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gcplive 藥評中心
作者:Gcplive
來源:藥評中心
(轉載時不得修改圖片)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是臨床常用的抗凝血藥物,主要用於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等,也用於血液透析、體外循環、導管術、微血管手術等操作中。這三種藥物,究竟有何區別呢?
一、分子量不同
肝素,因首先在肝臟中發現而得名。研究發現,作為天然抗凝血物質,肝素存在於哺乳動物的許多臟器中,其中肺和腸黏膜的含量最高。
1.普通肝素
肝素,又名普通肝素,是從豬腸黏膜或牛肺中提取精製的一種硫酸氨基葡聚糖。普通肝素是一種混合物,分子量範圍為3000~30000KD。
2.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裂解後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片斷。低分子肝素也是一種混合物,平均分子量範圍3000~5000KD。
低分子肝素,包括依諾肝素、達肝素、那屈肝素、貝米肝素等。最常使用的是依諾肝素。
3.磺達肝素
磺達肝素,又名磺達肝癸,是純化學合成的戊聚糖甲基衍生物,分子量1700KD。
特別提醒:
普通肝素分子量>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
分子量大小對抗凝血因子的影響巨大。
二、肝素鈣和肝素鈉的區別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有鈣鹽和鈉鹽兩種形式。
皮下注射時,鈣鹽的抗凝活性要低於鈉鹽,但臨床效果無差別。
鈣鹽較少出現皮膚瘀斑,其它出血症狀與鈉鹽無明顯差別。
三、抗凝作用不同
抗凝血酶Ⅲ,是肝臟合成的一種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可與凝血因子Ⅹa結合,也可與凝血酶Ⅱa結合,並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酶Ⅱa的作用。
1.分子量較小的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
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後,可增加抗凝血酶Ⅲ與凝血因子Ⅹa的親和力,發揮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
2.分子量較大的普通肝素
可同時與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Ⅱa結合,發揮抗凝血因子Ⅱa作用。
特別提醒:
分子量越小,對凝血因子Xa選擇性越大。
磺達肝素(磺達肝癸)是凝血因子 X a選擇性抑制劑。
三、藥代動力學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均可靜脈、皮下注射給藥,禁止肌肉注射。
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僅30%;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90%。
普通肝素,可被網狀內皮細胞系統清除和降解,少量經腎臟排洩;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主要通過腎臟排洩,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發生蓄積,可導致出血。
分子量越小,半衰期越長。
普通肝素血漿半衰期約為1~2小時;低分子肝素的血漿半衰期約為5~7小時;磺達肝素的血漿半衰期約為17~21小時,可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魚精蛋白:
只能與分子量較大的普通肝素結合,可完全消除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1mg硫酸魚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可部分消除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對磺達肝素的抗凝作用無影響。
四、副作用不同
1.出血風險
分子量越小出血風險越低。
與普通肝素比較,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的出血發生率較低。使用普通肝素時,特別是靜脈滴注給藥,需要監測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
2.血小板減少症
普通肝素可引起致命的血小板減少症,應進行血小板計數監控。
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的發生率較低,但也應進行血小板計數監控。
磺達肝素罕見引起血小板減少症,對於普通肝素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的患者可用磺達肝素替代。
3.骨質疏鬆
對千接受大劑量(每天大於2萬單位)或長期(如3 ~ 6 個月) 普通肝素治療的病人偶爾會有骨質疏鬆和自發性脊椎骨折。
與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和磺達肝素很少引起骨質疏鬆。
4.血鉀升高
肝素類可抑制腎上腺醛固酮合成,偶爾可引起高血鉀,甚至在小劑量時也會發生。
溫馨提示:
與華法林相反,肝素不透過胎盤,不會引起畸形,妊娠期婦女可慎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和磺達肝素。
五、臨床應用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均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靜脈栓塞和肺動脈栓塞,並用於不穩定性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
特別提醒: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用於支架置入或冠狀動脈球囊形成術來預防栓塞。
磺達肝素可明顯增加導管血栓和冠脈併發症風險,不宜用於PCI患者。
徵 稿
歡迎投稿!
小編郵箱:gcplive@qq.com
文章格式:word文檔,其他不予考慮
稿酬:根據文章質量和閱讀量確定
小編微信:druglive,vipnote
收聽藥評中心,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原標題:《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之間的區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