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導,看到美國在最近一個月裡陷入了瘋狂的混戰,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各個州大吵大鬧,並上演了一出鬧劇,伊朗人說,「這瓜太甜了」,這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敵人。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也意味深長地發表了一篇簡明扼要的評論:我們對川普敗選感到高興,如果拜登願意領導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我們肯定會停止對中東美軍的打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魯哈尼和拜登上臺將讓俄羅斯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是時候考驗普京了。
這次魯哈尼表態的時機把握得很好,這正是川普宣布政府部門可以與拜登團隊協商總統權力移交的第一時間,可以說是深深地刺激了川普敏感的神經。這樣做還不夠過分,魯哈尼所說的話簡直就是對川普的一記耳光。首先,他由衷地「祝賀」川普當選總統:想要擊垮伊朗人民的川普政府飽嘗了「羞辱性的失敗」,這也是伊朗在與敵人的經濟戰爭中獲勝的標誌性事件。
第二,魯哈尼呼籲拜登能夠信守承諾,在上臺後儘快啟動有關恢復美國伊核協議的談判,這是有助於推動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首要任務。在結束會談時,他承諾:一旦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伊朗政府將遵守諾言,繼續進行危險的核試驗,並停止對中東地區美軍的所有攻擊行動,確保這些美國大兵順利返回自己的家園。魯哈尼這番話講得很有水準,既沒有不給拜登面子,也沒有讓他自己的氣度下降。而且專家解讀說:如果美國真的回到《伊核協議》上來,那將是多方都願意看到的局面。
伊朗不必擔心繼續受到經濟制裁,美國不必擔心中東的士兵安全,而歐洲人更不必擔心伊朗正在研究核武器。但有一個人顯然並不快樂,那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想像一下,如果伊朗不在中東地區給美國人製造麻煩,那麼以後美國士兵在該地區的一舉一動都將受到俄羅斯的制約,他們將藉機對俄羅斯實施更加嚴厲的封鎖。在拜登明確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敵意,甚至把俄羅斯稱作「美國最大的敵人」之前,這種說法並不是危言聳聽。但要實施制裁必須「師出有名」,否則拜登不會像川普那樣是「橫行霸道」的「強盜」?對俄羅斯來說,在中東地區找個藉口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事實上,伊朗可以在與美國政府的這場鬥爭中不落下風,背後肯定有俄羅斯的支持,但現在與美國解除制裁相比,將普京「出賣」肯定是伊朗人更願意接受的結果。有了超強的韌性,相信只要伊朗人下定決心發展經濟,將很快在中東地區成為一個全面強大的國家,而不是一顆依靠武力遏制其他國家的「定時炸彈」。因為利益,永遠是國家最好的紐帶,而拜登也希望普京失去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所以才提出要重回伊核協議。
否則,以伊朗的軍事實力,想要通過太平洋來攻擊美國本土,是很難做到的。只要注意加強自己的防禦,美國士兵在中東地區也不會遭受重大打擊。持續制裁伊朗,對美國來說是小菜一碟,但如今拜登「反其道而行」,是將普京的一個強大的外國援助給了他,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必須指出的是,在遊戲中,拜登並不是川普的對手,但十個川普並不比拜登更懂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