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圓的,這是現今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識,但如果今天有人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地球是平的!
我就好奇你們第一反應打出來的表情包是什麼?
首先,對於「地平論」,大家請以一個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勿喜別噴!畢竟說地球是甜甜圈型狀的也大有人在。
話說,在堅信地平論的人看來,地球就是一個平面圓盤,圓盤的中心是北極,圓盤最外圍一圈是南極。
南極有高聳的冰牆,把整個海洋包圍起來,從來都沒有人能穿越南極的冰牆。
他們認為,在1955年7月,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前蘇聯等12個國家籤訂的《南極條約》,規定凍結南極領土所有權的歸屬,只能用於和平目的的科學考察,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陰謀。
原因是截止到目前已有50個國家籤署條約,但南極真正開放給科學考察和少數旅遊觀光區域,也只是限定在南極很小一部分區域。而這個眾多國家籤訂的封鎖南極條約,實際上是禁止普通人去觸達南極,甚至穿越它。
而在南極以外,存在著高等的文明,這些文明和各國高層達成協議,並將地球邊緣設置了一種傳送裝置,萬一有人去到冰牆盡頭,會自動傳送到另一頭,不準人出圈。
不得不說這群人的直覺的確敏銳,甚至猜對了部分,只是方向有點偏差而已,看過【地心人】系列文章的人都知道封鎖南極確實有目的,卻不是因為地平說。
此外,地平面上的太陽和月亮在地平論者看來同樣是旋轉的,只是和地球平面平行的,在平面上打圈轉。
也就是太陽轉到哪,哪就會天亮,沒照到的地方就是黑夜,轉一圈還是24小時。
在太陽月亮的上方,還有一個半球體的穹頂,將地表大氣全部罩住,避免空氣外流。
還有地心引力一說是沒有的,地球只是一直在以每秒9.8米的加速度向上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這個巨大的加速器上,我們才能感受到所謂的重力。
也許上述這些在古人看來,確實沒什麼毛病,只是沒想到來到網際網路時代,依舊會有人堅持。
這到底是真的相信,還是將錯就錯呢?
誰的錯?追根溯源,我們找到第一個把「地平說」發揚光大的人。
話說,在19世紀初的英國,有一位作家,此人世前半生貧困潦倒,靠著寫作卻沒賺到多少錢。
那時作家了解到,在早期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觀念中,世界曾被描述成一個漂浮在海洋上的大盤子上,之後隨著地圓說的出現,這種陳舊觀點就被覆蓋了。
要突圍而出就要劍走偏鋒,作家想著在人們堅信地球是圓的情況下,如果把地平論的說法「復興」,說不定能帶來噱頭。
但是證實這個說法,就必須要做出推翻地圓說的實驗。
當時的人想要親眼驗證地球是圓的,只能靠一個遠洋輪船的航行實驗。
即人站在海邊,看到遠處駛來的帆船,如果地平面是圓形的,航行在拱形面上面的船,站在海的另一邊的人會先看到桅杆,之後再是船身,這就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
於是作家來了個腦筋急轉彎,乾脆就找了一條又長又直的河來代替大海,通過觀察河流其中僅9.7公裡的長度,來作為實驗對象去測試地球到底有沒有弧度。
當時他就站在河的終點用望遠鏡觀察,結果迎面駛來的船隻,過程中多次看到的都是整個船身,眼見為實,作者給了定論:地球是平的!
儘管實驗漏洞百出,卻絲毫沒有阻止作家當機立斷地用新興的「視差」學說作為理論依據,把「地平」言論發表在報紙上。
港真,當時的科技,誰也不知道,這理論是否正確,畢竟當初的地圓說開始過程也不被大家認同。
於是,在經過作家到處遊說後,便誕生了一群忠實的聽眾,甚至有不少有錢人投資給他出書。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最後這位作家就將錯就錯地鼓搗出一本地平說著作,書中一本正經地描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此書後來就成了地平論者必讀的聖經,其影響時至今天……
雖然,我並不認同地平論者的觀點,但卻支持這種用懷疑對抗所謂「真相」的態度!
畢竟科學本就是一個不斷認錯的過程。
人們反覆追問這個世界,不斷探索未知,即使暫時沒有回應,卻並不代表沒有意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