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日電(張艾京) 眼下,全球各國正在迎來,或者已經迎來了新年。各國民眾都怎麼過新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世界這麼大,趁著新年假期出去走走,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請收下這份2019跨年指南。
資料圖:澳大利亞雪梨港和雪梨歌劇院上空燃放煙花迎接新年
跨年慶典,pick哪款?
迎接新年,除了放假,跨年慶典也是必不可少的。12月31日晚上,很多國家都會舉行大型跨年活動,用絢麗多彩的焰火表演或五顏六色的燈光秀點亮跨年夜。
澳大利亞雪梨是舉辦跨年焰火表演的城市代表。雪梨被稱為「世界跨年慶典之都」。今年10萬發特效煙花,將照亮最美最絢爛的跨年夜空,為全球迎新盛世亮出頭彩。
法國巴黎用燈光秀來迎接新年。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看著夢幻的燈景,浪漫之都的氣息撲面而來。
在「大蘋果」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水晶球倒計時」是跨年慶典的重頭戲。在「舊年」的最後一分鐘,伴隨著倒數,廣場上的巨型水晶球徐徐降下。這項新年傳統,已經延續了100多年。
在很多有佛教文化的亞洲國家,隨著新年到來,各地的寺院也會響起108下鐘聲,這除了宣告跨入新一年,更有「吉祥」、「如意」、「帶走煩惱」之意。
資料圖: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跨年活動現場
畫風奇特的習俗
倒計時、鳴鐘、放煙花……全球的「主流」跨年活動可能有些大同小異,但各地的新年習俗,那絕對是千奇百怪。
在西班牙,人們會在跨年夜午夜鐘聲敲響前吃12顆葡萄,每顆葡萄代表新一年裡的一個月。葡萄甜,那麼它代表的那個月的生活就是甜的,葡萄酸,那麼意味著相應的月份會過得比較糟糕。
丹麥人的跨年方式很形象,人們會在午夜鐘聲敲響時從椅子上跳下,「跨入」新一年。
芬蘭人則很「玄學」,把熔化的液體鉛倒進冷水,通過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佔卜」新的一年的命運。如果鉛的形狀是一個球,就預示著好運。
印度人過新年不但不慶祝,反而抱頭大哭,家家戶戶哭聲不斷。原來,他們用哭聲表達對歲月流逝的慨嘆。有些地區還會禁食一天一夜,「肚子空空」迎接新的一年。
資料圖:新年期間的巴黎香榭麗舍大道。
給新年定個目標
新年習俗,大多是為討個「彩頭」。新一年過得怎麼樣,還是得靠自己把握。現在,很多人都會在一年之初,給自己立下幾個目標,或是關於事業,或是關於家庭,又或是關於興趣愛好等等,希望在新一年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對於各國的領導人來說,比起自己的「小目標」,他們更關心國家的未來。通常在當地時間12月31日晚上,領導人們會發表新年賀詞,總結過去一年,寄語新一年。
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國家首腦也會選在聖誕節發表講話。這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超長待機」的聖誕致辭。
自1952年即位以來,伊莉莎白二世每年都會親筆給寫一份聖誕致辭。60多年來,從廣播播放,到電視播出,她的致辭,已經成了英國人過聖誕和新年的傳統。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29日,法國警察繼續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嚴密戒備。
過節,安全很重要
慶祝的同時,安全意識不能鬆懈。隨著新年臨近,許多國家都對公民發布了安全提示。在近些年恐怖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各大舉行跨年慶典的城市,也都加強安保,為節日保駕護航。
今年跨年夜,為安保額外操心的城市,巴黎是其中一個——巴黎市政府在香榭麗舍大道舉辦聲光秀的同時,「黃背心」示威者也要在香街舉行示威。法國為此出動15萬警力加強安保。
紐約今年也為潛在的恐怖威脅「武裝到牙齒」,為在時報廣場舉行的倒計時活動首次使用無人機,還吸取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的血淚教訓,在廣場周圍高層酒店採取特別預防措施,防止狙擊手潛入。
新年假期也是交通事故的高發期。比如在泰國,因為道路交通事故高發,歲末年初的新年跨年和潑水節長假期間被稱為是「危險七日」。而在北半球很多地區,冬季降雪也會給交通安全造成影響。
最後提醒一句,不管在哪過新年,人身安全最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