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瓷。陶瓷的產生可以說是因為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下而產生的,從古代日用陶器的發生與發展上看有上萬年的歷史,自東漢發明瓷器以後,日常用品中又增加了更加衛生,更加容易清洗的人造石---瓷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根據各地區利用當地原材料和採用不同的配方和製作方法,日用陶瓷在陶和瓷的基礎上繼而又研究製作出了不少品種。
紫砂陶器
紫砂陶器源於宋,盛於明,是江蘇宜興鼎山的特產。它選用當地含鐵量高的甲泥中的紫砂泥。有紫色泥、綠色泥、黃色泥等特殊陶土製成的無釉陶器,產品呈赤褐、淡黃、綠、紫、黑等色。由於紫砂泥具有質地細膩,可塑性強,結合力高,縮性小(約<2%)、變形小的優點,所以,製品形體規整,精細多變。它多製作中、小型日用器皿和陳設陶器,如小型單壺(執壺)、茶具、花瓶、花缽、水淺等。
紫砂陶器用氧化焰燒成,一般燒成溫度介於1100~1200℃。有一定的吸水性,氣孔率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因此,製作的紫砂壺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濃,茶葉不易黴餿變質,熱穩定性好,經久耐用,有「世間茶具稱為首」之佳話,色彩品種多等特點,深受國內外人士歡迎。
製作紫砂陶器傳統用鑲接成型方法,而今仍在繼承,如今也有的用注漿方法進行批量生產。造型嚴謹,規格標準,造型多變,有幾何形體,也有自然形體,十分豐富。由於它不施釉,多採用刻花和鑲嵌方法裝飾』講究金石雕刻的傳統技法,十分古樸大方,耐人尋味。
精陶
陶器按其胎體的質量分為粗陶器和精陶器。精陶器做工精緻,造型規整,胎體較薄,釉面潔白晶瑩潤澤,裝飾花紋雅致。其坯胎結構、性質與粗陶大致相同,氣孔率大,吸水率10%~l5%。製品比瓷器變形小,尺寸規格平整。分兩次燒成,素燒溫度為1100~1200℃,釉燒溫度為1000~1100℃,體質較輕。由於施低溫白釉,可以上滿釉(底足全釉),不易擦傷臺面,又有利於發揮裝飾釉上和釉下彩裝飾作用,但釉面易出現龜裂缺陷。精陶可製作成套的餐具、茶具,也可設計製成陳列裝飾品。精陶器以浙江溫州和河北唐山為重點產區。
骨灰瓷
「骨灰瓷」創始於英國。它是以骨灰或磷酸鈣(磷灰石是磷酸鈣的天然礦物,與骨灰的化學成分相似,故也可部分代替骨灰作骨灰瓷)為主要成分。「骨灰瓷」高溫素燒,溫度在12l0~l280℃。而後上低溫熔塊釉,1150℃左右溫度兩次燒成。胎輕,白度高,透光性能好,光澤柔和,吸水率不大於0.5%。
「骨灰瓷"介於硬質瓷和軟質瓷之間而偏軟質瓷。造型圓潤,坯 胎晶瑩透亮,適宜製作茶具、咖啡具等高檔日用細瓷和工藝美術陳設瓷。它多用釉中彩裝飾。裝飾釉上彩,由於釉的燒成溫度低,花紋能熔入釉中,也有極好的效果。
焦寶石瓷
「焦寶石」是一種緻密耐高溫的硬質粘土,廣泛用於製造耐火材料,不宜作細瓷。山東部分瓷廠用它製造色胎瓷和地磚,加透明釉,獨具風格。它的熱穩定性、機械強度等都很高,並且原料豐富,價格便宜,是很有發展前途的。
滑石瓷
「滑石瓷"是以滑石為主要原料的鎂質瓷,用於日用陶瓷還是近幾十年來研究成功的產品。瓷中加入滑石可提高透明度、白度和緻密度。因此,日用滑石瓷在白度、色調、吸水率(0.5%)、機械強度、熱穩定性等方面均已達到或超過一般日用細瓷水平。它是山東、遼寧等瓷區的獨特產品,以山東為主。產品造型規整,輪廓清晰,釉色晶透亮。有淡青、白、淺黃、淺灰、淡綠等釉色,淡雅素潔,十分可愛。適合做高檔日用茶具、餐具和陳設瓷。它多裝飾白色和各種淡色紋飾圖案,十分高雅,是獨具一格的產品。
陶瓷高溫耐熱煲
「陶瓷高溫耐熱煲品」即「陶瓷高溫耐熱鍋」是近年來陶瓷科研創新產品。有優良的急冷急熱性能,其熱穩定性可由高溫400℃降到20℃急冷不裂;可直接置於煤氣灶、電爐、微波爐、煤餅爐以及紅外線等各種爐灶熱源上做炸、煎、蒸、煮、炒、燒各種食品,使用方便。還具有不與食物發生化學反應,不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無毒害的優點,比不鏽鋼、搪瓷、鋁製品鍋能更好地保留其烹調食品的原汁原味。本產品配方原料中含有鈣、鎂、鉀、鈉、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長期使用能促進人體的健康,具有保健功能。
該產品機械強度高,使用壽命比普通砂鍋高數十倍,並易洗滌,美觀,清潔衛生,在國內外深受歡迎,因此是現代家庭、賓館烹調、饋贈親友**理想的多功能炊具鍋。
其造型類似炻器,但比炻器較靈巧。一般施白釉和深色釉,無裝飾,若加裝飾宜採用釉下彩或釉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