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20-11-29 生物谷

圖片來自Yagmur Turgay/瑞士蘇黎世大學。


2017年3月5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

遺傳

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肌肉萎縮症和過早衰老等疾病是由編碼核纖層蛋白(lamin)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如今,人們能夠更加高效地研究這些疾病。核纖層蛋白是核纖層的主要組分。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3月1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lamins in somatic cells」。

細菌

相比,在真核生物中,

遺傳

物質位於細胞核中。細胞核的外層是由核膜組成的。核膜含有很多核孔。分子通過這些核孔進出細胞核。在核膜下方是核纖層。核纖層是細長的網絡結構,僅幾

納米

厚。它讓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讓細胞核中的DNA免受外面的影響。再者,核纖層在細胞核內發生的至關重要的過程(如染色體組裝,基因激活,以及細胞分裂之前的

遺傳

物質複製)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解析出天然環境中的核纖層的詳細三維結構圖

如今,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生物化學系

細胞生物學

教授Ohad Medalia的領導下,一個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詳細闡明哺乳動物細胞中的核纖層的分子結構。他們利用低溫電子斷層掃描術研究了小鼠的成纖維細胞。論文第一作者Yagmur Turgay解釋道,「這種技術將電子顯微術和斷層掃描術結合在一起,能夠在準自然狀態下可視化三維觀察細胞結構。」這些細胞在零下190度下凍存在液態乙烷中而無需事先接受有害化學物的處理,因而將細胞結構保持在它們的原始狀態。

Yagmur Turgay在描述這種核骨架的結構時,說道,「這種核纖層蛋白網絡結構大約14

納米

厚,直接位於核膜的核孔複合物下方,由或多或少密集堆積的區域組成。」這種核骨架是由薄薄的具有不同長度的細長結構(即核纖層蛋白絲)組成的。這些核纖層蛋白絲僅3.5

納米

厚,要比形成位於高等生物中的細胞核外面的細胞骨架的那些結構更薄和更加脆弱。

用於研究早衰症和肌肉萎縮症的新方法

這些核纖層蛋白絲的構成單元是兩種蛋白---A型和B型核纖層蛋白。核纖層蛋白由一種長柄結構和一種球狀結構域組成。核纖層蛋白編碼基因中發生的單個突變導致幾種嚴重的疾病,如早衰症、肌肉萎縮症、脂肪代謝障礙和神經病變。Ohad Medalia作出結論,「在未來,低溫電子斷層掃描術將能夠讓我們詳細地研究健康人和攜帶核纖層蛋白編碼基因突變的患者在核纖層結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方法允許人們在分子水平上開發新的疾病模型,從而為開發新的治療性幹預鋪平道路。(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原始出處:Yagmur Turgay, Matthias Eibauer, Anne E. Goldman et al.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lamins in somatic cell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01 March 2017, doi:10.1038/nature21382.

相關焦點

  • 解析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
    2017年2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一種最新的對分子進行深度冷凍的成像技術,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derick MacKinno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史無前例的細節構建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這三種離子通道為特定的離子跨越細胞的保護膜提供通路。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
    ,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這項工作對於探索腦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破譯大腦運轉密碼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項研究首次解析出HIV Env三聚體處於自然狀態下的高解析度結構圖,其中HIV利用Env三聚體侵入宿主細胞。這項研究是首次解析出這種被稱作包膜糖蛋白三聚體(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稱Env三聚體)的HIV蛋白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結構圖。這些也包括詳細地繪製這種蛋白底部的脆弱位點圖,以及能夠中和HIV的抗體結合位點圖。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
    解析出這種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朝一日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更好地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GABAA受體與γ-氨基丁酸(GABA)結合,其中GABA是成年大腦中主要的抑制性或鎮靜性神經遞質。為了正常地發揮作用,大腦需要平衡刺激性信號和鎮靜性信號。GABAA受體功能障礙在以大腦中過度興奮為特徵的疾病(如癲癇)中發現到。
  • 清華大學在世界上首次解析NAT家族蛋白結構
    (中國網3月24日訊)3月2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和生命學院王佳偉副研究員合作領導的科研小組,在《自然》(Nature)發表了名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尿嘧啶轉運蛋白UraA的結構和機制)的科研論文,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NAT(Nucleobase/Ascorbate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這項工作對於探索腦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破譯大腦運轉密碼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這樣我們就能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還見樹葉』。」 中心執行主任孫堅原說。
  • Nature:解析出血清素轉運體三維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Voll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大腦中最為重要的蛋白轉運體之一的血清素轉運體(serotonin transporter , 也譯作5-羥色胺轉運體)非常詳細的三維結構圖。
  • 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獲解析
    抑制性突觸中受體等蛋白分子與細胞器組織分布的三維可視化圖。深圳先進院供圖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 Nature:解析出細胞色素氧化酶caa3晶體結構
    來自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晶體技術解析了一種大分子蛋白---細胞色素氧化酶caa3(caa3-type cytochrome oxidase)--
  • Cell:首次解析出CRISPR-Cas13d的三維結構,有助揭示它的RNA靶向機制
    這種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有望校正個體細胞內的缺陷,並有可能治癒或阻止許多人類疾病。但是CRISPR-Cas9系統讓DNA而不是RNA發生變化,而且一些專家認為能夠對RNA進行修飾可能同樣是有用的。擁有針對RNA的編輯工具將允許科學家們修改基因的活性,但不會對基因本身造成永久性的和潛在危險的變化。再者,DNA是不變的,但是由DNA轉錄產生的RNA信息總是在發生不斷變化。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這項研究首次解析出HIV Env三聚體處於自然狀態下的高解析度結構圖,其中HIV利用Env三聚體侵入宿主細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TSRI的研究人員解析出負責識別和感染宿主細胞的HIV蛋白的高解析度結構圖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3月4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a native, fully glycosylated, cleaved HIV-1 envelope trimer」。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科學報】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獲解析
    深圳先進院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大腦中每個神經細胞通過上千個微小的「突觸」與其它神經細胞相互連接。
  • 多篇Nature論文解析出結合到DNA上的起點複製複合物的高清晰結構
    當沃森和克裡克在半個多世紀前基於DNA雙螺旋結構首次提出DNA的複製方式時,許多人認為將兩條DNA鏈分開進行複製的分子機器(即DNA複製機器,或者說DNA複製複合物)的結構即將出現。然而,鑑於這種分子機器具有比較大的尺寸、三重特性(它由三個引擎組成)和靈活性,它遠要比之前想像的複雜得多。利用常規方法無法獲得這種DNA複製機器在原子解析度下的結構信息。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陳宇星教授和周叢照教授課題組與孫林峰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溶酶體維生素B12外排蛋白>ABCD4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為深入理解該類膜蛋白轉運的分子機制以及其突變引發疾病的致病機理提供了基礎。
  •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
    吳教授團隊與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斯克裡普斯研究所、GPCR聯盟;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的幾個研究團隊合作解析出這種全長人胰高血糖素受體與一種調節分子(NNC0640)和一種抗原結合抗體片段(mAb1)結合在一起時的詳細分子結構圖。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內核膜蛋白SUN和外核膜蛋白KASH在核膜間隙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跨越核膜並連接細胞骨架與細胞核骨架的分子橋梁。在細胞核內,SUN蛋白與細胞核骨架蛋白相互作用,而在細胞質內,KASH蛋白與細胞骨架蛋白相連。核膜內外SUN-KASH複合物的形成實現了跨核膜機械力的傳遞,為細胞核定位、染色體重構以及端粒定位等重要生物學過程提供了結構基礎。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三維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哲雯)記者獲悉,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
  • 神經元中特化纖毛內基於微管的細胞骨架三維結構
    但是,ATP酶/解璇酶功能的結構基礎仍然知之甚少。(評論:作為第一篇剪接體重塑機制的結構研究,首次揭示了位於剪接體原位的 ATPase/helicase 高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 兩篇Nature首次重建出染色質重塑蛋白-核小體的三維結構
    2018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高等生物的基因組DNA被緊湊地包裹在細胞的細胞核中。DNA緊密地纏繞在大量的被稱作核小體的組蛋白線軸上。比如,人細胞以這種方式容納長約兩米的DNA。然而,基因必須不斷經過轉錄過程形成信使RNA(mRNA)來指導蛋白合成。此外,整個DNA在細胞分裂之前必須完成複製,而且DNA損傷也需要加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