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食草動物眾多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沒有老虎生存?

2020-12-03 科學獵奇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大草原的寫照。草原跟大海一樣,都有著寬闊的胸襟,令人神往不已。(跑題了)

我們言歸正傳。其實,內蒙古大草原並不是一片草原的稱呼,而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總稱,這兩個大草原都是我國「四大草原」之一。草原最常見的是草(廢話),而草則是食物鏈中最低級又是最基礎的存在,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只有有成片的草,就會有食草動物,有食草動物就會有食肉動物。

內蒙古大草原上有著數之不盡的食草動物,那麼,為什麼沒有食物鏈頂端的貓科動物老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國老虎的分布

早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我國擁有5種不同的老虎,它們分別是:裏海虎(又稱新疆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印支虎以及孟加拉虎。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5種老虎的分布

首先是東北虎。東北虎是我們最熟悉的虎種之一,它也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從分布上看,野生東北虎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東北地區的山林之中。隨著棲息地的人為破壞和人為的獵殺,現存於國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已經不足30頭。

華南虎。華南虎是我國獨有的虎種,曾經的華南虎廣泛地分布於我國內陸地區的山林之中,但是在早期的「打虎熱」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的影響下,早在1994年,華南虎就已經野外滅絕。現存的華南虎都是人工飼養下的。

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從這兩種虎的名字上看,它們好像不屬於中國。其實,這兩種虎在我國都有少量分布,其中印支虎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而孟加拉虎則僅分布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

裏海虎。曾經的裏海虎遍布中亞和西亞地區的山林之中。雖然裏海虎是於1970年滅絕的,但是,早在1915年,裏海虎就從中國的新疆地區完全消失了。

(新疆地區捕殺裏海虎的舊照)

為什麼內蒙古大草原上沒有老虎生存呢?

從老虎的歷史分布上看,內蒙古大草原上就從來沒有過老虎。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01 老虎的習性

從以上幾種老虎分布地的棲息環境看,它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性,那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山林的地形對於獨居的老虎來說是有利的。首先山林的地形更有利於老虎的隱藏,這使得它們偷襲獵物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因此,一旦到了草原上,老虎龐大的體型極容易暴露,反而不利於生存。

02 物種的局限性

老虎最早發現於200萬年前的中國,歷經上百萬年的遷徙,逐漸將生存領地擴展到中亞、南亞等地。但老虎對食物和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在冰天雪地的北亞地區、在沙漠浩渺的北非地區,都是老虎的禁地。因此,老虎始終沒有越過撒哈拉沙漠和俄羅斯遠東,至今非洲、歐洲都沒有老虎。

總結

自然界中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獨特的生存方式以及棲息環境。對於老虎而言,它們起源於中國的內陸地區,在擴張的過程中也沒有向大草原擴張的跡象,在加上老虎喜歡「偷襲」的習性在大草原的環境下是很難有極高的成功率的。

因此,內蒙古大草原上是沒有老虎的。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02 競爭壓力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眾多的食草動物,為食肉動物的生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這使得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動物也複雜多樣。統一生態位中太多的競爭者,獅子僅僅靠體型是遠遠不夠的。而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還是出在雄獅的密度上,非洲獅數量眾多,流浪雄獅也非常的多,如果強悍的雄獅不守住自己的獅群的話,很可能等自己回來,獅群的母獅已經被其他雄獅「捷足先登」了。
  • 在非洲大草原上放生一群野生老虎,它們能否在這裡繁衍生息?
    這是小夥伴私信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老虎僅分布在亞洲,而非洲有另一種強大的貓科動物獅子,所以把一大群純野生的老虎放到非洲,必然大有看頭。不過,對於老虎放到非洲,我持樂觀態度,簡單的說就是老虎能夠在非洲繁殖生存,只不過,要局限一些亞種。為什麼這麼說了?我們簡單地來討論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大草原上,那些小型的食草動物剛剛被食肉動物捕獲,便放棄抵抗,一動...
    在非洲大草原上,食草動物的數量雖然是食肉動物的數倍,但是它們一直在食肉動物的威脅下惶惶不可終日。對於大草原上的食草動物來講,能夠看到紅彤彤的太陽從西方落下,就算是勝利了。因為,這一天沒有被食肉動物吃掉,總算是活下來了。
  • 為什麼有餓死的獅子,卻沒有餓死的老虎?
    獅子除了可能在印度還有些許殘留,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老虎則分布在亞洲的叢林裡,與獅子的生活區域沒有重疊,各自稱霸一方。不過,我們在一些動物電視節目中,常能看到大草原上瘦骨嶙峋或被餓死的獅子,卻很少看到瘦弱的老虎,這是為什麼呢?生活和捕食方式獅子生活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屬於群居型動物。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我們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來獲得能量,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生長。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每日三餐中飯桌上的食物種類都是什麼?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
  • 把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換成東北虎,會發生什麼?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生存環境的改變在原生環境中的東北虎是典型的山林動物,它們通常在深山中生存。而這樣的環境對喜歡獨居的東北虎來說是有利的,首先,在捕獵時,山林中的樹木和石頭會成為東北虎的遮擋物,有利於它的偷襲。其次,山林的環境食草動物的數量和密度也相對較高。
  • 把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它會不會被獅子、鬣狗咬死?
    把老虎放到非洲,這個《虎嘯非洲》已經做了比較好的詮釋,該紀錄片是由美國發起並且拍攝完成的,而主角就是2頭成年的孟加拉虎,將這2頭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提高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 老虎生存的禁區?茫茫蒙古大草原,為什麼沒有老虎?
    縱觀亞洲老虎的分布,你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周圍一圈比如東北新疆和俄羅斯,甚至中亞和南亞都有老虎,唯獨內蒙古和蒙古國沒有老虎的分布!難道真的是因為蒙古大漢太彪悍了嗎?都容不下老虎的存在?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每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有相對固定的食譜,也就是相對固定的獵物,比如非洲獅的主要獵物以斑馬、角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為主,而老虎的獵物主要以鹿科動物以及野豬為主。
  • 為什麼非洲獅沒有天敵數量卻很少?食草動物天敵多,數量卻很多?
    在一望無垠的非洲大草原上,有成群的角馬、瞪羚、斑馬等在覓食、奔跑,甚至是遷徙,它們都是草原上常見的食草動物,依靠數量龐大的種群數量聚集在一起,為自身提供保護,低於天敵的捕殺,但是在草原上很少能看見獅子、獵豹、鬣狗,它們不僅種群數量少,而且種群中個體的數量也少,作為兇猛的食肉動物,就拿草原大哥非洲獅來說,它們根本沒有天敵的存在,那為什麼個體數量會非常少呢?
  • 如果把老虎放在非洲,那獅子會以老虎為食嗎?
    非洲地區屬於稀樹草原環境,單位面積內能量較高,大約是6000千克/平方千米,這意味著生活在這裡的動物非常多。事實上確實如此,非洲大草原上不僅動物數量多,而且許多食草動物也以群居的形式生存,比如:長頸鹿、野牛、羚羊等等。而食草動物以群居狀態生存,其實非常不利於老虎捕獵。
  • 為什麼老虎也會吃草?科學家:動物界中本無食草和食肉之分
    世界可真奇妙,如果你了解野生動物的世界,你就會知道,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之間是沒有絕對的界限的。你也許不會相信,像兔子、馴鹿這樣的「人畜無害」的食草動物,有時也是會吃肉的。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食草動物只是吃一些捕食者吃剩的腐肉,把它們當作「零食」而已,比如松鼠有時會吃死掉的老鼠或小鳥,野外的鹿會啃食野兔的屍體。
  • 內蒙古大草原環境優渥,為何沒有老虎生活?
    內蒙古大草原一直都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一望無際的草原遍布著各種各樣充滿生機的動物,那裡的人們也熱情好客。不過無論是生活在當地的人們還是其他人都沒有聽說過或者見過內蒙古大草原有老虎,而這又是為什麼?所以相對於內陸來說這裡也算是動物們的天堂了,並且也有像馬鹿、金錢豹等十分珍貴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分布,一些學者也會在經過批准的條件下來到這裡對這些珍稀動物進行研究。那麼在了解了內蒙古的條件之後,我們的疑問甚至更大了,既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那麼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為什麼不在這個地方生存呢?
  • 科學菌:如果把老虎放在非洲,那獅子會以老虎為食嗎?
    而食草動物以群居狀態生存,其實非常不利於老虎捕獵。事實上,劍齒虎的滅絕可能就和食草動物從獨居變成群居有關,在過去地球上森林植被眾多,劍齒虎主要食物野牛體型較大,且屬於獨居狀態,有利於劍齒虎捕食。但隨著地球氣溫逐漸變冷,森林逐漸褪去逐漸形成了草原地貌,而此時的野牛體型變小,但數量增多,逐漸出現群居生活狀態。劍齒虎無法適應這種變化,因此在演化過程中滅絕了。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
  • 人為什麼要吃東西,又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不香?
    而在這條抵抗熵增之路上,不同的生命形式通過吃形成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就被稱之為食物鏈。可以「吃」無機物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它們是生產者。而食草動物通過吃掉植物來抵抗熵增,食肉動物又通過吃掉食草動物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分別為初級消費者和高級消費者。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
  • 人為什麼要吃東西,又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不香?
    而在這條抵抗熵增之路上,不同的生命形式通過吃形成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就被稱之為食物鏈。可以「吃」無機物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它們是生產者。而食草動物通過吃掉植物來抵抗熵增,食肉動物又通過吃掉食草動物來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分別為初級消費者和高級消費者。
  • 非洲大草原為什麼沒有老虎?老虎在非洲能活下去嗎?看網友怎麼說
    一般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前提當然是在森林,那麼如果說在非洲大草原上呢,老虎依舊可以在非洲大草原上稱霸武林嗎,而且非洲大草原上不會缺食物,只不過競爭對手還是不容小覷的,有鬃狗,獵豹,獅子等食肉性動物相互搶食,而且在大草原上是獅子的天下,鬃狗與獵豹等也得退避三舍,雖說老虎在體型上,體格上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非洲大草原上,小型的動物剛被食肉動物捕獲,一動不動,為什麼?
    面對大型捕食動物時,小動物靠著數量上的優勢,不會與捕食動物爭鬥,而是多產幼仔,填飽捕食動物的肚子,這樣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象兔、鼠等齧齒動物,繁殖力很強。所以大型獵食動物都是在生態環境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的物種,只有保護好它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好生態。可以現實的問題是人要發展,有時卻無暇顧及。但是這些與題主的問題有點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