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與蚜蟲是互利共生關係,蚜蟲為螞蟻提供食物,螞蟻保護蚜蟲,給蚜蟲創造良好的取食環境。蚜蟲是靠植物的汁液生活的,富含糖的糞便稱之為「蜜露」。螞蟻非常愛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蚜蟲的背部,促使蚜蟲分泌蜜露。人們把螞蟻的這一動作叫做「擠奶」,而把蚜蟲比喻為螞蟻的「奶牛」。有趣的是螞蟻不僅會「擠奶」,盡情享用這美味食品,還會飼養和放牧蚜蟲。
蚜蟲是靠植物的汁液生活的。它們的糞便是亮晶晶的,含有豐富的糖,我們稱之為「蜜露」。螞蟻非常愛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蚜蟲的背部,促使蚜蟲分泌蜜露。人們把螞蟻的這一動作叫做「擠奶」,而把蚜蟲比喻為螞蟻的「奶牛」。生活在菩提樹上的蚜蟲,一天可以生產25毫克「牛奶」,是自己體重的好幾倍。生活在老樹墩中的2萬隻黑螞蟻,一個夏季可擠「牛奶」5.1升,大約6.5千克。
有趣的是,螞蟻不僅會「擠奶」,盡情享用這美味食品,還會飼養和放牧蚜蟲。它們成了昆蟲王國的放牧人。
秋天到了,螞蟻會把「小牲畜」——蚜蟲,趕到蟻巢的「牲口圈」裡。春暖花開,正是放牧的大好時節,螞蟻便把「奶牛」送到綠樹或青草上。搬運蚜蟲時,螞蟻用顎牢牢地叼住這種「小牲畜」。蚜蟲也配合得很好,它順從地收縮起小腿,以免掛在樹枝上。
如果蚜蟲繁殖得太快,「牧場」裡已擠不下,螞蟻就會把它們搬運到新的「牧場」去。負責放牧的螞蟻會認真地守衛在那裡,保護蚜蟲免受瓢蟲、壁蝨等天敵的侵害,提防其他螞蟻把蚜蟲搶走。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奶牛」,螞蟻甚至會為它們修建「牛欄」:螞蟻們在帶有蚜蟲的植物莖稈上抹上泥土,在莖的上方修建小土屋,在土屋的拱頂下,蚜蟲悠閒自在地刺吸著植物的汁液,而螞蟻就守候在「牛欄」的出入口。觀察大戟、車前、松樹、楊樹等植物,人們都可以看到螞蟻為蚜蟲修造的「牛欄」。
秋天螞蟻還會收集玉米上的蚜蟲卵,藏在地下蟻穴中,使它們在冬天不會被凍死。春天一到,螞蟻會取出蚜蟲卵,送往新栽種的玉米根部。這些卵孵化後,新蚜蟲就能從玉米根部吸取汁液,螞蟻也能享用新鮮的「牛奶」了。就這樣,螞蟻和蚜蟲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適應的共生關係:蚜蟲為螞蟻提供食物,螞蟻保護蚜蟲,給蚜蟲創造良好的取食環境。
除了蚜蟲,螞蟻還放牧其他「牲畜」,如介殼蟲、木蝨、蟬和一些鱗翅目的幼蟲。現已發現,有28種蛾子和蝴蝶,它們的幼蟲也能為螞蟻提供「牛奶」。只是這些幼蟲的「奶」,並不是蚜蟲提供的那種含糖豐富的糞便,而是幼蟲背部一滴滴流出來的特殊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