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水黴病,又被養殖業者稱為水綿病、白毛病 、膚黴病,常感染魚類的受傷組織及未受精的魚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隨著病情的發展,魚類出現表皮潰爛、組織壞死、行為失常、食慾減退、身體消瘦等症狀,最終死亡。目前,成功地的預防和治療魚類的水黴病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對該病的病原體、病因和症狀深入了解,對於診斷和防控是有益的。
水黴的病原體
水黴病的病原體數量比較多 ,最常見的是水黴屬和綿黴屬的一些種類。水黴病病原體屬於真核生物,細胞壁大多由幾丁質組成,比較結實。
顯微鏡下的水黴菌
顯微鏡下的水黴孢子囊
水黴病患病原因
最主要的病因是魚體受到機械損傷或凍傷後 ,病原體經傷口侵入體內。病原體入侵後 ,其營養組織菌絲可深入壞死的皮膚和肌肉,吸收營養並繼續繁殖,當大量的菌絲髮展起來時,即為魚體表面上所見的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在魚類受精卵孵化過程中,水黴病也是常見的疾病,水黴內菌絲侵入受精卵膜內,卵膜外叢生外菌絲,故水產養殖業者常稱其為「卵絲病」。當受精卵因故死亡時,內菌絲迅速伸人而繁殖,此時附近活卵因外菌絲包裹窒息死亡,進入惡性循環,可引起全部卵死亡。
水黴病的症狀與流行季節
水黴病發生初期肉眼觀察不到,沒有明顯症狀 ,當發現水黴症狀時水黴已經從魚體傷口處侵入其體內並在體外形成白色棉絮物。菌絲在繁殖過程中,可以分泌大量的蛋白質水解酶、分解酶等物質,病魚焦躁不安,成群在塘邊遊動,有與其他固體物磨擦現象,然後患處肌肉腐爛、發紅,病魚行動遲緩,食慾減退,最終死亡。
水黴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溫度界限和季節性,水黴菌絲在10~32℃條件下都能生長繁殖。水黴病存在於淡水水域,一年四季可流行,但是以冬春季最為嚴 重,該病的分布範圍極廣,對寄主魚類沒有嚴格選擇性,而且從魚卵到成魚的每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病。放養密度過高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容易流行此病,魚苗與溫水性魚類更容易感染水黴病。
患水黴的魚
水黴病的預防措施
首先,越冬前提前改善池塘底部,儘量讓魚類在池塘底層越冬,以防止發生凍傷。儘量不施放未經發酵的畜禽糞便,避免因底質太差魚類被迫回到溫差較大的池塘上層而凍傷。
其次,注意越冬前做好殺菌的工作,避免魚體因致病菌感染而讓水黴病繼發性發生。
其三,水黴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魚體表面受到機械損傷,因此在捕撈、搬運和放養等操作過程中需小心操作,在拉網過程中,準備工作要充分,動作輕快,各運輸環節緊湊連貫,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放養密度合理。
其四,對池塘進行適當肥水。在水體中適當施用經過發酵的有機肥。
其五,增強魚體抵抗力。在養殖過程中,尤其是養殖後期多加高蛋白的精飼料,同時預防肝膽病的發生,可促進魚體生長育肥,並增強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其六 ,越冬期間定時施放「防水黴」的藥物,間隔一段時間後就要施放藥物進行預防。最好是採用二氧化氯進行池水消毒,每月連續施用2次效果更好。
水黴病的治療措施
迄今為止,對於水黴病尚無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但在疾病早期進行治療,二氧化氯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一是,全池潑灑濃度達到0.3mg/L,隔2天潑灑1次,連續用2次。此外,全池潑灑食鹽及碳酸氫鈉(小蘇打)。三是,在可以控制溫度的工廠化養殖條件下,可以通過提高水溫的方法治療水黴病。
同時,內服抗細菌的藥物,如磺胺類、抗生素等,以防止細菌繼發感染,療效更好。
註:五倍子末、水楊酸、硫醚殺星(複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也是水黴病常用藥物。
特別注意
部分水產養殖業者認為晚冬早春水溫低、病原生物少,從而放鬆對魚病的防治工作,這樣就會給水黴病的病原體繁殖帶來機會,給春夏養魚帶來不利因素,甚至會給水產養殖生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水黴病的預防和治療是一個難題,存在濫用藥物的現象,尤其是將一些毒性比較大的農藥用於治療水黴病,其實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這些藥物對水生動物、環境都有毒性,還可在水生動物體內富集,引起慢性中毒。因此,千萬不能盲目地使用藥物,一定要考慮用藥安全性 ,因為也只有科學用藥才能真正減少經濟損失。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