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並不是「神童」!兒科醫師:它是一種重大疾病!

2020-12-01 山東新聞網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許玲表示,自閉症兒童並不是天才,他們中多數並不會畫畫更多的是智力低下,生活沒有自理能力。所以,對於自閉症兒童和其家庭,希望大家把他們看作普通人,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如果平時生活中見到,也不要給予太多的關注,否則只會讓他們的家庭更難堪。 

  據統計,目前我國自閉症患者人數已超過1千萬,其中0-14歲的兒童佔到了200萬,許玲醫生介紹,一般的自閉症孩子在1歲左右就會出現異常,家長只要平時稍加關注,就能發現可疑之處。   

  自閉症症狀都有哪些呢? 

  ❶語言理解能力不足,常聽不懂大人的話,也不會表達自己快樂、痛苦和需求,對別人說的話也少有反應; 

  ❷習慣重複地做動作,會對某種東西過分依戀; 

  ❸不喜歡集體活動,不合群,喜歡單獨玩耍; 

  ❹不善於利用手勢和面部他人交流; 

  ❺對外界環境缺乏情感反應,當別人身體不適時也不會表達關心和安慰; 

  ❻常常自言自語,情緒低沉,失眠,煩躁; 

  自閉症≠神童 

  許玲醫生指出,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自閉症天才,只是眾多自閉症中的一員,而大多數的自閉症孩子並不具備這樣的「特異功能」。所以當我們在面對自閉症患者家庭時,不要再說「你畫畫會不會很厲害」之類的話,這無疑是在他們傷口上撒鹽。 

  自閉症兒童最擅長的事情是封閉,封閉別人的同時也封閉了自己。自我封閉對於未成熟的孩子而言是一個不可不防的事情,自我封閉的太久,不僅僅是和社會脫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受到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的家庭。 

  第一、容易造成患者出現交流障礙:缺乏交流技巧,與父母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係。 

  第二、使得一些患者朋友出現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 

  第三、重複刻板行為。 

  第四、導致一些兒童出現智力異常:逾70%自閉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許玲醫生提醒,自閉症屬於重大疾病,而且他們的智力都比正常孩子低,一旦發現需要及早幹預和治療,否則會對自身和家庭造成很大影響。自閉症孩子在語言、認知和社交上具有重大缺陷,大部分患兒因智力問題無法正常上學、融入社會,即使智力良好,進入社會後也難以找到工作。 

  一份數據指出,中國有近一半的自閉症家庭,給孩子做康復治療的費用就已經超過了50%,還有近三成家庭只能靠負債給孩子做康復訓練。除了經濟負擔,家屬還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許玲醫生說,對待自閉症患者,我們能貢獻最大的愛心就是科學認識並接納、尊重他們。在公眾場合看到自閉症患者亂發脾氣、尖叫時,你可以耐心一點,給予一定的理解和寬容,而不是責備和批評他。 

相關焦點

  • 盤點|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兒科疾病的臨床進展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兒童疾病在全球範圍備受重視,包括兒童醫院在內的大量醫療機構和科研單位都專注於幹細胞治療兒科疾病的臨床研究。2012年,加拿大批准了專門用於治療兒童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幹細胞藥物。當前,幹細胞治療兒科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的開展中。
  • 自閉症是天才症嗎?
    但,不是所有的自閉症患者都能被命運寵愛。只有不到10%的自閉症患者在某方面有異於常人的才能,50%的自閉症兒童智力發育處於中度或重度低下水平。此外,DSM-5明確指出,ASD可伴有其它疾病,包括基因紊亂(如脆性X症候群)和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DSM-5中所述的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症狀和體徵,在多種情境中持續存在社交溝通和社會互動的缺陷。
  • 探秘自閉症500年發展簡史
    根據Itard醫生的臨床記錄,維克多表現出了許多現在可稱為自閉症的症狀,如從不與其他孩子玩,從沒有開口說話,老是做些重複性的動作,對某些聲音特別敏感等等。 儘管伊塔德醫生對此病例作了記錄報導,對維克多進行了治療並有所成效,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疾病,更沒有為此疾病命名。
  • 如果悲傷不是一種疾病,為什麼需要治療?
    他從中西醫之爭切入,介紹了醫學從經驗向循證的重大轉向,過度醫療的兩種表現以及背後的利益關係。最後,他和我們分享了一名住院醫師的典型一天。他說,在這個機構化醫療時代,醫生更像流水線工人,床位就是工位,患者不斷來來去去,「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能夠與患者做進一步的溝通,但大部分的溝通時間都被快節奏的流程和文書工作壓縮掉了」。
  • 「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成立
    雖然平凡,依然閃耀,正如自閉症兒童一樣,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為了關愛更多自閉症兒童,4月3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共同成立「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貴生來到北京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探訪了自閉症兒童,並為孩子們送上繪本。活動現場,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贈300萬元人民幣。
  • 王波主任:兒童自閉症早期表現是怎麼樣
    核心提示:自閉症就從發現到現在的誘發病因,並不是十分的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可能產生自閉症。對於自閉症兒童好的選擇是早接受治療,不然自閉症所引發的後果很嚴重,在成長的很多方面都會產生很多疾病般的惡劣影響。
  • 逾七成自閉症兒童未能及時確診 逾九成無法接受正常教育
    據《勞動報》報導,75%自閉症兒童在六歲前未被及時確診,9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無法接受正常教育……在第九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到來之際,「六一健康快車」百日止抽工程護航者上海春季行動昨天正式啟動,將針對自閉症和多動抽動障礙兒童提供一系列公益援助和科普。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近年來由於媒體曝光和疾病科普工作,公眾開始對兒童和成人自閉症 (ASDs) 的認知正在逐年提高。自閉症譜系障礙(ASDs,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發育障礙,典型特徵是社會溝通障礙和重複行為,因此這群特殊的孩子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臨床研究發現具有非常強的遺傳異質性。
  • 走近自閉症患者:他們不是天才不是傻子,也不是梵谷
    有業主稱,他們並不知道是自閉症兒童,只看到了標有不同等級的精神類殘疾人士要入住,怕出意外就慌了。  要麼是投以異樣的眼光,要麼是同情憐憫,對於自閉症患者和家長來說,這又是一種困擾。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中新網記者採訪了幾個和自閉症患者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故事裡沒有多少痛苦,但作為普通人面對自閉症患者該怎麼做,他們都有自己的經驗。
  • 兒科應用阿奇黴素的用藥總結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6, v.31(02):15-18 .[7]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J]. 中華兒科雜誌, 2016, 54(7):483-488 .[8]劉大波, 谷慶隆. 兒童急性扁桃體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2016年制定)[J].
  • 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自閉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自閉症有多種遺傳病因,其中大多數仍然未知。大約1%的自閉症患者缺失一種叫做Shank3的基因,Shank3對於大腦發育至關重要。沒有這一基因,個體會表現出典型的自閉症症狀包括重複行為和迴避社會互動(華人女學者自閉症研究獲突破 )。
  • 「USPSTF不建議常規篩查自閉症」引發關注
    > 日前,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PSTF)提出,鑑於證據有限,不建議針對18-30個月大的幼兒系統篩查自閉症譜系障礙
  • 德國大學遺傳學家發現自閉症或致胃腸疾病
    自閉症其實是孤獨症(autism),又稱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最近據新聞報導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人類遺傳學家發現,自閉症的特殊形式,即伴隨的消化問題與胃腸道疾病有共同的遺傳原因,自閉症患者也經常患有胃腸道疾病。這個發現也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科學家揭示自閉症致病的分子機理
    2 月 7 日,國際精神疾病研究期刊《分子精神病學》在線發表了題為《孤獨症相關的 Dyrk1a 無義突變影響神經元樹突、樹突棘生長及皮層發育》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復旦大學教授吳柏林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仇子龍研究組合作完成。
  • 「深度」解碼基因是自閉症的救命稻草嗎?
    在此之前,國際社會都將其納入精神疾病的範疇內進行考察和治療。根據臨床研究,科學家推測,自閉症與基因明顯相關。但這一論斷對與自閉症的基因解碼還只是第一步。20世紀90年代,科學界擁有了對全基因組進行測序的能力後,從基因層面對自閉症進行研究正式成為課題。
  • 深度解讀:自閉症與遺傳的關係
    中國的項目由夏昆老師和孫中生老師牽頭,夏昆老師是自閉症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該課題匯集了自閉症研究領域的專家,臨床方面的專家包括姜永輝老師、鄒小兵老師、趙靖平老師、羅學榮老師等。33個中國家庭,一半樣本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另一半樣本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徐秀主任和王藝副院長提供。
  • BD中國與兒科醫院共建首個「流式學院」,推動流式細胞術應用
    原標題:BD中國與兒科醫院共建首個「流式學院」,推動流式細胞術應用新華網上海8月3日電(記者 仇逸)為進一步推動流式細胞術在兒科臨床實踐和科研的應用和發展,優化感染免疫疾病的診療和管理,3日,BD中國生物科學部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建立首個「流式學院」,致力建設流式細胞術臨床應用的示範中心和培訓基地。
  • 「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公益巡診濟南站啟動
    2019年9月21日,為期兩天的「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公益巡診濟南站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華美樓負一層兒科門診正式啟動。講座活動現場9月21日,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晚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及發育行為科主任曹愛華博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資深兒科知名專家王玉瑋教授針對疑似患兒或確診患兒,進行了自閉症兒童的篩查
  • 自閉症3大類型,寶寶出現以下症狀父母需注意!
    自閉症又稱為孤獨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育障礙。這意味著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個自閉症患者。
  • 炎症和自閉症-一個重要的難題
    Leeman和她的同事在PNAS中報導:「這裡提供的數據突出了炎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之間的聯繫。」 「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杏仁核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中的一種抗炎細胞因子IL-37與促炎細胞因子IL-18及其受體IL-18R一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