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離開人世,享年76歲,引發全球各界哀悼。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的一個書香家庭。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隨後轉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令霍金一家意想不到的是,命運的惡魔正悄然向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走來。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在這種惡疾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將會逐漸萎縮,直到因心肺功能喪失導致呼吸不暢而死。醫生的診斷是悲觀的,預言霍金活不過2年。
但是兩年後,霍金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還順利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然後,疾病卻無情地啃食著他的身軀。漸漸地,他再也無法定期教課,甚至失去寫字能力,他的餘生都被困在一個狹小的輪椅上。霍金沒有任由命運擺布,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視覺性方法,在大腦中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和心智方程,以此思考物理問題,其難度係數絲毫不亞於莫扎特僅憑想像而寫出一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1973年,霍金提出黑洞輻射理論,並創建了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他還與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榮獲沃爾夫物理獎。1980年以後,霍金將研究方向轉到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在物理界引起巨大轟動。
學術上的巨大成就,並不能減緩霍金的病情。1985年,霍金在拜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期間感染上嚴重的肺炎,一次穿氣管的手術徹底剝奪了他說話的能力,導致他只能依靠特殊設備「講話」。
疾病使霍金的身體嚴重變形,他的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兩腳朝內扭曲著,嘴幾乎歪成S型,這後來成為他的標誌性形象。儘管如此,霍金依然以樂觀的精神積極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正如他所言「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人如果什麼夢想都沒有,就等於死亡。」
1988年,霍金出版了《時間簡史》一書,吸引了全世界數千萬的讀者,而後陸續出版的一系列科學著作,讓他成為一名炙手可熱的物理學「作家」。他還親自前往世界各地發表演說,猶如物理界的「搖滾巨星」,受到眾人的熱捧。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霍金的軀體一直禁錮在狹窄的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遨遊星空,他以強大的意志力直面病魔,憑藉超人的大腦研究浩瀚的宇宙,他是一位敢於同命運作鬥爭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