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一直被幻想和理論化。科學界和科幻迷都知道,製作真正3D圖像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全息技術。「全息圖」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全像」。全息圖能夠捕捉和再現從三維物體或場景中出現的光的亮度和方向。這與2D圖像不同,後者只捕捉沒有方向的亮度。
傳統的立體3D是基於可穿戴設備,包括偏光眼鏡或虛擬實境(VR)耳機或增強現實(AR)護目鏡。所有這些技術都有基本的局限性,這使得它們不適合真正的3D體驗。這是因為這些技術並沒有重建真正的3D圖像,而是向兩隻眼睛呈現了一對2D圖像。這種立體的差異導致了糟糕的3D體驗,因為它從根本上來說是人類大腦無法接受的,會導致暈車、頭暈和噁心等問題。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影響著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
這種眼鏡仍然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但數量正在減少,而在電視上的使用卻從未起飛。它們正被面向遊戲的VR頭盔所取代,然而,除了一小群開發者之外,這些設備的更大範圍銷售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起飛。更廣泛的公眾對蒙臉耳機的接受是可疑的。目前看來,AR很可能會取代3D眼鏡和VR頭盔。然而,這種解決方案仍然具有所有立體三維系統固有的局限性。
理想的3D顯示器不應該依賴於任何形式的頭部或眼睛磨損。場景或物體應該呈現在真實的空間中(漂浮在半空中),讓觀者可以從稍微不同的角度觀察周圍的物體,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這導致了一個更舒適和自然的觀看體驗,沒有所有的問題立體三維。只有全息和類似的技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現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漸漸出現3D全息投影,並且很快用於各種行業領域——全息婚禮和宴會廳全息布置。
註:圖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自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