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實現「零的突破」之三大關鍵詞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0月10日在北京宣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首批成果:找到6顆新的脈衝星,實現中國科學家用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記者截取三個關鍵詞進行解讀。

  望遠鏡:開啟尋星的激越時代

  中國自主研製的FAST坐落於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之中,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多個足球場大小,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它有多靈敏?經橫向比較,FAST發現第一顆新脈衝星僅用了52.4秒觀測,得到的信號噪聲比值是澳大利亞64米口徑望遠鏡Parkes驗證時所用2100秒觀測的3倍。

  人類已尋找到2500多顆脈衝星,有一半源於擁有先進技術和優越地理位置的Parkes。有分析稱,FAST未來有望找到4000餘顆脈衝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副總工程師李菂當日介紹了FAST脈衝星搜索規劃,接下來將「嘗試計時觀測,開啟中國望遠鏡發現中子星的激越時代。」

  尋找脈衝星僅是FAST所列科學目標之一。李菂對中新社記者說,FAST也在巡視宇宙的中性氫、獲取銀河繫結構、探索太空生命起源等方面進行調試。

  脈衝星:聆聽宇宙的穩定心跳

  脈衝星是一種特殊的中子星,在銀河系中主要分布於銀盤和球狀星團中。它的輻射束周期性快速掃過地球,地球人由此捕捉到一個個周期脈衝。這種極端天體在1967年被約瑟琳·貝爾意外發現,人們將首顆脈衝星編號為CP1919——FAST在2016年首次試觀測,對準的也是這個目標。

  更通俗地說,脈衝星是巨大的恆星們死亡後留下的緻密遺骸,「比太陽還要重,卻只有北京市五環那麼大。」它們旋轉飛快,通常幾秒就能自轉一周,快的甚至1秒內自轉數百圈。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當日公布了由FAST發現的兩顆脈衝星。其中一顆據估算距地球4100光年,自轉周期0.59秒,李菂將觀測信號比喻為「孩子的心跳」。

  發現脈衝星有什麼用?科學家們回答,一方面在於它具有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研究它有望得到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另一方面在於它是深空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的理想工具。

  比如通過長期監測快速旋轉的射電脈衝星,選取一定數目的脈衝星組成計時陣列,可以探測來自超大質量雙黑洞等天體發出的低頻引力波。

  新發現:國之重器的承上啟下

  FAST還處於調試階段,望遠鏡的指向調節尚不靈活,因此科學家們採用「漂移掃描」方式進行觀測。所謂漂移掃描類似於「守株待兔」,即望遠鏡固定指向天頂,等待天體「運動」到望遠鏡的視野裡。

  FAST的調試難度不亞於建設難度,FAST調試組組長姜鵬說,調試工作涉及測量、控制、力學、電子學、天文等多學科領域,在500米尺度上實現毫米級測量及控制精度,「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參考」。

  姜鵬及他的團隊正在圍繞調試及運行階段的一些關鍵技術展開研究,並取得重要進展,例如基於陶瓷電容技術研製的高壓濾波器,對新疆110米口徑、雲南120米口徑的望遠鏡也有重要借鑑意義。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透露說,經過一年緊張調試,FAST調試進展超過預期及國際同類大型設備的慣例。此外,FAST積累了700個小時的試觀測時長,提前超額完成了本年度的試觀測任務。

  嚴俊說,FAST將在未來兩年繼續調試以達到設計指標、通過國家驗收,早日面向國內外學者開放。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捕捉宇宙「脈衝星」
    它就是根據脈衝星信號振幅轉換為聲音後製作的一段音樂,蘊含著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謎,深邃而神秘。這段神秘「天籟之音」只有短短30秒,卻是貴州平塘國際天文體驗館的「鎮館之寶」,而捕捉到脈衝星信號、探測其振幅的是「中國天眼」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它就坐落在平塘一個被稱作「大窩凼」的喀斯特地貌巨型窪坑中。
  • 我在國家天文臺脈衝星搜索組,關於「中國天眼」和神秘的脈衝星,問...
    ,關於「中國天眼」和神秘的脈衝星,問我吧! 我是王培,2014年中科院理論核物理博士畢業,開始進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脈衝星搜索組工作,研究方向為射電脈衝星觀測。在安靜的FAST臺址,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遙遠時空,親手觸碰璀璨星辰,與古老時空對話的感覺,妙不可言。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發現最新脈衝星,美國頂級望遠鏡三次探測未果
    近幾年中國對太空領域的成就越來越多,高頻率的衛星發射、登月計劃、宇宙飛船升空還有即將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對這些成果我們如數家珍,但是卻一直忽視了中國在尋找外星智慧上的努力。據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於27日首次發現了一顆毫秒脈衝星並得到了國際認證。所謂脈衝星其實就是每秒自轉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對其研究有助於了解中子星的演化、奇異物質狀態,以及進一步探測到引力波。
  • 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的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而脈衝星的亮光就是電磁波,頻率在1.4毫秒~23秒,由於每釋放一次電磁波,就會減緩自轉速度,天文學家由此推測越慢的脈衝星越老。如果它釋放的電磁波掃射到地球被接收到了,就被稱為脈衝星,如果沒有接收到只能稱為中子星。發現第一顆脈衝星是1967年10月,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生喬絲林·貝爾,她剛發現規律的脈衝電波以為找到了外星人。
  • 「中國天眼」已發現43顆脈衝星,難怪霍金會反對!
    前不久,官方就宣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已經發現了43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地處貴州省平塘縣,搜尋和發現脈衝星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天眼「調試階段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藉助「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現象。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中,在球狀星團M92中發現的是一個具有掩食現象的毫秒脈衝雙星,這是在M92中發現的第一顆毫秒脈衝星,密近的軌道和較大的伴星質量預示著伴星的物質正在被脈衝星吸積。
  • 與脈衝星有關的中國故事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剛宣布了一個喜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再次激發了大家對天文的熱情,於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前往貴州,揭秘發現脈衝星背後的故事。
  • 中國天眼 的新發現——6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全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所以,圈裡人都叫它「中國天眼」。說完FAST超牛本事,再說說此次發現的「脈衝星」。脈衝星,就是一種能夠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但不是所有中子星都叫脈衝星。
  • 睜眼看宇宙——世界最大望遠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 | 英語頭條
    中國的研究人員使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了六顆脈衝星,這些脈衝星是巨大的恆星殘骸。本周二,中國國家天文臺臺長閻雲表示,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發現脈衝星,從而開啟了「中國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2020-11-06 10:33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藉助「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毫秒無線電爆發的新物理現象 。  脈衝星因不斷發出電磁脈衝而得名,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常進介紹,「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
  • 【中國青年報】大海撈針!「中國天眼」搜索脈衝星有多難?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隨著昔日「射電之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全世界只剩下一隻射向宇宙的「大眼睛」——「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自2016年竣工以來,就表現出「極強的靈敏度」,截至目前,基於FAST數據發現的脈衝星超過240顆,在同一時間段位居世界第一。  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脈衝星發現的歷程,如大海撈針一般困難。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總工程師姜鵬給出這樣一組數據:FAST在2018年觀測時,峰值數據率每秒就可以達到38G。
  • 「中國天眼」搜索脈衝星有多難?
    隨著昔日「射電之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全世界只剩下一隻射向宇宙的「大眼睛」——「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自2016年竣工以來,就表現出「極強的靈敏度」,截至目前,基於FAST數據發現的脈衝星超過240顆,在同一時間段位居世界第一。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脈衝星發現的歷程,如大海撈針一般困難。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總工程師姜鵬給出這樣一組數據:FAST在2018年觀測時,峰值數據率每秒就可以達到38G。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已發現二百四十多顆脈衝星
    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
  • 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FAST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與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相當,是全球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使中國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
  • 在這個遙遠的星團中,中國FAST望遠鏡發現了第一顆超高速脈衝星
    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FAST)在梅西耶92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脈衝星,墨西耶92號是大力神星座中距離地球約27000光年的球狀星團。根據這項新的研究,這個快速旋轉和脈動的物體,有兩個名字——PSRJ1717+4307A和M92A——形成了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截至目前,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FAST近一年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1967年,人們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直到50年後,中國人才用自己的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了第一顆新脈衝星。」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日前,藉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觀測,我國科學家在快速射電暴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有力支持高水平研究快速射電暴如何產生?
  • 重大發現!國家天文臺確認「中國天眼」發現兩顆脈衝星,來聽1.6萬光年外的聲音
    ,已開始系統的科學產出◆ 「中國天眼」發現2顆新脈衝星,距離地球分別約1.6萬光年和4100光年◆ 「中國天眼」有望開啟中國射電天文學10年至20年「黃金期」  10月10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國家天文臺舉行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