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與老虎是非常有魅力的兩種動物,在網上粉絲眾多。老虎擁有「森林之王」的美稱,是森林生態系統裡面的旗艦物種,亦是該生態食物鏈頂層的生物。
老虎是貓科動物裡面最不善社交的一類,即便是雌虎與雄虎,也僅是在發情期才短暫生活在一起,而其他時間基本上是不會一起生活的。獅子是最特殊的貓科動物,不僅表現在雌雄兩態上,還表現在生活方式上。

貓科動物裡面唯一群居的就是獅子,通常來說,一個中型的獅群由七八隻雌獅、三五隻雄獅及若干幼崽組成。
在獅群裡面,雌獅是最具社交屬性的,一個獅群裡面的雌獅,大多數都是親親戚戚的關係,雄獅雖然不常參與狩獵,但卻負責守護領地的安全。
在雌獅的一生裡,會迎來數任雄獅,而獅王的更替,往往就意味著幼崽會被殺死,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獅子的生存法則。

在貓科動物裡面,如果有什麼動物能夠做老虎的對手的話,那麼一定是獅子,老虎與獅子體型相似,食性相似,但二者的生活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獨居,一個群居,這是它們生存的環境所決定的。
因為老虎生活在森林中,缺乏大型獸群,而老虎食量巨大,森林生態根本無法承載這麼大群的食肉動物,所以老虎只能群居。而在非洲稀樹草原上,成千上萬隻個體組成的獸群很常見,養活大型食肉動物獸群不是難事。

有人說既然是環境所決定的,那麼把老虎放到非洲的稀樹草原上,它們會發展成群居的動物嗎?我的答案是會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如果是兩三年時間內,顯然不會,但如果是一百年,乃至上萬年,那麼這是一個必然事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獅子與老虎等貓科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只是在後來的演化過程中,因為地理隔絕,最終形成了不同的外表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老虎的領地大小,多數情況下是其生境中有蹄類動物密度所決定的,比如華南虎的領地一般為70平方公裡左右,而東北虎的領地會比華南虎大一倍左右,原因就是林海雪原的有蹄類動物密度沒有華中、華南等森林的大。
草原上大型獵物眾多,完全能夠滿足老虎的日常所需,那麼一隻老虎所需要的領地會無限縮小,虎與虎之間在生存資源上的競爭也會跟著慢慢縮小,甚至邊界感變得模糊。

草原上可不比森林裡,由於缺乏遮蔽物,老虎採用伏擊方式捕獲獵物的成功率會直線下降,甚至出現捕食困難,而群居正好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另外,森林裡的老虎通常來說5-7天捕獵一次,哺乳期的老虎捕獵頻率會提高一些,所選的獵物通常是中大體型的,吃不完可以放著等下一頓,所以才能隔這麼多天捕獵一次。
而草原上,生活著斑鬣狗、棕鬣狗、禿鷲、黑背豺等眾多「清道夫」,老虎一頓沒有吃完之後,就別想留著下頓吃了,而群居生活也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總的來說,如果時間足夠,生活在草原上的老虎,是一定有可能發展成群居動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