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硬菜主角
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是不是
烤肉、牛排、燒雞、陳皮骨、滷鵝、紅燒肉
......
上周六
小編給您送上了好好吃肉的理由
那麼
肉該怎麼吃?吃多少最好?
小編這就給您帶來
健康吃肉指南
到底該吃多少肉?
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各年齡段人群的適宜攝入量見表2。成人平均每天宜攝入畜禽肉40-75g,水產品40-75g,這個重量不包括骨頭,肥肉,皮,刺等,只包括純瘦肉。
不同人群
動物性食物建議攝入量(g/d)
▼
「40-75g」,這個肉量其實還蠻少的,約為一個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掌心大小。日常飲食中應當如何把好適量攝入關?
1
控制總量,分散食用
每周水產品和畜禽肉總量成人不超過1kg, 應將這些食物分散在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可見到肉。不要求每天各類動物性食物樣樣齊全,但每天最好不應少於2類。
2
切小塊烹製
在烹製肉類時,可將大塊肉材切成小塊後再烹飪,以便食用者主動掌握攝入量。肉可切成片或絲烹飪,少做大排、紅燒肉、紅燒雞腿等。烹製成的大塊畜禽肉或魚,吃前最好分成小塊再供食用。小份量是食物多樣和控制總量的好辦法。
終於降到三級響應的廣州,愛吃的街坊們免不了「報復性吃吃吃」。如果聚餐這一天肉吃超量了也不用太過擔心,可在接下來幾天減少肉量,多吃其他食材,雨露均沾,才能健康長久。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痛風等患者要嚴格限制肉類的攝入。而減肥人群為了增加機體代謝率可適當增加肉的攝入量,具體應當諮詢您的健康管理醫生。
魚、畜、禽肉和煙燻肉
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
該吃哪些肉?
一
種類挑選原則
從肉的種類上來說,四條腿的(如豬牛羊等畜肉)不如兩條腿的(如雞鴨鵝等禽肉),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魚等水產品類)。
畜肉 因所含的肌紅蛋白較多,烹飪之前呈現紅色,被稱為紅肉。優點是富含吸收利用率高的血紅色鐵和其他礦物質。缺點是脂肪含量高且以飽和脂肪為主,相比白肉更容易增加體內炎症,過量攝入可增加2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等的發病風險。
禽肉 脂肪含量相對較低,脂肪酸組成優於畜肉,只要不過量食用,一般不會增加慢病風險。
魚類 除含有較多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外,還含有較多的n-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些還富含EPA、DHA,能很好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
對於男性來講,吃肉建議優先選擇魚和禽肉等白肉。對於女性來講,吃肉建議紅白搭配,因為紅肉可以補鐵,女性會因為月經損失一些鐵元素,吃紅肉可以幫助避免貧血閉經等問題。
二
部位挑選原則
健康吃肉還有重要的一步就是挑選脂肪含量較低的部位。
那怎麼判斷肉裡的脂肪多不多呢?
可根據肉的質地進行判斷,凡是味香的,柔嫩的,汁多的,都是高脂肪肉類。凡是不香的、發柴的,汁少的都是低脂肪肉類。
如五花肉、排骨、牛腩、雞翅、烤鴨、肥牛、肥羊等美味就是因為他們的脂肪含量高。相較而言,質地柴的雞胸肉,質地嫩但沒有滋味的裡脊肉,沒有香氣的兔子肉就都是低脂肪肉的代表。
三
適量食用動物內臟
常見的動物內臟有肝、腎、心和血等,這些內臟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適量攝入,可彌補日常飲食的不足,建議每月食用動物內臟2-3次,每次25g左右。
四
少吃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煙燻和醃製肉製品是我國居民自古以來保存食物的方法,在製作的過程中也賦予了食物特殊的風味。但是這些加工方法不僅使用了較多的食鹽,同時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如燻制食品的燻煙含有200多種化合物,有些已證明有致癌作用,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帶來風險,應當儘量少吃。
如何烹調肉更健康?
一
多蒸煮,少烤炸
肉類在烤或油炸時,不僅營養損失大,而且熱量也升高很多。此外,由於溫度較高,可使營養素遭受破壞,如果方法掌握不當,容易產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汙染食物。因此,蒸、白灼、水煮、少油煎會比炸、醃、燻、滷更健康。具體來說,可以把紅燒魚換成清蒸魚,把糖醋小排換成燉煮肉塊等。
二
湯要喝,肉要吃
一碗暖暖的雞湯,鮮在嘴裡,愛在心裡。但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到,傳說中超級滋補的雞湯所含有的營養素主要為鈉,以及相對較高的脂肪。因此,喝湯棄肉的做法不可取,好好把肉吃下去才對得起飛漲的肉價。要嫌湯肉不夠美味,可將其二次回爐煸炒上漿,既可增加口感,又可減少營養丟失。
瓦罐雞湯與肉的
營養素含量比較(每100g)
▼
總之,肉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只要選對肉的種類、部位、份量和烹飪方法,不僅能過足嘴癮,還能讓你健康享瘦。當然,肉類不是蛋白質唯一來源,牛奶、雞蛋、大豆等也是良好來源,吃素人群宜從這些食品中選擇。
【敲黑板·劃重點】
成人推薦攝入量:畜禽肉40-75g/d,水產品40-75g/d;
種類選擇:優先選擇魚和禽肉,適量選擇畜肉,少吃煙燻、醃製肉,不宜食用野生動物;
部位選擇:優先選擇雞胸、裡脊等低脂肪肉,較少選擇五花、牛腩、雞翅、肥牛、排骨等柔嫩味香的高脂肪肉;
烹飪:多蒸煮,少烤炸,生熟分開,煮熟煮透。
文章來源 | 南醫健康管理科惠僑貴賓部
撰稿 | 健康管理科 林錦彥
原標題:《【科普】肉該怎麼吃?吃多少最好?來,收好這份健康吃肉指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