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用布滿熾熱星辰的錦繡慶祝它的30周年
這幅肖像描繪了巨大的星雲NGC2014和它的鄰居NGC 2020,它們都是一個恆星形成的區域的一部分,而這個區域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中。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標誌性圖像和做出的科學突破,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為了紀念三十年來的科學發現,這張照片是在其30年的生命中觀測到的眾多動蕩的恆星孕育地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例子。這幅肖像描繪的是巨大的星雲NGC 2014和它的鄰居NGC 2020,它們都是大麥哲倫星雲裡一個恆星形成的區域的一部分。麥哲倫星雲,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距離我們大約163000光年。這張圖片被稱為「宇宙礁」,因為它類似於一個海底世界。
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與五名太空人隨發現號太空梭上發射升空。一天後,這架望遠鏡被部署到近地軌道,從此開啟了對宇宙的新視角,這對我們的文明來說是一次變革。
哈勃不僅為天文學家帶來了一場現代天文學的革命,而且還帶領公眾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探索和發現之旅。那些看起來深邃無比,令人嘆為觀止的天體快照為其堪稱典範的科學成就提供了一個直觀的速記。與之前的任何望遠鏡不同,有了哈勃望遠鏡,對所有年齡段的人來說,天文學變得與之相關、引人入勝、沒有障礙。這次任務迄今已有140萬次觀測結果,並為全世界天文學家提供了用來撰寫17000多份同行評議的科學出版物的數據,成為了歷史上最豐富的空間觀測站之一。光是它豐富的數據檔案就將可以為未來幾代天文學研究提供動力。
每年,美國航天局/歐空局哈勃太空望遠鏡都會將寶貴的觀測時間中的一小部分用於拍攝特別周年紀念圖片,展示特別美麗和有意義的物體。這些圖片繼續以令人興奮的新驚喜來挑戰科學家,以更具感染力的觀測來吸引公眾。
今年,為慶祝30年這一裡程碑,哈勃展出了一幅包含兩個多彩星雲的圖像,這張圖片向我們展示了這精力無限的巨大恆星如何刻畫出氣體和塵埃的家園。 儘管NGC 2014(劍魚座的一個星系,在大麥哲倫星雲,同時亦是Heinze 55)和NGC 2020(同屬劍魚座的另一星系))在這幅可見光圖中看起來是分開的,但事實上它們同屬於是一個巨大恆星複合體。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恆星形成區域主要是恆星發光,其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10倍。,相較於太陽一百億年的壽命,這些恆星的壽命僅有幾百萬年。
NGC 2014閃光的核心是一個明亮而碩大的恆星群,它們靠近圖像的中心,這個星群吹散了包裹住它的紅色氫氣和自身產出的粉塵。 來自星團的紫外線照亮了周圍的景觀。 除此之外,這些巨大的恆星還釋放出猛烈的風,這些風正在侵蝕它們上方和右側的氣雲。 這片區域中的氣體密度較小,因此恆星風很容易吹走它們,形成了類似腦珊瑚的氣泡狀結構,因此這一星雲也有了「腦珊瑚」這一綽號。
與之相比,NGC 2014下方的藍色星雲是由一顆巨型恆星形成的,其光強是太陽的20萬倍。 這是一種罕見恆星——沃爾夫-拉葉星,它被認為是最大質量恆星的後代。沃爾夫-拉葉星非常亮,並且由於強風而具有很高的質量損失率。 哈勃影像中它比太陽大15倍,並且正在釋放強大的風,這些風掃清了恆星周圍的區域。 這顆恆星已經排出了外層的氣體,將它們掃成圓錐形,並露出灼熱的熱核。 由於望遠鏡是從略微傾斜的角度去觀察圓錐體,因此這個龐然大物看起來像偏離了中心。 在幾百萬年內,這顆恆星可能會變成超新星。 而星雲的亮藍色則來自加熱到大約一萬一千攝氏度的氧氣,這要比周圍的氫氣要熱得多。
恆星,無論大小,都是在塵埃和氣體雲由於重力而崩塌時誕生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物質落在正在形成的恆星上,
它的中心會變得足夠熱和緻密,從而觸發核聚變,使這顆恆星能夠發光,就好比我們的太陽。在宇宙的數以萬計的
恆星中,大質量的恆星只佔了百分之幾。然而,她們通過恆星風、超新星爆炸和重元素的產生,在塑造宇宙中發揮
重要作用。
歐洲航天局科學主任Günther Hasinger曾經說到:「哈勃太空望遠鏡塑造了一代人的想像力,不僅鼓舞了科學家們,
更是激勵每一個人。對NASA(美國航天局)和ESA(歐洲空間局)之間長期出色的合作至關重要。「
相關知識
哈勃太空望遠鏡(通常被稱為HST或哈勃)是1990年發射到近地軌道並繼續運行的太空望遠鏡。
它不是第一個太空望遠鏡,但它是最大和最通用的太空望遠鏡。此外,她是人們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更是各國天文研究的樞紐。
哈勃望遠鏡的名字來自於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哈勃望遠鏡、康普頓伽馬射線天文臺、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
是美國宇航局最偉大的四大天文臺。
哈勃望遠鏡有一個2.4米(7.9英尺)的反射鏡,它的四個主要儀器在電磁光譜的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域進行觀測。
哈勃望遠鏡在地球大氣層扭曲之外的軌道,使得它能夠用比地面望遠鏡低得多的背景光捕捉到極高解析度的圖像。
它記錄了一些最詳細的可見光圖像,讓我們可以深入觀察太空。
哈勃的許多觀測結果促使了天體物理學的突破,例如確定了宇宙的膨脹率。
作者:NASA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