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中國大陸依然強勢,以愛思唯爾集團為代表的國際出版巨頭,在當今世界上,日子並不好過。
事實上,國內科學家們今天遭遇的一切,國際同行也經歷過。類似的風波在德國,在俄羅斯、美國都曾沸沸揚揚。
本報記者查閱全球網際網路最大百科全書維基百科發現,愛思唯爾近年因定價過高而飽受指責,一些大刊的售價高達1.4萬美元,遠超平均水平。
國際學術界不斷提出對抗策略,以改變被出版商「挾持」的困境。
批評者主要是圖書預算無力負擔書價的大學。
2004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術委員會在一份決議中,就以愛思唯爾為出版商代表,批評那些「與它們的教學科研價值相比價格不成比例」的期刊。委員會還「強烈建議全體教員,尤其是高級教員,不要為漫天要價的出版商和期刊投稿、編輯或審稿」。
2004年,康奈爾大學停訂了大約200種愛思唯爾期刊,決定不再打包購買該公司的產品。因為此前訂閱的930種愛思唯爾期刊,不到學校訂閱期刊總數的2%,卻耗費了170萬美元,佔總期刊經費的20%還多。
針對愛思唯爾價格政策的類似指導方針與評價,也在其他一些學校獲得通過。維基百科列出的,幾乎都是世上最不缺錢的名校——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共10所分校)和杜克大學。
國際圖書館學聯盟等機構,2005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要求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正視過度保護智慧財產權對全球發展帶來的威脅。
2004年8月,一份公開信發往美國國會,敦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實施關於開放研究成果的議案,讓接受公款資助的研究項目在網上公開成果。信末的籤名者,是25位諾貝爾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後院之火」也燒到愛思唯爾。不合理的價格政策,惹惱了旗下著名期刊的編輯——他們兼具科學家身份。1999年以來,陸續有頂尖期刊的編輯委員會集體辭職。
最早辭職的是《邏輯程序設計雜誌》的全體50位編委。在長達16個月抗議愛思唯爾的定價之後,他們選擇離去,並在一家較低價格的出版社創辦了新雜誌《邏輯程序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相似的一幕發生在2003年。著名期刊《算法雜誌》的編委會集體辭職,創立了《算法彙刊》。
最令愛思唯爾「受傷」的一次辭職可能發生在2006年8月10日:力主降價未果後,數學界頂尖期刊之一《拓撲學》的編委全體遞交辭呈。他們投身倫敦數學會旗下,另組《拓撲學雜誌》,該刊訂價遠低於《拓撲學》。
2008年,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宣布,將歷史悠久的《高等師範學校科學紀事》從愛思唯爾手中收回,不再交由該社出版牟利。
本報天津6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