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注水」窗戶 既能供暖又能降溫

2020-07-07 環球網

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在保持建築節能方面,窗戶無疑是一個挑戰。正是考慮到這一難題,英國科學家創造了一種新型的窗戶--一種充滿水的窗戶。傳統的窗戶有兩大問題。首先,大多數窗戶在寒冷的天氣裡會讓熱量外洩,導致建築物的火爐更頻繁地運行。另一個問題是,在炎熱的天氣裡,它們允許陽光進入,產生熱量,導致空調啟動。

科學家開發「注水」窗戶 既能供暖又能降溫

拉夫堡大學建築學講師Matyas Gutai博士認為,他的 「注水玻璃」(WFG)窗戶可以解決這些限制。每扇窗戶都包含水,密封在兩片玻璃之間。當陽光穿過玻璃時,它會加熱水,從而使房間本身不至於像其他地方那樣熱。一旦達到足夠高的溫度,這些被陽光加熱的水就會被抽出窗外,通過牆壁上的管道輸送到建築物其他地方的儲水箱中。同時,冷卻的水也被泵入WFG,以取代被泵出的水。

當以後室外溫度下降時,儲存的溫水會從水箱中被抽回管道,通過牆壁輻射熱量來溫暖房間。另外,這些溫水也可以用在樓內的水龍頭中,減少了運行熱水器的需要。雖然需要一些電力來回抽水,但Gutai聲稱,他的設置仍然比在相同條件下保持相同室溫所需的加熱系統和空調的能耗要低得多。

科學家開發「注水」窗戶 既能供暖又能降溫

事實上,根據計算機模擬,估計一棟配備WFG的建築,比配備雙玻璃窗和傳統供暖系統的類似建築的能耗要低72%。而採用三層玻璃窗的建築的能耗則降至61%。

Gutai表示,在冬季零度以下的氣候條件下,可以通過增加一塊額外的玻璃板,裡面密封著一層氬氣的絕緣層來防止水結冰。他補充說,陽光和房間裡的熱量也應該有助於保持水不結冰,不過如果所有其他方面都失敗了,如果溫度太低,一個自動系統可以將所有的水從窗戶裡抽出來。

此外,由於密封系統不允許氧氣或微生物進入,所以玻璃上不會生長藻類。另外,與其他太陽能減熱系統不同,WFG不需要百葉窗等外部遮陽板,也不需要對窗戶進行著色。更重要的是,據說這種注水玻璃的隔音效果非常好。

「玻璃目前是建築的累贅,因為它影響了能耗、熱舒適度、聲學等方面。」Gutai說。「WFG改變了這一模式,將玻璃變成了可持續建築的機會。它向我們展示了對建築和建築部件的整體思考,可以帶來更高效和可持續的建築環境。」

他的最新研究是與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的Abolfazl Kheybari博士合作進行的。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能源與建築》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智能窗戶來了!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
    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能源消耗  Emma Chou • 2020-11-09 21:35:11 來源:前瞻網 E2430G1
  • 能供暖能製冷 探秘淺層地熱能是如何做到的
    能供暖能製冷 記者探秘淺層地熱能如何做到既要藍天又要保暖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王雪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了治理京津冀大氣汙染,預計到2018年底還會有不少地區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
  • 山西多地供暖時間定了!
    氣象專家提醒,本周山西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加之早晚溫差較大,公眾要適當增添衣物,防止感冒等疾病的發生;秋冬季森林草原火險等級較高,有關部門需注意防範;建議各地抓住晴好天氣及時開展收穫晾曬工作,中南部麥區搶墒播種、造墒播種。
  • 太空能是什麼能,可以用來供暖嗎?
    太空能並不是來自神秘太空的能量,而是太陽能+空氣能的總稱,太空能當然可以用來供暖,不止如此,太空能還能製冷和提供生活熱水,不過我並不建議大家這麼做。因為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無論是太陽能還是空氣能,單一項的投資就非常巨大。
  • 新型智能窗戶技術:有利於提升建築能效
    導讀據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官網近日報導,該實驗室以及美國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款可定製的智能窗戶,利用太陽能並巧妙地處理太陽光,來節約能源並降低成本。下圖所示:普林斯頓大學開發的智能窗戶,由透明太陽能電池供電,能控制進入室內的可見光與紅外線。
  • 能保暖降溫的相變織物新型材料
    打開APP 能保暖降溫的相變織物新型材料 cnBeta 發表於 2020-04-16 15:31:43 據外媒報導,近日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紡織品,它既能在寒冷的環境中為穿著者保暖,又能在天氣變熱時為他們降溫。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什麼是淺層地熱能?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主任郝愛兵介紹,淺層地熱能指的是地下200米以淺,儲存在巖石、土壤中或地下水裡的熱能。可供暖,也可製冷,「這個熱能是怎麼產生的呢?就是地球內部的熱和太陽輻射的熱兩相平衡的結果。
  • 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開發出節能「液體窗」
    【solardaily網11月6日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液體窗,它不僅可以阻擋陽光以調節日光射入量,同時還能捕獲熱能並在晝夜間釋放,以降低建築能耗。
  • 2020年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現狀分析 全球地熱能開發利用速度加快
    高溫地熱資源(150℃以上)主要用於發電;中溫(90-150℃)和低溫(25-90℃)的地熱資源以直接利用為主,多用於採暖、乾燥、工業、農林牧副漁業、醫療、旅遊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對於25℃以下的淺層地溫,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製冷。隨著近年來地源熱泵的興起,國際上主要市場加快了地熱的開發利用。
  • 科學家開發能吸熱、擋光的智慧窗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團隊近日研發出一款智能雙層玻璃,研究人員在雙層玻璃之間並沒有留下空氣間隙,而是加入了一種能吸熱、擋光,由專利水凝膠、水和穩定化合物組成的溶液,以達到更好的溫度調節效果。根據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白天當陽光穿過窗戶時,雙層玻璃中的液體會吸收並存儲陽光的熱能,使得房間溫度不至於迅速升高,以減少開冷氣的頻率。而當液體變熱時,其中的水凝膠會從透明狀態變成不透明狀態,因而減少了通過窗戶的可見光,幫房間保持涼爽。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為提高北京市的空氣品質,近幾年北京市在農村大力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其中已有一些農村開始應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為了解在北方採暖地區中,農村淺層地熱能應用的條件和實際效果,村民對淺層地熱能供暖有什麼意見和要求,以及農村改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過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調查組進行了農村應用淺層地熱能的分類型調查。
  • 冬天開暖氣能達到多少溫度?暖氣片升溫慢,調一下這個閥門來解決
    那麼,冬天開暖氣能達到多少度?溫度低升溫慢什麼解決?今天,森拉特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冬天開暖氣能達到多少溫度?暖氣片升溫慢,調一下這個閥門來解決根據國家供暖標準相關條例,供暖溫度標準為18℃±2℃,也就是說,供暖後的標準溫度合理控制在即18℃浮動變化,基本是在16℃和20℃之間,就是標準、達標的暖氣溫度。
  • 一種帶相變儲能功能的「液體窗戶」
    圖片來源: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液體窗玻璃,該玻璃窗可以同時阻擋陽光以調節陽光照射,同時捕獲可以晝夜釋放的熱能,從而有助於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NTU研究人員通過將基於水凝膠的液體放入玻璃面板中來開發這種「智能窗戶」,發現與傳統的玻璃窗戶相比,它可以在模擬建築物中減少多達45%的能源消耗。它的能源效率也比市售的低發射率(Low-E)玻璃高出30%,而且製造成本更低。
  • 智能窗戶通道磁流體能保持房間涼爽和提供熱量
    據外媒報導,日前一個德國工程師團隊已經展示了一個新的窗戶設計。
  • 集中供暖不讓家裡開窗,暖氣散光過度用熱了,我好氣!不通風咋住
    趁著休息回老家住了幾天,但是發現這正值集中供暖季節,家裡一整天窗戶都是緊閉的,我覺得悶悶的,想開窗通風,但卻被老媽一把攔住阻止了:熱力公司都通知了,集中供暖不讓家裡開窗,不然暖氣散光過度用熱了,供暖還有什麼意義?這讓我好氣,一整天都不開,室內不通風咋住?
  • 一個神奇生物,既能下蛋又能生仔,科學家:人類正見證了進化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開發探索我們沒有發現的新領域。 自然創造的神秘種子激發了人類強烈的探索欲望,只有揭開這些個神秘種子的面紗,才能進一步探索自然的神秘。我們經常看到在電影中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物種的劇情,我認為這和現實生活相距甚遠,但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發現了真正不可思議的物種,它既可以下蛋也可以生孩子的。 一起來看看一下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神秘物種吧。
  • 2020-2021年西安供暖時間幾月到幾月:什麼時候開始停止
    西安供暖時間: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3月15日  降雨+降溫,西安冷冷冷,風吹過,陣陣寒意拂面而來。最新「秋褲預警」來了!  最近西安氣溫持續低迷,陰雨不斷,大家的穿著從毛衣到羽絨服層層升級,對暖氣的期盼一天天強烈。華商報記者了解到,各熱力公司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供暖的各項準備。
  • 受駱駝皮毛啟發,科學家發明新降溫材料,不插電持續8天降溫7度
    沙漠晝夜溫差能達到 20 度以上,而駱駝的皮毛,除了在夜間保暖,在白天炎熱的環境下還可以降溫。這是因為皮毛不僅能夠隔溫,還能夠讓汗水蒸發、透氣。近日,MIT 的科學家模仿駱駝皮毛的功能,設計了一種新的雙層薄膜結構。
  • 深層地熱能存在安全隱患
    製冷快報 -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地熱供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地下200米左右的淺層地熱能,主要來自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需要通過熱泵增溫或降溫,實現冬季供暖、夏季供熱;一種是利用地面1000米以下的深層地熱能,能量來自地殼內火山活動,
  •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布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對於「十四五」期間的地熱能供暖發展,行業內普遍期盼頂層設計的優化,以多能互補的理念發展地熱能供暖也獲得了廣泛認同。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認為,必須加強地熱能開發的頂層設計,地熱只是可再生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員,必須放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局中去規劃。他所強調的「地熱+」思想,即把地熱和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