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大草原的寫照。草原跟大海一樣,都有著寬闊的胸襟,令人神往不已。(跑題了)
我們言歸正傳。其實,內蒙古大草原並不是一片草原的稱呼,而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總稱,這兩個大草原都是我國「四大草原」之一。草原最常見的是草(廢話),而草則是食物鏈中最低級又是最基礎的存在,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只有有成片的草,就會有食草動物,有食草動物就會有食肉動物。
內蒙古大草原上有著數之不盡的食草動物,那麼,為什麼沒有食物鏈頂端的貓科動物老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國老虎的分布
早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我國擁有5種不同的老虎,它們分別是:裏海虎(又稱新疆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印支虎以及孟加拉虎。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5種老虎的分布
首先是東北虎。東北虎是我們最熟悉的虎種之一,它也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從分布上看,野生東北虎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東北地區的山林之中。隨著棲息地的人為破壞和人為的獵殺,現存於國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已經不足30頭。
華南虎。華南虎是我國獨有的虎種,曾經的華南虎廣泛地分布於我國內陸地區的山林之中,但是在早期的「打虎熱」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的影響下,早在1994年,華南虎就已經野外滅絕。現存的華南虎都是人工飼養下的。
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從這兩種虎的名字上看,它們好像不屬於中國。其實,這兩種虎在我國都有少量分布,其中印支虎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而孟加拉虎則僅分布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
裏海虎。曾經的裏海虎遍布中亞和西亞地區的山林之中。雖然裏海虎是於1970年滅絕的,但是,早在1915年,裏海虎就從中國的新疆地區完全消失了。

為什麼內蒙古大草原上沒有老虎生存呢?
從老虎的歷史分布上看,內蒙古大草原上就從來沒有過老虎。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01 老虎的習性
從以上幾種老虎分布地的棲息環境看,它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性,那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山林的地形對於獨居的老虎來說是有利的。首先山林的地形更有利於老虎的隱藏,這使得它們偷襲獵物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因此,一旦到了草原上,老虎龐大的體型極容易暴露,反而不利於生存。
02 物種的局限性
老虎最早發現於200萬年前的中國,歷經上百萬年的遷徙,逐漸將生存領地擴展到中亞、南亞等地。但老虎對食物和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在冰天雪地的北亞地區、在沙漠浩渺的北非地區,都是老虎的禁地。因此,老虎始終沒有越過撒哈拉沙漠和俄羅斯遠東,至今非洲、歐洲都沒有老虎。
總結
自然界中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獨特的生存方式以及棲息環境。對於老虎而言,它們起源於中國的內陸地區,在擴張的過程中也沒有向大草原擴張的跡象,在加上老虎喜歡「偷襲」的習性在大草原的環境下是很難有極高的成功率的。
因此,內蒙古大草原上是沒有老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