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戰狼2》背後的電影與輿情:「新主流大片」崛起?

2020-12-02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新主流大片」崛起?

  

  張苗說,《戰狼2》造就了一把鑰匙,「能打開藏在廣大觀眾內心深處對祖國強大的自豪感」。資料圖片

  

  《湄公河行動》已可稱作新主流大片。張涵予激戰「金三角」的情節讓觀眾熱血沸騰。資料圖片

  

  《建國大業》被認為是主旋律電影進行商業化探索的典型。資料圖片

  

  電影《平原遊擊隊》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電影。圖為蜚聲全國的「李向陽」。新華社發

  4個小時破億,85小時破10億……連吳京本人都始料未及,《戰狼2》能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一部沒有豪華明星陣容,沒搞花邊營銷炒作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就這樣在今年的暑期「燃」了起來。

  對這部影片,觀眾表現出過往國產主旋律題材所從未獲得的熱情。要知道,放在前些年,觀眾但凡聞到主旋律的氣息就自動躲得遠遠的,而《戰狼2》卻被觀眾評價為「能媲美好萊塢的動作類型片」。

  業界認為,經歷了30年發展的中國主旋律影片,逐漸找準了自己的節奏。與此同時,學界開始呼籲,「主旋律」一詞已不適應當下電影產業升級的需求,建議放棄「主旋律」概念,改用「新主流大片」這一新稱謂。

  成功的緣由

  打開了觀眾對祖國強大的自豪感

  這些天,不斷有媒體約訪《戰狼2》製片人張苗,幾乎每個人都會問他,面對票房大賣一事作何感想。張苗認為用「恬淡的喜悅」來形容最為準確。這份喜悅並非來自於票房,張苗心裡的答案是:天道酬勤。

  作為2015年「黑馬」電影《戰狼》的續作,影片延續了第一部的故事情節,不過這一部的故事,從之前的「國境線上作戰」變成了「走出去作戰」。題材在華語電影裡較為少見,而劇本完成度也不錯,加上吳京的創作熱情和專業程度,讓張苗從始至終對影片的市場前景抱以滿滿的信心。

  「我們幫吳京導演配備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團隊,為他的夢想服務。」張苗說,當然,諸如「水下搏鬥」「坦克漂移」等橋段,是哪怕觀影經驗頗豐的觀眾,在銀幕上都難以見到的視覺奇觀。

  票房分析專家張志遠看了《戰狼2》的試映後,預測票房大約會是10億。不過,影片上映之後的票房走勢,用「爆炸性增長」形容毫不為過——這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認為,《戰狼2》的火爆,緣於創作者對於電影美學的堅持和尊重,對動作、槍戰類型片拍出新意的探索精神。同時,吳京在電影中塑造出的硬漢形象也是中國觀眾所喜歡看的。

  華誼兄弟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何光(化名)留意到,在當前女性觀眾群體已經較為穩定的情況下,男性觀眾的增加對影片的票房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認為,《戰狼2》熱血、激情的故事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動作場景,都切中了男性觀眾的觀影心理,引發了觀影熱情,並形成了口碑效應。

  更重要的是,《戰狼2》依託非洲撤僑的劇情,彰顯出中國給予普通國民最踏實的「安全感」。

  讀劇本時,張苗才看完前一兩場戲,他的眼淚就忍不住往下掉。這讓他篤定,吳京造就了一把鑰匙,「能打開藏在廣大觀眾內心深處對祖國強大的自豪感」。

  張苗相信每個年輕觀眾看完影片後會像他一樣激動。

  事實證明,張苗的判斷是準確的。7月30日,朱日和沙場閱兵之後的當天下午,《戰狼2》在某城市做路演。影片放映完畢,吳京問觀眾:「解放軍牛不牛?」「牛!」現場觀眾齊聲回應。

  「影片把國人的內心訴求表達得非常準確、到位。」趙衛防認為,觀眾對於《戰狼2》的熱情,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崛起並隨之帶來的民族自豪感的反映。

  30年回顧

  主旋律電影的面貌大轉變

  《戰狼2》是今年的首部「現象級」國產電影。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又一部票房和口碑雙贏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再往前看,主旋律電影所呈現的是不一樣的面貌。

  早在改革開放前,就湧現出一波諸如《地道戰》《英雄兒女》為代表的主旋律電影作品,它們主要反映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保家衛國、英勇抵抗的大無畏精神。

  1987年,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賀敬之,在全國故事片廠長會議上首次提出「主旋律」的概念,他表示:「全國故事片作品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內容,應該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旋律。」

  「之所以提出『主旋律』的概念,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不願被商業片所徵服,要保證主流價值觀在電影文化裡有所傳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在當時,主旋律電影和商業電影基本上是持對立態度的。

  張頤武回憶,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及90年代初,國產主旋律電影以兩大類為主:講述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的電影;以樹立時代典型、歌頌模範人物為主的電影。

  然而,因大多數主旋律電影的敘事模式過於概念化和公式化,被觀眾敬而遠之,其在市場上曾遭遇幾度低迷。在觀眾心目中,「主旋律」三個字甚至一度成為「假大空」的代名詞。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主旋律題材如何和市場對接更成難題,鮮見現象級「主旋律大片」。正如黃建新導演所說:「前些年我們把主旋律拍得太不像電影了。」

  可以看到的是,主旋律電影過往的拍攝手法正在被創作者所摒棄。「近些年主旋律題材影片在繼續保留主流價值觀內核的前提下,不斷在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上向年輕化、商業化、娛樂化的方向傾斜。」何光總結稱。

  商業化探索

  從《大決戰》到《智取威虎山》

  「建國三部曲」是繞不過去的案例。從2009年的《建國大業》開始,以「數星星」的方式獲得了商業的成功,這一模式在後兩部中也得到了延續。張頤武將此概括為「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探索」。

  除了演員陣容的明星化策略,主旋律電影在商業化道路上所展開的另一項摸索,是類型片的操作方式及視聽的奇觀化。

  張頤武舉例說,在此方面的嘗試,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的《大決戰》,該片曾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拍攝出宏偉的戰爭場面。《建軍大業》花大力氣拍攝了炮火連天的多場戰爭戲。近日上映的講述「鎮南關大捷」的主旋律影片《龍之戰》,在宣傳時則打出「中國版《血戰鋼鋸嶺》」的宣傳口號。

  有意思的是,在主旋律電影主動向商業化方向靠攏的同時,這股潮流還出現了逆向的演變——不少民營影視公司拍攝的商業電影,有意識地將主旋律元素引入創作之中。馮小剛的《集結號》、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按張頤武的說法,均體現出「商業類型片的主旋律化」。

  以《智取威虎山》為例,導演徐克採用的是好萊塢大片的拍攝手法。而據出品人於冬所述,主旋律電影只有採用當今年輕觀眾接受的視角和現代的電影技術來製作,才能真正「接地氣」。

  是什麼讓主旋律電影發生了改變?何光認為,除了電影創作者的積極思變之外,還與日益增長的大眾娛樂需求有關。觀眾高漲的消費熱情帶動了電影行業的繁榮,華語電影在題材、質量和數量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主旋律電影能夠迎合觀眾心理,用精彩的故事、精緻的視效和市場化的營銷手段,來對電影進行推銷,更易實現寓教於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何光說。

  主角的變化

  從「年級主任」到「鄰家哥哥」

  其實,無論採用「明星化策略」,抑或披上商業類型片的外衣,都是主旋律電影求變的表面手法。在趙衛防看來,電影所傳遞的價值觀及人性的豐富性等內核的轉變,是更值得探討的。

  「現在的主旋律影片不再單純講『為革命奉獻』了。」趙衛防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以《戰狼2》為例,影片中我國海軍進行的救援行動,是以「撤僑」這一真實案例為依託。他認為這既體現出了對生命的尊重,也傳遞了「以人為本」的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以往的主旋律題材電影裡,人物和大眾的想像是有脫節的,要麼歷史感太重,要麼是近乎完美的「高大全」形象。對於從小在網際網路環境中長大的年輕人來說,這早已不符他們的審美標準,立體鮮活的人物才更為他們所喜愛。

  而在軍人形象的塑造中,一直以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就像緊箍咒一樣箍在所有影視作品中的軍人頭上。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主任吳冠平分析,過去在處理相似題材時,在保家衛國與個人情感的配置上往往失當或失衡,而最難的是在國家意識與人性意識中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

  「該如何表現軍人該有的責任和擔當,同時又把軍人如普通人一樣的人性和情感表達出來?」吳冠平認為,倘若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才能跟今天的年輕觀眾在精神層面上達到契合。

  吳京則對《戰狼》系列的主人公冷鋒的軍人形象進行了解構。在第一部裡,冷鋒就被貼上了「叛逆」的標籤,他經常不服從上司命令,一意孤行逞英雄,到了第二部,他甚至因此被開除出部隊。

  「冷鋒這一角色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豐富性。」趙衛防說,又如《鐵道飛虎》,保留了抗戰、革命等元素外,人物更加鮮活,加入了搞笑等元素,使影片更「接地氣」。

  「如果說以前的主旋律電影是你高中時不苟言笑的年級主任,那《戰狼2》裡的冷鋒,就是個會耍酷、會搞笑、又能打又能給你安全感的鄰家大哥哥。」一位影評人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拐點出現?

  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融合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自2016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原來的爆炸性增長勢頭突然放緩。

  對此,張頤武提出了「廠」字形的發展的描述。據他分析,趨於飽和狀態的銀幕數已難再帶來票房的高速增長,同時,本土電影明顯缺少新的熱點和焦點。懷舊青春片及由大IP改編的電影近一年來在市場上表現乏力,國產電影類型處於新舊交替的階段。業界都在期待,「爆款」電影的出現及對新類型的探索。

  《戰狼2》掀起的熱潮,則讓大家興奮地看到了主旋律題材電影票房的空間。

  曾在主旋律題材商業化打造的嘗試中嘗到甜頭的博納影業,今年下半年將推出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影片講述海外撤僑和反恐的故事。林超賢說,他要滿足年輕人想像中海軍為國效力的熱血形象,把中國海軍拍得「有型、炫酷」。

  推出過《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等作品的華誼兄弟,全新打造的《八佰》有望今年10月底開機,影片由管虎執導,將再現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戰狼2》的另一出品方春秋時代影業,今年國慶檔則推出李晨執導的《空天獵》,作為一部軍事題材影片,將展現中國現代化空軍的風採。

  「建國三部曲」的出品方中影,似乎也會繼續在此發力。導演韓三平近日受訪時便說,「十大元帥」中的每個人物,本身都能拍成好看的傳記片,可考慮讓年輕演員出演,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需要留意的是,「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與「商業電影的主旋律化」,這一雙向演變的電影創作傾向,漸漸匯聚到同一條河流裡。

  現在不少電影界專家提出,「主旋律」一詞,已難以適應當下電影產業升級的需求,並建議:放棄「主旋律」概念,改用「新主流大片」。

  ■新聞背景

  專家眼中的「新主流大片」

  去年11月,《當代電影》曾就此話題專門組織過一場研討會。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中國藝術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等均為出席專家。

  陳旭光解釋了「新主流大片」的含義:首先,是主旋律題材,充滿正能量;第二,貼近大眾文化性,故事性、戲劇衝突性強。

  何光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新主流大片的突出特徵是,在保證思想性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電影的工業化水平,用明星主創、大製作、強特效、重整故事線等方法強化其商品屬性。

  隨著時代的變化,「主旋律」在電影範疇的含義也有所轉變,和以往有頗濃的「宣教」意味相比,如今的主旋律更注重傳遞正能量。

  「美國的商業片都屬於主流電影,宣揚的都是正能量,未來中國商業電影成熟起來也會如此。」張頤武說,以後除了藝術電影和前衛電影,都是商業片與主流價值觀結合的主流電影。換言之,「主旋律」一詞的概念已逐漸泛化。

  新主流大片不單與傳統的主旋律電影已有所不同,它的邊界也比類型的規範更寬。趙衛防認為,從《湄公河行動》到《戰狼》甚至是《中國合伙人》,都可以稱作新主流大片。

  張苗認為,「《戰狼2》展現的是真善美,傳遞的是正能量」。他更願意將《戰狼2》歸於「新主流大片」而非「主旋律」。

  「我不想隨意判斷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將是未來的潮流。」張苗說,但他認為正能量與真善美應該是藝術創作一直要追求的,這樣的作品最容易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相關焦點

  • 《戰狼2》《突襲3》打星聯手對戰外星人,這部科幻大片厲害了
    《戰狼2》的火爆讓弗蘭克·格裡羅也在中國火了一把,這個曾經最有名的角色就是《美國隊長3》中的反派交叉骨的動作影星也在好萊塢摸爬滾打多年,不過一直都類似於斯科特·阿金斯,處於半溫不火的狀態。而接下來的弗蘭克·格裡羅則有一部主演的科幻大片要上映,這部電影就是《天際浩劫2》,一部非常特別的科幻動作片。2010年上映的《天際浩劫》是一部在業界很有名的科幻電影,不過這個「有名」並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好看,相反,這是部爛片,評分非常之低,它有名而是因為「省錢」。
  • 春節檔吳京又來了,你的「《戰狼》PTSD」治好了嗎?
    有人將這種看到《戰狼》就炸毛,看到吳京就諷刺,看到什麼都要引到「戰狼」話題上批判一番的行為定義為「戰狼PTSD」(PTSD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縮寫)。為了幫助部分患者在吳京即將再次出現之前緩解症狀,我們不妨冷靜下來看一下讓他們「生理不適」的《戰狼2》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首先,《戰狼2》是一部票房挖掘機。
  • 這部電影根據《戰狼2》改編,剛上映一天就被撤檔,真是個笑話
    《戰狼2》是吳京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不僅憑藉著56.8億票房佔據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還創下了累積觀影人次1.4億的成績,得以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雖然《戰狼2》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績,但是吳京並沒有趁著熱度推出續集。
  • 古典:《戰狼2》成功背後的「潛規則」
    【編者按】7月27日,作為建軍90周年獻禮片,《戰狼2》登陸國內各大院線。影片以中國海外撤僑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中國退伍軍人冷鋒在非洲戰亂地區不顧個人安危營救同胞和異國難民的英雄故事。上映以來,幾乎場場爆滿,接連打破國內多項電影票房紀錄。
  • 票房神話《戰狼2》降臨美國:影評人竟敢這麼說它?
    其他被製作方賦予巨大期望的新電影,如《Emoji 大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底特律》以及《星際特工:千星之城》(Ve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的表現都很糟糕。
  • 全球十大最賣座動作電影,戰狼2上榜,國產驕傲
    早期的動作電影以功夫、搏鬥、槍戰等形式為主,發展到如今,純粹的動作電影早已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融入了科幻、奇幻等元素的動作電影成為了當下主流。動作更誇張、場景更勁爆,為觀眾們提供驚險刺激的觀影感受。接下來,精分君就為大家帶來全球十大最賣座動作電影的榜單。
  • 經典的武俠電影中的十部著作,吳京的戰狼2上榜了!
    一些令人驚嘆的武俠電影,大家都是稱之為大片電影,之所以大家都喜歡看這個類型的影片,我想應該是因為這種片子裡摻雜了很多古老的經典元素,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熱門的武俠電影中的十部經典。10.9.突擊隊2卡拉裡帕亞圖的古老藝術擁有它所能要求的最好的大銀幕大使——維迪特·傑姆瓦爾(好萊塢的新時代動作英雄)。這一次,我們的英雄從約翰蘭博轉變為詹姆斯邦德,以推翻一個不為人知的洗錢計劃。該計劃正在從印度抽走資金,並將其投入最邪惡的犯罪頭目的金庫。
  • 電影年度總票房突破550億的背後
    (原標題:電影年度總票房突破550億的背後)
  • 奇葩大片堪比《爵跡》,人類變水稻,《戰狼2》大boss拯救世界
    《爵跡》劇照無獨有偶,嘗到甜頭的郭敬明在《小時代》後又重拳推出了《爵跡》,這號稱中國第一部全真人捕捉CG大片一度引發熱議,不過結果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豆瓣3.8突破郭敬明個人電影的下限。《天際浩劫2》劇照第二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前作留下的謎團,其中有一個腦洞相當有意思,從一個新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起源
  • 不承認《戰狼2》50億元票房,美國這個「權威」榜單想當「駝鳥」嗎
    《戰狼2》風靡全球,票房節節攀高,目前已經突破50億元人民幣(折合美元7億多),擊敗了《變形金剛5》和《異形:契約》,也把明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大熱門《敦刻爾克》甩在了後面。 眾所周知,全球電影每年攝製好幾萬部,其中有好幾千部參與票房競爭。但票房能夠接近或超過7億美元的,到目前為止總共才100部左右。
  • 《拆彈專家2》證明香港電影重拾輝煌了?其實背後情況不容樂觀
    然而套路,也成了《拆彈專家2》落俗的原因之一。青年導演崛起,情懷不再是唯一出路香港電影曾經風靡一時,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人,王晶,周星馳,林正英等人皆是不同類型影片的代表人。單單是從無釐頭喜劇來說,至今都沒有人能夠達到周星馳的高度,他也幾乎是行業內的標杆。
  • 盧靖姍做客央視《佳片有約》 力薦《猩球崛起3》
    近日,盧靖姍做客央視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與觀眾暢聊系列電影《猩球崛起》,作為推介人的盧靖姍給觀眾推薦了經典電影《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普通話不太標準的她說起這部電影頭頭是道,神採飛揚。《猩球崛起》的好口碑與期待絕不是憑空而來。國產電影《戰狼2》突破50億票房,成為中國電影的裡程碑之作,《戰狼2》裡中國軍人冷鋒骨子中的「狼性」激發了全民熱血,女一號盧靖姍飾演的瑞秋則彰顯了一種大愛。對比《戰狼2》中的兩人,《猩球崛起》中的凱撒可以說是兩人的結合體,系列電影中自詡高尚的人類人性不斷泯滅,而「野蠻」的凱撒卻有著濃厚的人性關懷。
  • 《敦刻爾克》《猩球崛起3》…國產片保護月錯過6部大片,何時能看?
    作者:在路上今年暑期檔,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遭遇寒流。截至7月25日,7月票房僅33億,比去年7月的45億少12億,比2015年7月的55億少22億!月底雖有《戰狼2》《建軍大業》強勢上映,但估計無力回天,下跌已成必然。造成這種情況,除了整個市場不景氣之外,與七八月份是國產保護月,《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等多部好萊塢大片推遲引進有關。
  • 國產保護月後進口大片發力,《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票房領跑
    幾部進口大片依次上映後,周五大盤環比大漲超過兩倍,單日分帳票房也回升至1.62億,周六,內地大盤報收2.44億,相比周五1.73億的成績大漲41%,市場開始回暖。(數據來源於藝恩網)本周有多部影片開畫,名列票房榜的分別有《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刀劍神域:序列之爭》、《看不見的客人》、《會痛的十七歲》,只有最後一部是國產影片。
  • 古天樂投資3億的新片,會是一部《戰狼2》還是《未來警察》呢?
    相信不少人看過一個小短片,是古天樂投資拍攝的一部科幻大片——《矛盾戰爭》,也叫《明日戰紀》,這個2015年就放出來的簡短預告勾起了大家的興趣,畢竟香港電影的類型多樣,科幻大片卻一直沒有出現過經典作品,而在港片日漸衰落的今日,究竟這部非傳統類型的電影,能否重振港片的雄風,像片方承諾的那樣能「證明香港的特效已達國際水平
  • 吳京曾好萊塢栽跟頭,終於拍出《戰狼2》,中國人的電影也行
    當時他跟很多中國明星一起參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大家都演了很多。但是,等到真正影片跟我們見面的時候,卻發現他們這一堆中國演員幾乎都只是打醬油。跟他一起的範冰冰身為主演只在結尾露了一下臉,而吳京飾演的反派就完全是沒有看到過人。吳京氣不過,但是他也明白了好萊塢的套路。人家好萊塢只不過是想利用他們這些中國明星來吸引中國的觀眾,來為他們增加票房。
  • 亞影風採|陳良棟《新主流電影之「港人在場」與「歷史在場」 》
    關鍵詞:新主流電影  港人在場  香港意識  歷史在場 一、新主流電影的時代語境近年來,「新主流電影」被頻頻提及,但實際上直至今日,學界對於新主流電影仍未達成統一且明確的概念界定。新主流電影被用以指稱具有某些新特質的電影,如《湄公河行動》《戰狼2》等,這些電影在贏得市場票房佳績的同時,又有效地傳達了主流意識形態,精巧地將教化與娛樂縫合為一體。新主流電影內涵和外延的模糊性,表現出其內在的包容性和生長性,這是一個不斷演進和完善的概念。新主流電影中的「主流電影」意指為何,其「新」在何處?
  • 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前五名(截止到2020年初)
    《戰狼2》Wolf Warriors Ⅱ2017年的夏天註定不平凡,這部戰爭動作片已然成為了當年的現象級大片,一次次刷新了國產電影的票房,全球總票房最終成績$870,325,439,排在第72位,僅次於2016年好萊塢出品的大片《蝙蝠俠大戰超人
  • 南非拍攝《戰狼2》,其背後面臨著生命危險,網友:細思極恐
    我是原創作者米江,專門和大家聊一聊影視的那些人,那些事想必大家都看過《戰狼》吧,中國電影史上票房的冠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中國近代電影上的分水嶺,電影背後許多細節就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了,之前吳京在《人間電影》欄目的時候,說出了拍攝時候一些大家不知道的細節,而這些故事也是驚險萬分,看完後然我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 戰狼2再被蹭熱度,低配版戰狼2畫虎不成,嘎子哥擔任主演
    時隔多年,戰狼二依舊還是站在中國電影票房的巔峰。這份榮譽來之不易,而且《戰狼2》也足以配得上這份榮譽。自從拍完了《戰狼2》之後,吳京在導演領域以及演員領域發展的真的是風生水起。他被稱之為票房錦鯉,只要有他所參演的電影,往往票房都會特別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