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回想一下社會經濟新聞,會發現泡沫層出不窮,危險的幻覺持續不斷,上升到了一個讓人目眩神迷的高度,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然而,這些一個又一個精心設計過的概念,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旁氏騙局,南海泡沫。
那麼,在金融投資400年裡,留下了哪些值得關注的經驗或教訓?其中又有怎樣的底層觀念或規則值得掌握?
21讀書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金融投資400年:投資者必讀金融理財寶典》
編輯丨黎雨桐;實習生思純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你可以看到,儘管媒體有多種說法,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金融市場上沒有任何重要的東西發生了改變。
——《福布斯》雜誌
題記
曾幾何時,我的知識體系存在嚴重的偏科。
那時候雖然也在年讀100本書,但我就喜歡呆在自己喜歡的舒適區,只看自己局限的領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狹隘地看很多不熟悉的人事物。
隨著閱讀領域的擴大,強制讓自己一點點走出舒適區,我發現這些需要強制自己一點一點進行的晦澀閱讀,哪怕生硬,哪怕枯燥,的的確確會為我呈現打開世界的全新視角。
所以,我一直在致力於每年都在進行不太熟悉的領域的經典書籍閱讀,尤其是那些對整個領域行業的成就,歷史,發展,經驗教訓有總結性精彩論述的入門科普。
說來慚愧,我也算是相關專業出身,雖然了解書中的很多著名經濟歷史事件的大致走向,但只是填鴨式殘留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知其然,並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密西西比計劃、荷蘭鬱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我知道那些深陷於投機狂潮中的人們的瘋狂舉動;也藉由《金融投資400年》這本書重新溫故知新,更深入地理解了交易所裡價格漲跌動因、投機原則、經紀人貪婪的原因及空頭的花招等。
不過更重要的是,耗費心力時間閱讀之後的內化反思,我有沒有能力總結出一些有助於自身底層思維方式的點,即我能不能用金融思維反向指導自己的普通生活?
01 逆向思維的重要性
神通廣大的南海公司在僅僅8個月的時間裡,經歷了正常企業幾十年的歷程:脫穎而出、迅速發展,慘澹收場,一敗塗地,淪為反面教材。
神話一般的奇蹟,其實更多都是經過人為操縱,建立在欺詐、錯覺、盲從與暴怒的基礎上。
道理大家都知道,從個人投資裡「不要盲目地追漲殺跌」,到謹慎觀望每一個日新月異速度崛起的新興領域。
然而,我們回想一下社會經濟新聞,會發現泡沫層出不窮,危險的幻覺持續不斷,上升到了一個讓人目眩神迷的高度,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一個又一個精心設計過的概念,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旁氏騙局,南海泡沫。
當你發現場內沒有背鍋的笨蛋,那個愚蠢的倒黴蛋,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我並不想對商業模式,進行過多評價,畢竟雖有泡沫,也確實有欣欣向榮的革命性產業迅速擴張,日新月異的變革,和與日俱增的生存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學會主動擁抱變化。過於固步自封,無視機遇和風口,不過是溫水煮青蛙——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眼饞那些天方夜譚的人生逆襲傳奇,又更容易忽視缺陷,風險甚至是騙局,只願意相信自己期待的假象。
獨立思考和自主判斷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最簡單的例子,面對資訊時代鋪天蓋地的過剩信息,該看什麼,該忽略什麼,該相信哪些?
至少,作者約瑟夫 德 拉 維加,一位17世紀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商人兼詩人,都如此清醒自知:
在新聞(之類的東西)常常不存在任何價值,原因是相互抵消、對抗的力量(或許)是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的,這就令其合力為零。
有些東西,也許會隨著時代進步,科技飛躍,意識形態轉變,而被顛覆;但有些東西,真的不會改變,歷久彌新。
02 人,其實是先變愚蠢,然後變壞的
這些歷史上的金融危機,經濟案件,真正的危害,遠不止本身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而是背後細思恐極的弊端和缺陷。
南海泡沫的故事裡,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推波助瀾,哪怕每個人看似只是自私了一點,或者豁出去不顧底線原則一次,但積少成多,沒有一片雪花無辜。
他們在被提拔之前,也不過是才智平平的普通人。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神不知鬼不覺的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人,可以以權謀私後,全身而退。
整個大氛圍,也容易助長這種鋌而走險的偏激想法。
永遠不能輕易考驗人性。
這種浮躁病態的迫切焦慮,使得相應的道德水準也開始鬆動。
普通人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奢靡之風。人們不滿於正常的、按部就班的行業那緩慢卻確定無疑的利潤模式,一心希望第二天就能獲得無窮無盡的財富。
冷靜思考一下,這和賭博無異:
渴望一夜暴富,為此囂張至極,無法無天、目空一切,甚至可以拋棄所有,而且停不下來,直到崩潰。
前一陣某知名連鎖咖啡品牌,靠著講故事的過硬能力,瘋狂擴張,被發現財務報表人為造假的行為,馬上應聲落馬,原形畢露。
套用南海泡沫,同理分析,就會想通很多問題。
同樣地,我現在學會從經濟和資本角度,去解讀社會新聞,甚至娛樂熱搜頭條,都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
一旦發現了人性,資本邏輯和內在驅動力,很多讓人疑惑的操作,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03 投資心態的「穩」值得借鑑
《金融投資400年》裡提到:
面對不幸所帶來的疾風驟雨時,一個人應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絲毫不畏縮、怯懦,就如同那面對閃電發出勇敢咆哮的雄獅一樣,而非如同鹿一樣,才聽到雷聲就嚇得逃之天天。
懂投資的人,並且真正可以在市場浮沉中,屹立不倒,哪怕偏安一隅的人,都有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可以稱得上寵辱不驚。
作者總結了幾條投資原則:
1、不要建議別人買進、賣出股票,一旦你的眼光出現問題,再好的建議,也可能是坑。
2、見好就收,保證當下的利潤,不要因為錯過利潤而自責。
3、無論任何人,想要成為贏家,必須具備耐心和資金實力。
4、只有心中永存希望的人,才可能獲勝。
5、少做交易。
6、做股票交易比賺錢更重要的是,克服人性弱點。
看似老生常談,但我們往往總會忽略最簡單,最基本的道理,自以為可以凌駕於規則之上,掌控大局。
其實這幾條也非常有實操性,比如雙十一,我就沒有陷入鋪天蓋地的帶貨和營銷。
對應下來,意外和這幾條投資建議很接近:
1、產品體驗感因人而異,沒必要過度迷信別人,選擇適合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2、不要因為錯過特價,沒發揮好而自責;也不要過度投入在消費這件事上,花錢畢竟還是應該開心,而不是給自己添堵。
3、無論任何人,想要成為贏家,必須具備耐心和資金實力——買前最重要的一問,我們有錢嗎?
4、買少買精
5、克服人性想佔便宜的欲望
我們總是需要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和底層觀念,去應對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
即使要做有一技之長的專才,也並不妨礙我們觸類旁通,用更多的視角看世界。
就像這本《金融投資400年》,不需要死記硬背,不需要強行輸入,但裡面的某個靈光一現,就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憂愁的解答。
贈書福利
一部內容翔實、案例鮮活的金融投資類通俗讀物,集合了《驚人的幻覺和大眾的瘋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過密西西比計劃、荷蘭鬱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繪了深陷於投機狂潮中的人們的瘋狂舉動;後者以對話的形式將交易所裡價格漲跌動因、投機原則、經紀人貪婪的原因及空頭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一段關於財富、貪婪、欺詐與金融創新的精彩歷史」。
《金融投資400年:投資者必讀金融理財寶典》
作者:(英)查爾斯·馬凱,(荷)約瑟夫·德·拉·維加著
譯者:江月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
留言評論本期【21讀書】,獲得點讚最多(點讚數需不少於50)的讀者將獲得《迷人的經濟學》一套,同時,21君會在前二名以外挑選部分留言走心的讀者,也免費贈送《迷人的經濟學》一套。點讚截止時間為12月2日12點,屆時21君會給獲獎讀者留言,請各位留意微信提醒哦~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只能獲獎1次(同一微信ID、手機號、地址均視為同一讀者)
21君
小夥伴們,你覺得金融投資的哪些底層觀念或規則可以用於指導日常生活?
來和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