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除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將從20%降到16%,以切實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消息是,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試點有望全面鋪開。
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截至目前,已有40隻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3月26日,美國信安國際總裁兼執行長韋達志(Luis Vald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很快從單一支柱向多支柱轉變,養老金改革的速度令人讚賞。降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費率,能夠為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我們期待中國的個人養老金政策5月全面鋪開,同時能夠向保險公司以外的行業開放。」韋達志說。
而對於養老金進入股市,韋達志認為,需要多元化投資以分散風險。在他看來,如果30%的養老金投資股市,但只進入中國市場,就不如用15%的比例投資全球股市,更能分散風險。
作為世界五百強,信安金融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養老金管理機構之一,也是美國401(k)計劃管理者之一,目前全球管理資產總額超過8000億美元。其所有的養老金業務由信安國際負責。
目前,信安智利與合作夥伴Cuprum合起來,是智利自願性養老金最大的管理者,信安與巴西銀行的合資企業Brasilprev是巴西最大的養老金管理者,信安Afore則是墨西哥第五大養老金管理者。
在中國,信安與建設銀行於2005年成立的建信基金管理公司,這是國內首批由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2015年11月,建設銀行成立了國內首家銀行系養老金公司——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根據戰略合作協議,信安在養老金投資、中後臺管理等方面為其提供支持。
韋達志說,希望建信基金能夠參與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管理工作,也希望能夠參與中國的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工作。
新興市場的解決方案不同於發達國家
第一財經:比較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大家在養老金體系的構建和需求上有什麼不同?
韋達志:信安與10個新興市場有合作,覆蓋全球一半的人口。新興市場需要的養老金問題解決方案,不同於發達國家。
我們來看歐洲,老齡化程度比新興市場更嚴重一些,養老金體系以第一支柱為主,採取現收現付的模式。這一模式要持續下去,要麼人口結構得持續保持年輕化,要麼就要提高年輕人的繳費比例。
但歐洲的情況是養老金福利發放得多,繳費比例低,這種不平衡形成了危機。而且政府沒有充分讓私營機構參與養老金市場,所以出現很多不平衡。
新興市場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從現收現付(的模式),轉為個人擁有獨立繳費帳戶,並引入私營企業進行養老金管理。
中國正在逐漸建立一個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包括推進第一支柱的全國統籌,引進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已經試點馬上要擴大範圍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
我們在中國有長期發展的決心,不是賺點快錢就撤的,而且熱衷於合資,是一個積極的戰略合作夥伴的姿態。
養老金應投資全球股市
第一財經:信安國際管理多國養老金,從實踐看,各國的風險政策是如何設定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韋達志:對於不同資金來源的養老金,比如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和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風險策略是不同的。
對於政府來講,養老金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都想把風險資產比例降到比較低的比重,以保證本金安全和養老金體系的安全,安全的代價就是回報低一些。所以負擔就在社保體系參與人身上,要麼多繳費要麼少拿養老金。
對於個人養老金,風險策略取決於參保人所處的生命周期,年齡大的就必須穩妥,這實際上是養老金投資非常重要的概念。
除了生命周期,正確的風險政策和投資策略還應該更注重投資的多元化,不只是資產類別的多元化,還有區域的多元化。也就是說,要同時允許投資國內資產和海外不同市場,多元化也是降低風險的。
第一財經:美國公共養老保險基金不能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但401(K)計劃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比例達50%左右。目前中國基本養老金可以投資股市的上限為30%。基於信安的風險政策,股市投資比例限定在多少是合適的?個人養老金的股市投資比例是不是可以更高?
韋達志:我們有時候會說,你的年齡就是你的養老金投資中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例,比如你70歲,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就是70%。
第一支柱資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限定股票市場的投資比例,最重要的就是多元化投資。如果30%的養老金可以投資股票,但是全部放在中國股市,就不如用15%的比例投資全球股票,會更能分散風險。
目前,中國最大的挑戰是養老金分散風險的空間非常小。
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認為放棄股票只投固定收益類資產就沒有風險,這是錯誤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中蘊藏的風險也很多,並不是總能夠保本的。
在投資的多元化方面,智利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智利第一支柱的養老金中,2/3的資產規模來自於投資收益。隨著風險偏好的不同,股市的投資比例從4%~80%不等,平均下來股市投資於固定收益類投資比例大約是50:50,投資於智利國內和海外的資產規模比例也是50:50。
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不應過於「害羞」
第一財經: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是繳費資源型,要讓更多的人自願加入這一體系,稅收制度應如何設計?
韋達志:養老金的稅前繳費非常複雜,如果繳費是由企業直接從工資中稅前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對員工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激勵作用就非常大,美國智利都是如此,但是墨西哥沒有強調這一點,讓員工自己稅前繳費,效果就不好。
此外,稅前扣除標準低的話,也沒什麼促進作用。美國401K稅前抵扣15000美元/年,智利的第三支柱是30000美元/年,巴西最高12%的收入可以抵扣。
第三支柱不應該在稅收政策方面太過於害羞,稅率低、手續太複雜,都沒有太大的效果。
第一財經:對於個人來說,如果要保持較好的替代率,來自基本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收益比例應該是怎樣的?
韋達志:建設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目標就是希望參保人退休時能達到一個好的替代率, 70%~80%。如果第一支柱只能提供40%的替代率,就意味著你需要通過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實現另外的40%。
粗略地講,如果一個人工作35年,要達到40%的替代率,每個月用於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繳費,應該是他實際收入的10%~15%。要注意的是,必須是實際工資,而不是社平工資。(實習記者勇楠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