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發
地球中圓軌道衛星
(MEO)
運行在約2萬公裡高度的軌道,作為北鬥全球組網的主要成員,其星下點軌跡不停地畫著波浪線,以便覆蓋到全球更廣闊的區域。
MEO衛星因其全球運行、全球覆蓋的特點,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實現全球服務的最優選擇。
勇攀高峰矢志自主創新
關鍵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即使買來了也是不可靠的,引進仿製的路子也走不遠,中國北鬥面對缺乏頻率資源、沒有自己的原子鐘和晶片等難關,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的發展道路。
——負重登攀,消除缺「芯」之憂。
缺少「中國芯」,一直是困擾我國高科技領域的一塊「心病」。對於北鬥系統工程建設和應用來說,擁有國產晶片,對於確保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至關重要。
如今,國產北鬥晶片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廣泛應用。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晶片,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截至2019年底,國產導航型晶片出貨量已超1億片,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輸出到120餘個國家和地區。
——獨闢蹊徑,破解布「站」之難。
按照傳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模式,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眾多地面站。為解決北鬥系統國內建站實現全球運行和服務的難題,北鬥系統首創Ka頻段星間鏈路,創造性地提出高效解決方案。
為解決境外衛星的數據傳輸通道問題,工程專門組織研究團隊攻克了星間鏈路關鍵技術,採取星間、星地測量和傳輸功能一體化設計,成功實現衛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站的聯絡互通。
通過星間鏈路,所有在軌北鬥衛星連成一張大網,實現北鬥「兄弟」手拉手、心相通,相互間可以「通話」、測距,能自動「保持隊形」,這不僅減小地面站規模、減輕地面管理維護壓力,而且還使衛星定位精度大幅提高。憑藉這一「絕活」,工程實現了僅依靠國內布站情況下對全球星座的運行控制,以及全球服務能力與世界一流系統的比肩。
2020年6月,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後,聯合國外空司專門發來視頻,肯定北鬥系統正在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讚賞北鬥系統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參與聯合國空間活動國際合作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
近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推動衛星導航領域國際合作,步履堅定、成果斐然——
北鬥和格洛納斯系統實現信號兼容,北鬥和GPS系統信號兼容與互操作,中歐深化開展頻率協調。成功舉辦中阿北鬥合作論壇、中國—中亞北鬥合作論壇等,持續擴大北鬥「朋友圈」。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得到成功應用。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