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18」凱旋!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航次順利完成

2021-01-14 瀟湘晨報

△作業現場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了解到,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由該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

△獲取的部分樣品

該航次分為兩個航段實施,緊密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的重要科學問題,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該航次任務作業海域範圍廣、水深跨度大,且頻受颱風等影響,全體船隊員凝心聚力 、攻堅克難,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第一航段完成了48個定點CTD站位觀測(包括3個連續重點觀測站)、1個3000 m深水潛標回收作業和1個深水站位(3000 m)沉積物採樣測試;第二航段完成了63個站位的沉積物取樣(箱式/柱狀/抓斗)/底棲生物拖網工作;兩個航段共實施了1100多公裡的地球物理測線調查,為來自不同單位的25個參航基金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和樣品。(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向陽紅18」凱旋!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航次順利完成
    △作業現場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了解到,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由該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
  • 「向陽紅18」船完成基金委共享航次
    韋欽勝 攝  本報訊 9月10日上午,隨著「向陽紅18」船安全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這也是海洋一所首次在南海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
  • 「向陽紅18」返回即墨:南海科考60天,一次遠行完成25個項目
    近日,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任務後,「向陽紅18」科考船返回位於即墨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向陽紅18」在南海進行CTD採樣。這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海組織和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 「向陽紅18」返航回青,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南海科考60天:一次遠行完成25個項目
    ■「向陽紅18」在南海進行CTD採樣。近日,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任務後,「向陽紅18」科考船返回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這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海組織和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 「東方紅3」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科考任務順利返航青島
    2020年10月7日上午10時,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3」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科考調查任務
  •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完成—新聞—科學網
    CTD採樣                  獲取的樣品   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安全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圓滿完成,這也是該所首次在南海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科學考察項目
    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擬組織渤黃海航次、東海航次、長江口航次、臺灣海峽航次、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南海中部海盆綜合航次、珠江口-南海西部綜合航次、南海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東印度洋航次、北部灣航次等11個科學考察航次。
  • 中國監測人員赴呂宋海峽執行放射性預警監測任務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5月17日,南海分局下屬的南海環境監測中心16名監測人員搭乘「向陽紅14」號船從汕頭起航,赴呂宋海峽及周邊海域執行放射性預警監測任務。這是國家海洋局提出加強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後,南海分局派出的第一個專項航次。
  •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新聞—科學網
    「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起航中國東部近海將開展微塑料調查
  • 航行96天創新紀錄,「向陽紅06」船完成太平洋航次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李國剛 陸會勝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
  • 「向陽紅18」船完成東海海洋及長江口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返港
    冉祥濱 攝 中新網青島11月3日電 (記者 胡耀傑)記者3日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日前,「向陽紅18」船順利停靠國家深海中心碼頭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東海科學考察實驗研究」秋季航次任務。該航次科考針對長江口及東海海洋水文、地質和生態環境特點,進行了多學科綜合調查與實驗。
  • 「向陽紅06」船連續航行作業96天 圓滿完成太平洋航次返航青島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 (北海勘察院 供圖)科考隊員開展「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相關任務 (攝影 陸會勝)自4月14日青島出航至7月18日返回青島,太平洋航次共歷時96天,創造了國內海洋科考船單航段最長航時的新記錄。
  • 航程近4萬海裡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科考
    北京時間5月18日消息,我國新一代具有無限航區及全天候觀測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順利返回山東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航次組織實施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領導、各參航單位領導等出席航次科考任務總結活動儀式。
  • 淺談呂宋海峽對南海及太平洋西邊界流系的影響
    呂宋海峽位於南海的東北側臺灣島與呂宋島之間海峽,呈東西走向跨越3個緯度,南北寬380km東西長200km平均水深約
  • 2011年8月南海北部海洋觀測開放航次通告
    設置南海北部開放航次,旨在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發揮國內多方科研力量的綜合優勢,加強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促進海洋科學研究多學科交叉與融合,以及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重大成果產出,為我國科學家研究南海北部海洋環境與資源、解決需要長期觀測的重大科學問題提供現場試驗和觀測場所。
  • 「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2020年度綜合航次任務圓滿完成
    2020年6-7月,由南海海洋所牽頭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在全體科考隊員與船員的通力協作下,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順利完成了2020年度綜合航次任務。2020年度中沙綜合科考任務組織了三艘調查船分階段分類別開展了任務實施,其中,生物化學組開展了中沙大環礁、一統暗沙、神狐暗沙,以及西沙北礁水域的氣象、海洋環境要素、珊瑚礁生物生態等任務的調查取樣;自然地理組完成了中沙大環礁及潟湖中82個淺點的多波束掃測作業和4個站位的浪潮流測量工作
  • 「向陽紅52」與「向陽紅08」起航執行海洋調查任務
    新華社青島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向陽紅52」船與「向陽紅08」船18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海洋科學考察基地碼頭起航,分別赴黃渤海和渤海海域執行海洋調查任務。2月18日,「向陽紅52」船緩緩離開碼頭。
  • 「南海冷水珊瑚」載人深潛航次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8月14日至9月7日,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翦知湣教授率領8人團隊,搭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二號」科考船及「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組織TS2-1-3航次赴南海東北部峽谷區和中央海盆海山鏈,開展了共計24次載人深潛,其中同濟科學家下潛14次。
  • 「向陽紅09」船 特殊年代應運而生
    1978年底,中國社會正處在即將發生重大變革的前期,為參加這一國際科學試驗活動,國家海洋局決定派出兩艘調查船。其中,「向陽紅09」船正是我國為執行聯合國氣象組織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趕造的一艘遠洋科學考察船。它在特殊的時代裡誕生,並將承擔起不尋常的使命。
  • 「向陽紅」版的《藍色星球》來了!
    那就請跟隨「向陽紅06」船一起來觀賞原始的藍色之美吧!日前,「向陽紅06」大洋科考船正在緬甸專屬經濟區執行中緬國際合作海洋科考航次,該航次是自然資源部印度洋聯合海洋與生態研究計劃的一部分。本計劃除了中緬合作之外,還包括此前在斯裡蘭卡專屬經濟區完成的中-斯海洋科考合作,以及在公海範圍內的赤道海域和孟加拉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