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思唯爾一刊物編委會集體辭職—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JOI編委會提交給愛思唯爾的辭職信。

 

為抗議其出版商愛思唯爾的開放獲取政策,頗具影響力的科學計量學期刊——《信息計量學雜誌》(JOI)編委會已經辭職,並且推出一本與之競爭的出版物。

該編委會表示,考慮到這本期刊的主題——對科學的評估和傳播,他們認為需要處於開放出版實踐的前沿,包括製作免費獲取用於分析和再次使用的文後參考文獻、開放訪問,並歸科學界所有。

「這項工作有必要開放獲取,同時研究交流應當由科學界掌控。」已經辭職的編委會成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信息科學家Cassidy Sugimoto表示。

編委會還想讓愛思唯爾降低該期刊的版面費並參與「開放引用倡議」——旨在開放用於研究的引文數據。

愛思唯爾拒絕了這些要求。在去年10月9日回應編委會要求的信件中,愛思唯爾表示,該期刊的所有權是不容協商的,收取的費用也是合理的。

JOI通常向獲取其內容的研究人員和機構收費,但向該雜誌提交論文的作者可通過支付1800美元以及相關稅費,使他們的文章被免費獲取。

JOI編委會(包括27名成員和2名副主編)在1月10日向愛思唯爾提交了辭職信。

「我們對編委會的辭職決定感到很遺憾。」一位愛思唯爾發言人表示,「自從聽說他們的擔憂,我們便解釋了自己的立場並且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方案以試圖彌合分歧。」該發言人證實,愛思唯爾將任命新的編委會成員。

在去年10月9日的信件中,愛思唯爾表示,已經提供了針對可通過斯高帕斯資料庫獲取的引文記錄的基本元數據,但該出版商無法讓所有的相關數據都能免費獲取,因為它利用引文提取技術讓此類數據增值。

1月14日,上述研究人員推出了一本名為《定量科學研究》的免費閱讀期刊。該期刊的編委會和JOI的相同,並且以國際科學計量和信息計量學會的名義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徐徐

《中國科學報》 (2019-01-18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愛思唯爾的日子不好過
    2004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術委員會在一份決議中,就以愛思唯爾為出版商代表,批評那些「與它們的教學科研價值相比價格不成比例」的期刊。委員會還「強烈建議全體教員,尤其是高級教員,不要為漫天要價的出版商和期刊投稿、編輯或審稿」。    2004年,康奈爾大學停訂了大約200種愛思唯爾期刊,決定不再打包購買該公司的產品。
  • 愛思唯爾與南開的學術之緣—新聞—科學網
    從讀者到作者,到審稿人,再到愛思唯爾旗下期刊的編委,他們的學術之路與愛思唯爾有著或多或少的交集。 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愛思唯爾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分析公司,它的現代出版業務可以追溯到1880年。如今,愛思唯爾出版超過2500種期刊,覆蓋所有學科領域,其中包括著名的《柳葉刀》和《細胞》,還出版39000多種電子書籍以及諸多經典參考書,如《格氏解剖學》等。
  • 河北大學3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新聞—科學網
    世界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 (Elsevier) 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 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學術刊物BBRC執行編委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2018年6月2日,國際老牌生命科學刊物《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研究通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簡稱BBRC)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舉行了執行編委會議。
  • 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不該用期刊評價指標來評價科研人員
    維姆也展示了愛思唯爾旗下Scopus資料庫(全球最大的文摘與索引資料庫)的一籃子指標,包括群體(相關編委會及作者)、貢獻(發表文章數量)、使用情況(被引用)、學術影響力(如學術成果在學術網站上被提及的次數)及社會影響力(如學術成果在社交媒體上被討論的次數)等方方面面。愛思唯爾旗下Scopus資料庫的一籃子指標。
  • 《測繪學報》編委會榮獲學會2019年度「開展活動」單項優秀獎
    《測繪學報》編委會榮獲學會2019年度「開展活動」單項優秀獎 2020-05-08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通報》英文版與愛思唯爾出版集團開啟新合作—新聞—科學網
    合作期內,愛思唯爾將為Science Bulletin提供內容發布平臺和相應推廣渠道、數據分析報告等服務,幫助該刊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科研期刊代表了國家科技文化的軟實力,我們需要擁有與科學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一流期刊。」
  • 《科學通報》英文版: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新聞—科學網
    因此,《科學通報》英文版編委會和編輯部都認為,我國科技期刊應加速國際化進程,提高辦刊水平。 「一方面,我們要讓中國的科學研究『走出去』;另一方面,更要把國外優秀的研究成果『引進來』。」在陳曉亞看來,期刊國際化的目標包含「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方面。 《科學通報》英文版化學學科執行主編趙宇亮也認為,學術期刊國際化,是創辦高質量和高水平學術刊物的生命線。
  • 張長生獲邀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編委—新聞—科學網
    近日,應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天然產物報告》(NPR)編輯委員會邀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加入該期刊編委會,成為編委會成員。
  •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JCR: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影響因子顯著提高 來源:科學網 2007-07-24 09:18     近日,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及醫學出版商愛思唯爾在阿姆斯特丹宣布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人集體辭職後續:哀莫大於心死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在職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時間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是對相關職能單位的影響還很深遠。,而且還是集體辭職呢?集體辭職事件的九十多位科研人員,據悉都是基層科研人員,與上述二十餘人並無關係。據澎湃新聞報導,7 月 16 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表示,90 多名科研人員於 6 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
  • 安順學院學報編輯部召開《安順學院學報》編委會會議
    《安順學院學報》編委會會議會場12月29日上午,《安順學院學報》編委會會議在學校行政樓二樓會議室召開,校領導、《安順學院學報》編委會委員、學報編輯部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安順學院校長陳雲坤主持。安順學院黨委書記羅榮彬給「屯堡學研究」特色欄目編委會成員張定貴、呂燕平、孟凡松、吳羽、杜志明頒發聘任證書,並提出四點要求: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實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輿論導向;第二,嚴格規範管理,加強期刊建設,逐步提升期刊影響力;第三,從「屯堡學研究」、「鄉村振興」、「學校學科建設」等方面打造刊物特色,走特色化辦刊之路;第四,認真履行編委職責,嚴格審查社科類學術論文的內容
  • 中科院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後續:已低調處理,涉事所長添重要職務
    6月中旬集體離職事件發生後,澎湃新聞在7月的調查中發現,90多人集體出走中科院合肥院核所並非「更換保安」的衝突所致,而更接近於所、院矛盾激化的結果:核所特有的高壓管理模式遭到合肥院內改革的衝擊。可關於他們為什麼集體辭職,信息卻含糊不清:有說是因為研究院為核所更換保安引起後者不滿,有說所內科研人員待遇太低,有說這種集體辭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
  • 為了換保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
    最近,有報導說,中國科學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的許多研究人員集體辭職。為了換保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這些辭職的人中大多數都是受過博士學位和成熟職業的高學歷人才,如此大的辭職引起了中國科學院的廣泛關注。 ..畢竟,這是在科學院發生的,而且看起來不科學! 中國科學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取得了優異的科研成果。包括人造小太陽等成就,它還多次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中國商報》的一名記者證實,已有90多名研究人員提議辭職。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回應:屬正常人員流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近日,有消息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據報導,出走的人才大多為博士編制,引起社會公眾關注。此前,據報導,一位中層幹部稱,這次集體辭職是因為近幾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離開了。
  •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餘名在編博士研究員集體辭職背後隱情是什麼?
    2020年4月27日,江西臨川市教育局發布《關於對艾松梅等70名同志解除聘用關係的批覆》,批覆通報稱臨川三中、五中、臨川一小等鄉鎮中小學70名教師被解除聘用。另據其他媒體報導,臨川70名教師被集體解聘的原因是集體辭職。
  • 中科院為何有近一半的高科技人才集體辭職?有什麼內幕
    200人的研究所,有90人集體辭職,這肯定不是正常現象,可以肯定研究所是存在問題的,如果是幾個人辭職,可以是職員的問題,但是接近一半的人同時辭職,那肯定就是研究所領導層的問題了,馬雲說過「員工辭職原因大體兩種,心裡委屈了,錢沒給到位」那我們來看一下研究所發生了什麼會讓這此人集體辭職;總結了以下三點
  • 科學網—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明年1月1日,《科學通報》英文版將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小「改革」背後的大戰略 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到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英文版的刊名只是一個單詞的刪改,看似簡單,實則透露出編委會對期刊未來發展的國際化戰略。
  • 愛思唯爾宣布推出新型 Research 2.0 平臺 2collab
    在此次正式推出之前,該工具已經經歷了一個成功的 beta 測試期,並且融合了從愛思唯爾開發合作夥伴的研究人員那裡獲得的反饋信息。這些合作夥伴包括全球一系列的學術、政府和企業機構。 愛思唯爾專注於開發 Research 2.0 工具體現了它在實現創新方面的持續努力,這些創新能夠提高研究人員的生產力和效率。該公司的使命以及對科學界的承諾就是提供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以及進一步促進全球科學和醫學信息團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