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18」船完成東海海洋及長江口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返港

2020-11-04 中國日報網

科考隊員在船上進行討論。 冉祥濱 攝

中新網青島11月3日電 (記者 胡耀傑)記者3日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日前,「向陽紅18」船順利停靠國家深海中心碼頭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東海科學考察實驗研究」秋季航次任務。該航次科考針對長江口及東海海洋水文、地質和生態環境特點,進行了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

據介紹,本航次科考針對長江口及東海海洋水文、地質和生態環境特點,圍繞各基金項目的觀測需求,在北起長江口、東至衝繩海槽西部陸架、南至臺灣東北的東海海域開展了海洋水文氣象、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洋地質、大氣和地球物理等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

「向陽紅18」船完成東海海洋及長江口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返港。 冉祥濱 攝

該航次首席科學家冉祥濱介紹說,本航次是在長江流域極端水文事件和中國東部異常季風活動多重影響下開展的,航次成果將為深入研究「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雙重壓力作用下東海陸架區源匯格局、海洋環境演變和生態系統響應」以及「外源強迫和強混合作用下的東海物質、能量輸運及其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本航次觀測站位共49個,潛標回收站位1個。科考隊員克服了大風等惡劣天氣,完成了潛標回收,進行了CTD(溫鹽深儀)剖面觀測49次,底質箱式作業44次,插管取樣38管,沉積物重力取樣作業21次,獲取巖芯18個(總長度69.8米),大體積水體採樣31站並在走航期間進行了真風速觀測、氣溶膠採樣及海底地形觀測等。

據悉,本航次歷時20天,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冉祥濱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共有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復旦大學、河海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名科考隊員參加。(完)

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向陽紅09」船 特殊年代應運而生
    在這項議定書中規定的合作項目有海洋學資料交換、海洋沉積過程聯合研究、水產養殖、金槍魚綜合考察、海洋儀器和浮標、海洋環境服務、數值計算機模擬、海氣相互作用研究、漁業資源種類生物學、海洋遙感技術、海洋計量和標準、海洋環境質量研究和監測、海洋漁業管理和開發等。在這些合作項目中,規模最大和第一個執行的是海洋沉積作用過程聯合研究,即「中美長江口聯合調查計劃」。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向陽紅18」船完成基金委共享航次
    韋欽勝 攝  本報訊 9月10日上午,隨著「向陽紅18」船安全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這也是海洋一所首次在南海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
  •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新聞—科學網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將開展微塑料調查
  • 「向陽紅52」與「向陽紅08」起航執行海洋調查任務
    新華社青島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向陽紅52」船與「向陽紅08」船18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海洋科學考察基地碼頭起航,分別赴黃渤海和渤海海域執行海洋調查任務。2月18日,「向陽紅52」船緩緩離開碼頭。
  • 航程近4萬海裡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科考
    北京時間5月18日消息,我國新一代具有無限航區及全天候觀測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順利返回山東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航次組織實施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領導、各參航單位領導等出席航次科考任務總結活動儀式。
  • 航行96天創新紀錄,「向陽紅06」船完成太平洋航次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李國剛 陸會勝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
  • 「向陽紅18」返回即墨:南海科考60天,一次遠行完成25個項目
    近日,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任務後,「向陽紅18」科考船返回位於即墨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向陽紅18」在南海進行CTD採樣。這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海組織和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 「向陽紅06」船連續航行作業96天 圓滿完成太平洋航次返航青島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 (北海勘察院 供圖)科考隊員開展「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相關任務 (攝影 陸會勝)自4月14日青島出航至7月18日返回青島,太平洋航次共歷時96天,創造了國內海洋科考船單航段最長航時的新記錄。
  • 「向陽紅06」創造國內海洋科考船單航段最長航時新紀錄
    「向陽紅06」獲取1萬公裡地球物理數據後返青創造了國內海洋科考船單航段最長航時新紀錄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18日,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向陽紅06」船在青島科考基地碼頭靠港,標誌著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
  • 「向陽紅18」凱旋!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航次順利完成
    △作業現場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了解到,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由該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
  • 「向陽紅18」凱旋!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航次順利完成
    △作業現場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了解到,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由該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
  • 「向陽紅18」返航回青,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南海科考60天:一次遠行完成25個項目
    ■「向陽紅18」在南海進行CTD採樣。近日,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任務後,「向陽紅18」科考船返回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這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海組織和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 「向陽紅10」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正式上水
    8月24日,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聯建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向陽紅10」號在溫州正式上水,標誌著國內第一艘由國有事業單位與民營企業聯建的科考船在施工建設上取得階段性勝利。颱風「潭美」剛剛過境,溫州樂清藍天如洗、陽光熾熱,上午10:08,隨著啟動球的按下,固定「向陽紅10」號的纜繩被緩緩切割,37秒後「向陽紅10」號進入樂清灣,並在錨地進行休整。
  •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向陽紅01」為無限航區科考船,電力推進,具備動力定位能力,總噸位約4800噸,續航力可達1.5萬海裡,最大深海探測深度可達1萬米(目前世界已知最深海洋位於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大深度1.1萬米)。該船具備海洋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海底資源、能源綜合探測等重大深遠海調查能力,能夠滿足深海大洋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是海洋科學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試驗平臺。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中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到底需要多少艘?
    「好比汽車需要保養,刨除修船、備航等時間,一艘船全年在航時間達250天,任務量才算飽和。」多名海洋界人士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參照這種說法,對一艘2008年建造出廠的綜合性海洋調查船來說,百天的任務量明顯屬於「吃不飽」。比對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網站發布的信息,記者發現,「向陽紅08」船的遭遇並非孤案,比如一艘2015年建成的船,去年在航時間僅為個位數。
  • 我國大洋45航次科考獲海洋地質和水文與氣象等多學科調查成果
    隨著科考隊員近日將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樣的箱式取樣器回收至「向陽紅03」科學考察船甲板,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這也意味著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務全部完成。目前,「向陽紅03」船已駛離作業海域,踏上回國之路。
  • 「向陽紅10」返航舟山 首次開展海洋微塑料汙染調查
    浙江在線8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陳斯音)8月12日,「向陽紅10」緩緩抵靠舟山長峙島科考碼頭。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獲悉,「向陽紅10」科考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49航次科考任務,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於8月12日回到母港——舟山長峙島5000噸級科考碼頭。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調查 「舟山線」航次完成年度...
    2020年,浙江海洋大學開啟了自主航次——「海洋鋒面及漁業資源長期調查計劃」。航次計劃以北緯30°和北緯31°為主要斷面,從舟山出發往東開展調查,科研人員稱之為「舟山線」。目前,該航次已完成2020年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