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義縣牛頭山林區發現一新植物得到證實。此前,科技論文《浙江槭屬植物一新變種:武義毛脈槭》在杭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發表,得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文採院士認可,並幫助校正修改了拉丁文特徵集要。
該新發現的樹木中文名叫武義毛脈槭,拉丁學名Acer pubinerve Rehder var. Wuyiense X. Y. Zhang,Z. H. Chen et W. J. Chen,拉丁學名後半部分即是3位論文合作者的姓名,其中「Wuyiense」系武義地名,「X. Y. Zhang」系武義縣林場一位普通技術人員姓名的拉丁文縮寫。
武義牛頭山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為武夷山系仙霞嶺山脈的延伸,位於金華市西聯鄉境內,主峰1560米,面積13.3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99%。由於良好的地理區位、氣候條件和特殊的地形地貌等,園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初步調查有植物1530種、野生動物265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8種、動物36種,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杭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6卷第1期第28-29頁《浙江槭屬植物一新變種:武義毛脈槭》一文進行了記載。—— ——武義毛脈槭—— ——●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灰綠色或黃綠色,平滑,有縱向裂紋。●當年生枝淺黃褐色,圓柱形,無毛;多年生枝淡褐綠色,圓柱形,無毛。●葉對生,葉片紙質,寬卵圓形,長5.5-10㎝、寬6.5-12㎝,基部截形,常3裂或偶有5裂,5裂者基部裂片小,長不及6㎜,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尾狀銳尖,邊緣除近裂片基部全緣外其餘部分均具緊貼的純尖鋸齒,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葉脈密被淡黃色短柔毛,基部脈腋間尤密;葉柄長3-6㎝,淡黃褐色,密被非平伏的淡黃色柔毛。
●花未見。翅果長2-3.5㎝,壓幹後淡黃褐色,小堅果突起,卵圓球形,有細柔毛,長4-5㎜,寬約3㎜,翅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寬4-7㎜,兩翅張開成鈍角或水平,微被宿存細柔毛。
該樹木早在2013、2014年兩次對牛頭山植物資源調查和標本採集過程中就在深山區一山澗邊所發現並被重視。2016年,相關專家在麗水市蓮都區峰源林場也有發現。經專家反覆比較和考證,確認該樹為槭樹科槭屬樹種毛脈槭(拉丁學名A.pubinerve)的一個新變種,並最終以發現者——武義縣林場林業工程師張秀嶽、杭州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陳偉傑和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陳徵海三人名字命名。
武義毛脈槭的發現和命名,填補了武義地名、武義縣人名命名植物的空白,為武義生物多樣性拿出了新證據,同時標誌著武義縣林業特別是樹木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