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七姐
今天七姐要和大家聊聊無貨源點群的前世今生,和今後發展,讓所有人深入了解一次無貨源店群。
從淘寶到京東,再到拼多多,無貨源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無貨源店群的起源之地——淘寶
提起無貨源店群,現在的電商人想到最多的應該就是京東和拼多多。
可以理解,因為無貨源店群就是再京東發展至巔峰的,同樣也在拼多多找到了後續的出路,但是很多的商家可能並不知道,無貨源店群的起源之地在淘寶。
一開始無貨源有另外一個名字,現在很多人老電商人依舊喜歡這麼叫——一件代發。
這是最早出現在淘寶的一種電商模式,說白了就是一些想開網店但是沒有錢進貨囤貨找快遞的商人,他們投機取巧的把別人網店的商品商家到自己的網店,然後適當的加點價錢,等別人下單餓了,自己就去上家下單,讓上家發貨。
也就是當一個中間商,利用信息差和平臺千人千面的極致:賺差價。
你要知道,在電商市場其實很難做到真正的貨比三家,市場商品的價格也多事參差不齊,貴的東西也是有人買的。
而且後來商人更加聰明了,學會去貨源網上尋找便宜的商品,加價到市場價格略低的價格,這樣銷量就更加有保障了,這個模式也因此而起飛。
店群也i時淘寶最初的玩法,因為那個時候,商家為了擴大市場,讓商品佔據市場比率增大,開始通過不同的關鍵詞裂變商品,也就是同一個商品上架到不同的網店,銷量就擴大了。
並且這兩種玩法最終結合,進一步擴大盈利,形成了無貨源點群模式。
只不過好景不長,這種模式對穩定的淘寶市場打擊非常嚴重,18年淘寶開始不斷出規則限制商品裂變,並且對侵權的查處變嚴格,這種模式在淘寶上受到的打擊頗重,但並滅有完全限制。
隨著市場飽和的加大,直通車玩法加劇,天貓開始不斷崛起,淘寶無貨源店群商家的盈利越來越難,操作越來越複雜,不少商家退出淘寶市場,開始另尋出路。
無貨源店群的崛起之地——京東
其實一開始就有不少的商家嘗試用這種方法在其他的電商平臺嘗試,只是因為無貨源店群一直不完善,所以效果不是很好,等到淘寶嚴查的時候,無貨源店群模式已經基本成型,其他電商平臺也開始跟著火熱起來,亞馬遜跨境、鹹魚、京東登等。
其中京東最為火熱,一度認為是無貨源店群的崛起之地。
因為京東的市場是比較藍海的,商家數量不多,但流量不少,唯一的缺陷就是入行門檻比較高,入駐費用和平臺費用都比較高,不是一般商家能夠承擔得起的。
但隨著那批淘寶商家賺到錢,開始退出的時候,京東成了無貨源的新去處。
京東的盈利天花板非常高,讓很多無貨源商家吃到巨大的利潤回報,這讓一些還在觀望的無貨源商家更加瘋狂,於是無貨源風暴襲擊了京東看似穩定的市場。
市場商品開始複雜、混亂,價位參差不齊,各大商家打起了價格戰,商品質量也開始不斷下降,很明顯,這種情況京東官方要做的就是出臺政策打壓。
只是沒想到,京東的打壓如此猛烈,一系列的處罰措施,尤其是店鋪動態評測出現,讓京東無貨源徹底陷入危機,也正是因為這場打擊,讓無貨源店群模式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禁忌,尤其是那些正好趕上嚴打假的新人,踩了一個大坑。
但是有一句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無貨源店群的延續之地——拼多多
你以為無貨源就這樣涼涼了嗎?
當然不是,無貨源本身的市場優勢是不可否認的,有這種優勢,它就不會結束。
於是,拼多多成了無貨源店群的新發展地。
當時的拼多多雖然流量小,但是對商家的扶持還是非常充足的,活躍用戶和商家都開始快速增長,而且還一直觀測低門檻的入駐,扶持力度非常大。
店群模式也在拼多多被發揮到極致,成了無貨源商家在拼多多的核心。
雖然現在看著拼多多情勢良好,但是經歷過兩個憑他的教訓之後,誰也不能保證拼多多能永久吃香,電商市場的不穩定,我們誰也說不準。
但是最為拼多多商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不斷突破加價,在不斷下滑的市場找出自己的出路,不斷突破盈利,實踐出更好的方法。
未雨綢繆才能笑到最後。
OK,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我是七姐,感謝閱讀
公眾號
七七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