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到了30歲,你最想做什麼?
潘浩的答案是,做好大潘科學實驗站呀。
作為第一批90後,桐廬縣圓通小學的科學老師潘浩剛成為30代的一員。2019年,他堅持完成了200多個小科學實驗的視頻拍攝,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生物、化學各類小知識。抖音號大潘科學試驗站有18.6萬的粉絲量,收穫了52萬的點讚。
大家對潘浩的稱呼由潘老師變成了大潘老師。大潘老師真的就是別人家的科學老師啊。
1
會動的小人、粉紅色的大白菜、氣球風火輪
其中的科學大人也未必知道
打開潘浩的抖音號大潘科學實驗站,除了醒目的352個作品數量,頭像下有一句簡介:每天一個小實驗,陪孩子一起玩科學。
這些能玩起來的生活小科學,真要說出其中的科學道理,可能大人也未必知道。
視頻會動的小人,拿一個光滑的陶瓷盤做底,一隻黑色水性筆畫個小人,一隻紅色的油性筆也在旁邊依照畫了個小人。水輕輕側邊倒下,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黑色的小人從盤底剝離,漂浮在水中。身體隨著水波而動。一旁紅色的小人卻毫無動靜。
「這是水性筆的剝離性。」潘浩說,這個實驗的緣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老師寫白板要用到馬克筆和記號筆,潘浩經常誤拿了記號筆,記號筆很難擦掉,馬克筆卻能很快去除。
同樣的原理,用有趣有意思的表達方式,科學就能玩起來。
白菜喝水,是潘浩科學小視頻裡面的流量爆款。白菜視頻發出後,一下子漲了幾萬的粉絲量。
綠色、橘色、藍色、紅色色素依次排開,四片大白菜插入其中,不一會兒,本來白潔如玉的白菜葉上慢慢變了顏色,少女粉的大白菜、蒂芙尼藍的大白菜、寶石綠的大白菜。平常無奇的白菜葉,變成了一個個有點好看的藝術品。
這是植物的「蒸騰作用」在創造神奇。
「這個視頻拍攝、剪輯、上傳用了四五個小時吧。」潘浩的科學視頻,主題並沒有連貫性,內容豐富,科學實驗、小發明創造、現象解密等等。連名字都起的很符合小朋友的天性:桌球大比拼、翻身的紙盒、瘋狂運動會。
做某一個視頻的原因,多是生活的小事。
常常是下雨了聯想到水的表面張力實驗,看電影電視覺得可以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做菜時想到做水晶雞蛋的實驗。
30歲的大潘老師還保留著孩子氣,有顆童心。
他的實驗視頻,抖音號和公眾號配合著來,1多分鐘的視頻放抖音,公眾號裡面有每個視頻詳細的背後原理解答。
2
全校唯一一個專職科學教師
一年多已更新了352個科學實驗
90年出生的大潘老師是台州人,老婆是桐廬人。
2013年計算機系畢業,大潘考數學教師考進了桐廬圓通小學。學校缺科學老師,大潘老師意外成了學校唯一一個專職科學教師。
意外的盡頭,說不定是驚喜。
潘浩是個沉得住氣的性子,初當科學老師,潘浩有些科學原理也不清楚,便一邊學習一邊教書。提前備課、國外網站找資料,初生牛犢的所有心血都花在了這門課上。
「小學,是一個孩子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階段。從有趣的科學小實驗開始學,可能更利於孩子們的天性,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把科學當做認識奇妙世界的工具。」
就這樣想著,2018年8月份,潘浩建了公眾號,開設了抖音號。他用手機拍攝視頻,同為90後的老婆就是模特。想做哪些實驗,先找到原理,去網站上看看別人如何做,或者自己原創,從生活中汲取靈感。
截至目前,大潘老師的實驗作品已經有352個,原創的就有210個。
「一般是我教我老婆,教會了她,我再來拍攝。自己自學了剪輯軟體,有時候一些資料需要上英文網站,英語也日日複習,不能掉鏈子。」
潘浩花一萬多買了單反、打光燈、工作檯、實驗服,「剪得好不如拍得好,從哪裡角度拍,更清楚直觀,慢慢就摸索出來了。」
創作視頻的時間,多是潘浩休息的晚上和周末。
一開始,為了給視頻加量,每天一更。現在已經有了352個作品,進度變為一個星期三更。
每一個視頻的拍攝時間都在4-5個小時,艱難的可能要1-2天。
3
孩子們的人氣王
想讓更多人知道科學是可以玩的
大潘老師說,希望這些有趣的視頻是個起點,能讓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明白:科學其實是可以玩的。
也因此,現在的大潘老師,是孩子眼中會變魔術的神奇叔叔,是人氣王。
大潘老師願意讓更多孩子參與進視頻製作。
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自己曾在一個實驗視頻中,證明紙張越是接近圓柱體,承重能力越大。結果,幾天後,在講解科學裡面的橋拱結構時,就有小男孩興奮的叫起來,「我看過老師的紙張稱重視頻,它們是一個原理的對吧。」
潘浩很欣慰,越來越多的孩子圍在他身邊,「老師、老師,上次你在抖音上弄得那個視頻,你現場演示一下唄。」「老師,下周你要更什麼視頻呀,先給我們看一看唄。」「老師,老師,我想當你的科學視頻小助手。」
「連三歲女兒也是一樣。」潘浩哭笑不得,只要自己一不在家,嗬,那實驗工作檯就是女兒的天下,她要似模似樣的弄來弄去。
科學是可以耳濡目染的,「她三歲,居然會簡單的三原色混合了,會用滴管了。」
「大潘還是挺有想法的一個人,因為實驗短視頻,不僅孩子們,學校裡的老師也都是他的粉絲了。」圓通小學校長申屠國良說,大潘老師很有親和力,小孩子們都喜歡圍著他,孩子的科學成績也還不錯。為了支持大潘,學校已經連續兩年開辦親子科學節:「短視頻實驗對孩子的思維、動手能力是一個開拓。我們和大潘老師都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能重視科學的重要性,重視做實驗的重要性。」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值班編輯:倪王鎮
大家都在看
好看就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