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光匆匆,白駒過隙,轉眼間,2020年已經進入最後一個月。還有28天,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要開始正式施行,與此同時,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廢止,大家的生活將由民法典全面護航。
為把法律知識送進千家萬戶,讓民法典走近青少年身邊,2020年11月30日,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法院海口法庭負責人王新華一行受邀到昆明第十八中學為青少年學生開展主題為「民法典與生活」的法治安全教育講座。
本次講座中,王新華法官以「民法典宣講」為主題,生動風趣地向同學們講解了民法典的概況和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規定,讓同學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民法典、感受民法典。
下面
同小編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瞧!
他們學得多認真
NO.1 民法典與生活息息相關
2020年5月28日通過的民法典,是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為同學們講解民法典的過程中,王新華法官巧妙地將實例與法條融會貫通,向同學們仔細解說了「在學校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未成年人充值打賞,能不能追回」等現實問題,引發同學們濃厚的學法興趣。
隨後,王法官鼓勵青少年不僅要學懂民法典的有關知識,更要養成法治理念,用法律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NO.2 民法典對學生們的保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希望,同時青少年又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是切實實施民法典的重要內容。」在講解民法典對學生們的保護時,王新華法官對同學們說:
「對於青少年來說,不僅要懂得民法典的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成法治理念,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加強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重點應當培養三種意識,即守法意識、權利意識、規則意識,從而讓大家成為真正知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
NO.3 民法典中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及對學校中不同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保護
民法典針對學校裡不同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保護做出詳細規定,為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了一個安全有保障的法治環境。
學校裡的中小學生大多數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律知識相對欠缺,所以王新華法官也呼籲昆十八中的每一位教師愛國守法、關愛學生、深入學習民法典,為保護好每一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築牢法律知識基礎。
同時,王法官呼籲同學們要了解和學習民法典,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於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對即將或正在損害自己權益的行為說「不」。
掃描下方二維碼
查看相關法條哦~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從這次講座活動中學到了許多法律知識,王法官生動風趣的講解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因為人民法官和民法典就在他們身邊,時刻為他們保駕護航。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保持著特有的童真,容易受到誘惑、受到傷害,西山法院開展此次講座旨在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樹立法治意識,強化青少年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同學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下一步,西山法院將會繼續在全區中小學、中職校青少年學生中廣泛進行民法典宣傳教育,將民法典之花開遍校園,讓民法典走進青少年們心中,在他們生活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我們的青少年進一步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
供稿:海口法庭
編輯製作:綜合辦
END
往期精選
原標題:《守護少年的你 | 西山法院民法典宣傳進校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