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之一。巴甫洛夫通過研究狗的進食發現一系列規律和理論,他的條件反射學說對當代心理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實驗:巴甫洛夫發現給狗吃到食物,狗會流口水,這種天生的自然反應,不需要後天學習的,稱之為無條件作用反射,在這種反應中引起刺激的是食物,我們稱之為無條件刺激;後來,巴甫洛夫改進實驗裝置,同時,在給狗餵食之前增加刺激——搖鈴,過一段時間之後,只要搖鈴就會流口水,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無條件刺激聯結變成了條件刺激,搖鈴的鈴聲就是條件,狗聽到鈴聲流口水就是條件反射,這就是「經典性條件作用」。
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天生的,先天遺傳的,不用學就會的反射,我們也成之為本能。比如:膝跳反應;嬰兒吃奶;嘗梅生津。
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通過後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能的反射。比如:學生聽見鈴聲跑回教室;小狗跳火圈;過馬路看到紅燈停下來。
第一信號系統:是指凡能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是一些具體能感知到的刺激,是人和動物都有的。比如:光、味道、聲音引起的條件反應;聞梅生津。
第二信號系統:是指凡是能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是人獨有的。比如:談梅生津;畫餅充飢;談虎色變。
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獲得是指條件刺激反覆與無條件刺激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比如,在實驗中,條件刺激就是鈴聲,無條件刺激就是食物,通過反覆訓練,讓狗知道鈴聲之後是食物,聽到鈴聲就流口水,這就是獲得。
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之後,如果條件刺激反覆出現但是沒有無條件刺激的伴隨出現,則會發生條件反應越來越弱,最後消失。比如,在實驗中,當狗的條件反射,即聽到鈴聲流口水形成之後,再改變實驗,依然搖鈴,但是鈴聲過後不給狗餵食,慢慢的,再搖鈴,狗不再流口水,這就是消退。
(2)刺激泛化與分化
刺激泛化,簡單來說就是分不清刺激物。是指人和動物學會對某一個條件刺激做出反應之後,也會與這個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比如: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
刺激分化,與泛化相反,就是分得清刺激物。是指通過選擇性的強化或者消退讓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與和條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在實驗中,狗分得清是搖鈴之後給食物,所以聽到鈴聲流口水,而不是聽到腳步聲就流口水。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