著榮譽和掌聲。而老一輩海洋人卻在高興之餘默默地流下了眼淚,新中國的海洋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今天面對「向陽紅09」船的再次輝煌,他們回想起了這艘老船的前世今生。
  • 「向陽紅01」科考船傳來捷報!首次在印度洋布放洋底綜合觀測潛標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5日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屬「向陽紅01」科考船傳來捷報:科研人員在印度洋順利投放海底地震儀陣列,並首次成功布放洋底綜合觀測潛標。本航次為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由海洋一所海洋地球物理團隊組織實施,於2020年12月16日啟航。
  • 澳媒:美國最先進核潛艇來訪之際,中國「向陽紅01號」海洋調查船...
    據澳大利亞ABC新聞3月2日報導,中國「向陽紅01號」海洋調查船被發現在西澳大利亞海岸附近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海域進行製圖,該地區經常有潛艇過境。在西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發現「向陽紅01號」的同時,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德克薩斯」號到達珀斯郊外的HMAS斯特靈海軍基地,計劃進行港口訪問。澳大利亞邊防部隊發言人表示,知道這艘中國船隻的存在,並確認它停留在國際水域內。
  • 「向陽紅52」與「向陽紅08」起航執行海洋調查任務
    新華社青島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向陽紅52」船與「向陽紅08」船18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海洋科學考察基地碼頭起航,分別赴黃渤海和渤海海域執行海洋調查任務。2月18日,「向陽紅52」船緩緩離開碼頭。
  •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向陽紅05船船載操控支撐設備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向陽紅05船船載操控支撐設備採購項目 代理機構地址 廣州市東風中路515號東照大廈5樓 代理機構聯繫方式 聯繫人:黎譯文、陳玉敏、陶亮,聯繫電話:020-66341771、66341726 項目概況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向陽紅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向陽紅」版的《藍色星球》來了!
    那就請跟隨「向陽紅06」船一起來觀賞原始的藍色之美吧!日前,「向陽紅06」大洋科考船正在緬甸專屬經濟區執行中緬國際合作海洋科考航次,該航次是自然資源部印度洋聯合海洋與生態研究計劃的一部分。本計劃除了中緬合作之外,還包括此前在斯裡蘭卡專屬經濟區完成的中-斯海洋科考合作,以及在公海範圍內的赤道海域和孟加拉灣調查。
  •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新聞—科學網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 此次航次本著「學科統籌、資源共享、集約高效」的原則,海洋一所將所內各學科在渤海、北黃海、南黃海和東海的科學考察任務進行整合。 據介紹,本航次調查區域從「黃水」到「綠水」再跨到「藍水」,將重點考察相關海域內的典型海域、熱點區域和關鍵的界面。以公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微塑料等新型汙染物調查。
  • 航行96天創新紀錄,「向陽紅06」船完成太平洋航次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李國剛 陸會勝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
  • 「向陽紅03」船獲取豐富海底生物樣品
    7月14日,「向陽紅03」船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布放了我國自主研製的6000米級深海底棲撬網影像系統,獲得了豐富海底生物樣品。這是該設備首次開展試驗性應用。同時,該套系統實時在線運行模式可在甲板上同步觀測海底作業情況,提高了設備安全性和作業效率。
  • 「向陽紅06」船連續航行作業96天 圓滿完成太平洋航次返航青島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 (北海勘察院 供圖)科考隊員開展「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相關任務 (攝影 陸會勝)自4月14日青島出航至7月18日返回青島,太平洋航次共歷時96天,創造了國內海洋科考船單航段最長航時的新記錄。
  • 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3」正式下水 將建1.2萬噸破冰船
    目前,「向陽紅03」船進入室內裝修階段,預計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重獲新生的「向陽紅」系列 「向陽紅」系列是中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至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學考察船。這些考察船隸屬國家海洋局或海軍,統一命名為「向陽紅」系列,但是其中分為很多個型號,並不完全相同。在服役過程中,大部分「向陽紅」系列考察船都使用過多個名稱和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