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從廈門東渡碼頭起航,開啟中國近海綜合開放航次2018年秋季航次,開展水文、地質、化學、生物和遙感多學科的調查與綜合研究工作。此航次預計用時35天,航程逾4200海裡。
中國東部近海是與全球人類活動最為密集的陸架海域之一,她緊鄰的陸地孕育了全球總人口的22%,這為這片海洋賦予了極高的科學與人文價值。該海域陸架面積寬闊、地形地貌複雜、四季交替明顯、沿岸徑流多變,具有獨特的區域海洋學特徵,是海洋綜合研究的熱點海域。
此次航次本著「學科統籌、資源共享、集約高效」的原則,海洋一所將所內各學科在渤海、北黃海、南黃海和東海的科學考察任務進行整合。
據介紹,本航次調查區域從「黃水」到「綠水」再跨到「藍水」,將重點考察相關海域內的典型海域、熱點區域和關鍵的界面。以公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微塑料等新型汙染物調查。豐富人類活動等多重影響下微塑料的組成、存量、分布特徵與來源等相關科學問題的認識,為進一步摸清中國近海典型海灣汙染物分布特徵、生態環境效應,並為相關環境問題研究提供依據。
據悉,這是海洋一所首次在中國東部近海開展「底質+水體+大氣+遙感」的多學科、多技術手段的準同步觀測,這樣的近海綜合觀測與研究在國內也很少見。本次中國近海的綜合觀測與系統研究將為進一步探索中國近海自然資源現狀和環境演變、深入開展海陸海相互作用作用以及相關海洋環境熱點問題的研究積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是我國目前在2000噸級最先進的海洋綜合科考船。船舶為無限航區,電力推進,實驗室和調查設施先進,適用於物理海洋、大氣科學、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生態、遙感、遙測以及海岸帶和海洋工程等方面的海洋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