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

2020-12-03 生物谷

2018年7月4日/

生物谷

BIOON/---許多藥物---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作用於大腦中最為豐富和最為重要的神經遞質受體之一:A型GABA受體(type A GABA receptor, GABAA受體)。特別著名的是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它們用於外科手術期間的麻醉,並用於治療癲癇、焦慮和失眠。解析出這種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朝一日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

GABAA受體與γ-氨基丁酸(GABA)結合,其中GABA是成年大腦中主要的抑制性或鎮靜性神經遞質。為了正常地發揮作用,大腦需要平衡刺激性信號和鎮靜性信號。GABAA受體功能障礙在以大腦中過度興奮為特徵的疾病(如癲癇)中發現到。除了鎮靜劑苯二氮平類藥物之外,GABAA受體是巴比妥類藥物、麻醉藥和酒精的常見靶標。所有的這些藥物都通過增加GABAA受體的活性而作用於大腦,從而進一步抑制大腦活動。

圖片來自UT Southwestern。


眾所周知,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很難利用X射線衍射晶體分析法解析出。長期以來,這種方法被認為是結構生物學的黃金標準。它需要蛋白結晶,這樣就能夠根據X射線衍射圖譜來確定蛋白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尋求低溫電鏡技術(cryo-EM)的幫助。他們利用cryo-EM技術首次成功地解析出GABAA受體結合到GABA和藥物氟馬西尼(flumazenil)上的三維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6月2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uman synaptic GABAA receptor」。論文通信作者為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神經科學與生物物理學助理教授Ryan Hibbs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Hibbs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Shaotong Zhu博士。

這些研究人員在燒瓶中利用細胞表達人突觸GABAA受體並加以純化,並將電生理學實驗和利用cryo-EM技術獲得的結構信息結合在一起來測試地西泮(一種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氟馬西尼對這種GABAA受體的影響,其中氟馬西尼用於逆轉麻醉和治療苯二氮平類藥物過量Hibbs博士說,「我們能夠確定GABA如何選擇性地與這種受體結合,並解釋諸如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氟馬西尼---它競爭性地作用於相同的位點上來逆轉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效果---之類的藥物為何特異性地作用於這種受體上。這對於理解藥物結合機制和設計治療多種神經疾病的新藥產生深遠的影響。」(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haotong Zhu, Colleen M. Noviello, Jinfeng Teng et al. Structure of a human synaptic GABAA receptor.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27 June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255-3

相關焦點

  • 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獲解析
    抑制性突觸中受體等蛋白分子與細胞器組織分布的三維可視化圖。深圳先進院供圖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
    ,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這項工作對於探索腦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破譯大腦運轉密碼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
  • 【中國科學報】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獲解析
    抑制性突觸中受體等蛋白分子與細胞器組織分布的三維可視化圖。深圳先進院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大腦中每個神經細胞通過上千個微小的「突觸」與其它神經細胞相互連接。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這項工作對於探索腦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破譯大腦運轉密碼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這樣我們就能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還見樹葉』。」 中心執行主任孫堅原說。
  • 我國科學家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的組織規則
    ,在國際上開創性地開展了基於冷凍電鏡與關聯顯微成像技術的神經突觸超微結構與功能研究,首次利用CryoET解析了完整神經突觸的三維結構,並實現了對中樞神經系統中兩類最主要突觸-興奮性與抑制性突觸的精確區分以及結構特徵的定量化分析(Tao, JNeurosci, 2018封面文章;Tao, Front Neuroanat, 2018;Liu, Curr Opin Struct Biol,2019;Sun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的...
    冷凍電鏡(CryoEM)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得眾多通過分離純化後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三維結構得以解析,另一方面,基於最新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CryoET)能夠對保存在近生理狀態下細胞和組織樣本進行納米解析度的三維成像,為在神經突觸及其它細胞區室中原位解析蛋白質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帶來了新的契機。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加利福利亞大學病理學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嘗試結晶TRPV1,結果失敗。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
  • 中國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
    冷凍電鏡(CryoEM)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得眾多通過分離純化後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三維結構得以解析,另一方面,基於最新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CryoET)能夠對保存在近生理狀態下細胞和組織樣本進行納米解析度的三維成像,為在神經突觸及其它細胞區室中原位解析蛋白質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帶來了新的契機。
  • Natur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京時間7月18日,《自然》在線發表了由美國Scripps研究所和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解析的人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七次跨膜區域的三維結構,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在B型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研究方面所遭遇的困境。
  • 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組織分布規則
    ,首次解析了抑制性突觸中GABAA受體的原位三維結構,並闡釋了GABAA受體和支架蛋白在抑制性突觸中具有層級化的介態相分離的組織規則。畢國強教授與張小康、陶長路、劉雲濤等學生一起,經過長達十年的艱苦攻關,研發了新型冷凍光電關聯顯微成像技術,在國際上開創性地開展了基於冷凍電鏡與關聯顯微成像技術的神經突觸超微結構與功能研究,首次利用CryoET解析了完整神經突觸的三維結構,並實現了對中樞神經系統中兩類最主要突觸-興奮性與抑制性突觸的精確區分以及結構特徵的定量化分析
  • 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 《自然·神經科學》上。
  • 【學術前沿】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
    ,首次解析了抑制性突觸中GABAA受體的原位三維結構,並闡釋了GABAA受體和支架蛋白在抑制性突觸中具有層級化的介態相分離的組織規則。畢國強教授與張小康、陶長路、劉雲濤等學生一起,經過長達十年的艱苦攻關,研發了新型冷凍光電關聯顯微成像技術,在國際上開創性地開展了基於冷凍電鏡與關聯顯微成像技術的神經突觸超微結構與功能研究,首次利用CryoET解析了完整神經突觸的三維結構,並實現了對中樞神經系統中兩類最主要突觸-興奮性與抑制性突觸的精確區分以及結構特徵的定量化分析【1-4】。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加利福利亞大學病理學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嘗試結晶TRPV1,結果失敗。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
  • 【安徽日報】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本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
  • Nature:重磅!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Nature:GABAA受體膜蛋白結構可指導安全用藥
    然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了將它們與阿片類止痛藥混合的具體危險:當服用阿片類藥物的人同時服用苯二氮卓時,過量服用阿片類藥物的風險要高出五倍。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的資料,涉及阿片類藥物的過量用藥中,近三分之一也涉及苯二氮卓類藥物 。這是因為這兩類藥物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它們共同作用後可引發呼吸困難,進而導致窒息。
  • 中國科大在神經細胞GABAA受體轉運調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利用結構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的深度交叉合作,揭示了GABARAP促進GABAA受體細胞膜轉運的分子機制。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γ2-GIM結合GABARAP和GABARAPL1的特異性,並解析了GABARAPL1/γ2-GIM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確定了複合物組裝的分子機制。接下來,研究人員在HEK293細胞中共表達GABAA受體和GABARAP,並通過電生理手段發現GABARAP顯著提高了GABAA介導的氯離子電流。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研究進展
    nature25153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項重要進展: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及其活化調控機制。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8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
  • Nature:重磅!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血清素激活受體的整個過程 有望開發...
    2018年1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血清素(3A)受體是多種疾病療法中常見的藥物靶點,包括疼痛、胃腸功能紊亂和心理障礙等,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血清素受體的三維結構,闡明血清素受體的結構或能幫助研究人員提供線索來設計具有較低副作用的藥物;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了一種高性能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血清素激活其受體的全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