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劉萬裡:採煤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構建及動態修正技術

2020-09-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創新點

(1)提出一種煤層三維模型的動態精細修正技術,進而提升煤層三維模型局部精度,實現工作面局部區域的絕對透明。

(2)提出在工作面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動態融入回採作業中最新探測的環境狀態和設備位置姿態等實時數據來修正煤層三維模型理論體系。

(3)提出融合二次序列規劃與克裡格空間曲面插值的方法來精確計算並準確插入煤層三維模型局部區域的修正值,並使修正後的煤層三維模型準確地表達出工作面實際煤層的結構信息。

進入點擊PDF可下載全文

1

作 者

劉萬裡1,張學亮2,王世博1

2

單 位

1. 中國礦業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2. 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

3

研究背景

所謂透明工作面是以真實的採煤工作面作為系統原型,用國家大地坐標系作為絕對坐標參考系,以地質勘探、計算機建模和三維仿真等技術為支撐,對工作面的地質數據進行採集、對開採過程進行監測、並對開採操作進行智能分析與決策的系統模型。目前,透明工作面的構建方法是在常規地質勘探成果基礎上,集成鑽孔、三維地震、槽波CT和巷道三維掃描等數據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以數位化方式對整個工作面進行全面統一的認知與再現,最終實現工作面的透明化。

目前,為實現工作面的透明化,國內外許多科研單位及企業對其開展了大量研究,如: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美國久益公司、神東集團榆家梁煤礦、陝煤黃陵一礦、兗礦集團轉龍灣煤礦和寧煤集團紅柳煤礦等。要實現工作面的透明化,核心是要構建高精度煤層三維模型,與礦山地質體三維建模相比,煤層三維建模的空間形態及關係相對簡單,但對精度要求較高,因為精度的提升對煤層開採模式構建及控制方式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相較於地質體建模,目前專門針對煤層三維建模的研究相對較少,且大多沿用地質體三維建模的方法,如基於地質統計學、結合鑽孔及地震剖面數據的煤層建模方法,以及針對邊界約束及鑽孔數據的線框與塊段建模方法等。上述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基於上述方法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還存在以下問題:

(1)在工作面煤層三維建模過程中,主要從獲取的工作面煤層數據中利用靜態建模信息來構建煤層三維靜態模型,對開採過程中煤層動態變化的信息缺乏足夠關注,忽略了對於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動態開採數據,且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一般不進行動態更新,如進行更新則是對整個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進行更新,數據的變動往往需要重構整個煤層三維模型,實用性較差。

(2)受制於當前物探精度和勘探成本的限制,目前構建的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的垂向解析度即煤層厚度方向精度較低,無法實現採煤工作面絕對透明,不能給出綜採裝備最優化的行走路線和精確的截割路徑。

(3)由於我國大部分工作面地質條件複雜,煤層結構信息受幾何形態多樣、信息源多類、地質條件多變等各種複雜性因素影響,在工作面回採過程中隨著採煤機的不斷推進,煤層結構信息會逐漸被揭露,開採數據不斷增多與更新,這些條件共同決定了開採初期實現全部採煤工作面「絕對透明」的局限性。實際回採過程中,為了使煤層三維模型更準確地表達實際煤層結構信息,更有效地為綜採設備提供有利開採控制數據,煤層三維建模必須要有一個動態精細修正的過程。

4

摘 要

高精度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是實現無人開採的有效保障,但現階段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普遍存在以靜態模型為主且垂向解析度較低的問題,為滿足無人開採對煤層三維模型高精度的要求,煤層三維模型必須要有一個動態精細修正的過程。

為此,在詳細分析了煤層三維模型不確定性影響因素基礎上,提出一種煤層三維模型的動態精細修正技術,進而提升煤層三維模型局部精度,實現工作面的有限透明。

主要思路是在工作面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動態融入回採作業中最新探測的工作面雷射掃描數據、頂/底煤厚數據和採煤機截割軌跡信息,採用二次序列規劃法精確計算出煤層三維模型局部區域的修正值,並利用克裡格空間曲面插值法把修正值插入到煤層三維模型中,這樣利用上一回採階段新揭露的修正數據去動態修正下一回採階段的煤層三維模型,如此逐級遞進,逐步求精,從而提升煤層三維模型精度,使修正後的煤層三維模型更準確地表達出工作面實際煤層的結構信息,為工作面無人化開採控制提供關鍵基礎數據。

在斜溝煤礦試驗結果表明工作面推進前100刀修正後煤層垂向誤差絕對值小於0.2m區域比修正前提高了將近一倍,證實了該研究方法可有效提高採煤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局部精度,提升煤層三維模型的實用價值和應用程度。

5

部分圖片

煤層三維模型動態修正技術框架

坐標系{L}轉換到坐標系{G}的原理

1—採煤機;2—刮板輸送機;3—液壓支架;4—柔性導軌;5—移動雲臺;6—雷射掃描儀;7—液壓支架電液控制器

工作面場景快速構建裝置布置

探地雷達探測煤厚原理

探地雷達在液壓支架上安裝示意

獲取採煤機截割軌跡的傳感器安裝示意

上下截割軌跡在頂底板上的垂向誤差

煤層三維模型誤差修正的流程

煤層三維模型逐級遞進與逐步求精式動態修正

18201工作面初始煤層三維模型

18201工作面修正後煤層三維模型

6

作者簡介

劉萬裡,男,1979年10月1日生,河南商丘人,中國礦業大學副教授。主持或參與了973項目、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SCI/Ei論文50餘篇,以第1發明人獲得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發明專利13件。

研究方向

煤礦智能化精準開採技術

主要成果

提出了煤層三維模型的動態精細修正方法,提升煤層三維模型局部精度,實現工作面局部區域的絕對透明;創建了綜採工作面智能化精準開採及升級改造的技術方案,並在多個煤礦進行了推廣應用取得明顯創新性成果,為煤礦智能化精準開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來源:

劉萬裡,張學亮,王世博.採煤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構建及動態修正技術[J].煤炭學報,2020,45(6):1973-1983.

LIU Wanli,ZHANG Xueliang,WANG Shibo. Modeling and dynamic correction technology of 3D coal seam model for coal-mining fac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6):1973-1983.

責任編輯:郭曉煒編輯整理:郭曉煒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巖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資料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4262930-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西安科技大學喜獲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1項!
    煤礦虛擬工作面構建與綜採設備操控技術研究及應用本成果藉助煤礦地質數據,建立虛擬工作面煤層和設備模型,攻克採煤機提高軌跡預測、工作面模型動態修正、設備間防碰撞預警和虛擬遠程操控等難題,實現了基於虛擬工作面的截割軌跡預測和三機「虛實同步、數據驅動、遠程幹預、人機協作」的自動控制策略,對解決煤礦井下工作面煤巖界面識別、自動截割控制、設備間異常檢測等問題意義重大
  • 《煤炭學報》2020年第6期「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專題網刊上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由《煤炭學報》編輯部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教授共同組織策劃的「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專題已在《煤炭學報》官網全文上線,同時,部分論文作者將於7月16日上午「煤礦智能化技術學術論壇」解讀專題論文,敬請期待!
  • 論文推薦|方新秋等:智能工作面多參量精準感知與安全決策關鍵技術 方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創新點(1)智能感知是智能開採核心要素之一,基於「科學採礦」和「煤炭精準開採」先進理念,建立了智能工作面開採信息多參量精準感知與安全決策關鍵技術體系,研究了光纖光柵精準感知原理與傳感特性,構建了光纖光柵-基體三層感知傳遞模型,揭示了光纖光柵粘貼長度範圍內的應變分布規律。
  • 在同一突出煤層正在採掘的工作面應力集中範圍內,不得安排其他工作...
    恢復窄屏  在同一突出煤層正在採掘的工作面應力集中範圍內,不得安排其他工作面進行回採或者掘進。具體範圍由礦技術負責人確定,但不得小於30m。突出煤層的掘進工作面應當避開鄰近煤層採煤工作面的應力集中範圍。
  • 應用「110工法」 智能化採煤成效顯著
    本報訊(通訊員 艾峰 記者 李波)只需在屏幕前「指點江山」,工作面各種設備就會「聞令而動」:膠帶輸送機、乳化泵站、破碎機、轉載機、運輸機相繼啟動,採煤機滾筒緩緩進入煤層,電液控支架緊隨其後,黑色烏金頓時傾瀉而下……這是記者12月10日在全國首家中厚煤層「110工法」工作現場、陝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控制室看到的震撼一幕。
  • 淮北礦業集團:全面邁進智能化礦山新時代
    作為淮北礦業集團智能化開採技術「第一個吃螃蟹」的楊柳礦,他們用辛辛苦苦的汗水、實實在在的成效,證明了「智能化開採」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楊柳礦1075工作面是淮北礦業集團首個智能化中厚煤層工作面,建設之初,無任何經驗借鑑。
  • 三維沉浸,交互操作!虛擬仿真教學開啟全新學習體驗!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積極推進虛擬仿真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能源與礦業學院充分發揮採礦虛擬仿真教學中心和虛擬礦山實習基地的功能,為課堂教學、實驗和礦山實習提供了體系化全方位的三維沉浸感知和交互操作訓練的大型、複雜虛擬仿真教學實驗項目和礦山虛擬實習環境,提高了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曙光煤礦:積極推進「110工法」助力安全生產
    「現在我們採用沿空成巷無煤柱開採技術,1570米的巷道,可多回收煤柱資源15萬噸,精煤回收按40%算,噸煤按1260元算的話,可以實現效益7560萬元。」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曙光煤礦生產技術科副科長段傑高興得說道。
  • 新疆煤監局助推「110工法」新技術落地
    原標題:新疆煤監局助推「110工法」新技術落地   新疆煤礦安全監察局注重科技創新,宣傳引導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對條件成熟的企業,結合煤層賦存、地質條件、自然災害等實際
  • 王家臣等:傾斜煤層頂煤放出體理論方程及異形等體特徵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原文連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789-019-00286-z創新點對比了不同工作面傾角條件下頂煤放出體形態,發現了工作面布置方向頂煤放出體具有異形等體特徵。
  •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我的煤炭網>新聞>綜合信息>煤礦知識>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煤安中心 發布日期:2020-10-01 11:54:06 新聞歸檔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
  • [公告]金瑞礦業:青海金石資產評估諮詢有限責任公司關於青海省西海...
    採煤方法與採煤工藝 1、採煤方法選擇 經過幾年的礦井建設,隨著工程進展,揭露煤層賦存情況比原勘探資料變化極大,針對柴達爾井田煤層實際賦存狀況以及西海公司多次召開的技術論證會結果和2007年11月17日《柴達爾井田90
  • 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從標準規範的「執行者」,到標準「制定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延長石油礦業公司積極參與起草中國煤炭學會團體標準的制定。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參與起草的《5G+煤礦智能化白皮書》於10月14日在ICT中國·2020中國高層論壇中的。延長石油礦業公司參與起草《智能化煤礦(井工)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和《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指標體系》的中國煤炭學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 中國唯一海底煤礦北皂煤礦將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
    據經濟參考報5月22日報導,在渤海之濱的山東省龍口市,工人正在將海底礦井下的採煤設備運出礦井,由於資源幾乎枯竭,開採成本過高,中國唯一海底煤礦——北皂煤礦,將於今年10月正式關停。 北皂煤礦是典型的三軟煤層,陸地區域煤炭儲量不多。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王宏偉——非靜水壓力條件下巷道圍巖破碎區應力分布特徵
    進入點擊PDF可下載全文1作 者 王宏偉1,2,張登強1,鄧代新1,姜耀東1,3,劉洋洋12單 位 1.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3研究背景 當前,隨著礦井開採深度的增加,巷道圍巖由於應力集中程度極高且分布極不均勻,變形異常顯著,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巷道坍塌、冒頂和
  • 動態P糖蛋白三維模型助研究阻止癌症復發化療技術
    現在,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MU)的生物化學家另闢蹊徑,為人體P糖蛋白(P-glycoprotein)構建了動態的三維計算機結構模型,使其能更直觀地顯示P糖蛋白的工作原理,這有助於改進阻止癌症復發的化學療法。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生物化學》雜誌的網絡版上。    P糖蛋白又被稱之為多藥耐藥性蛋白,很多化療藥物不起作用都與其有關。
  • 2020年煤礦三維通風仿真系統軟體與建模技術培訓
    所以,從科學合理通風管理考慮,煤礦需要配置通風系統仿真模擬分析平臺,通過建立全礦井三維通風仿真模型,來輔助礦井日常通風管理。二、建立礦井三維通風動態仿真模擬系統的作用和意義構建合理的礦井通風系統,就是利用通風動力,採取符合實際的礦井通風方式、礦井通風方法和礦井通風網絡,以最經濟的方式,向井下用風地點提供足量的新鮮空氣,保持井下工作環境溫度、溼度條件適宜,以保證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和並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並且要求在發生災害時
  • 處理上隅角瓦斯積聚的技術措施
    也可以在採空區邊沿設置縱向風障,控制風流不向採空區漏風,使風流基本上都由回採工作面通過,從而有效地阻止採空區的瓦斯向上隅角湧出積聚,工作面煤壁和採落煤炭湧出的瓦斯,由工作面風流衝淡;(2)高位鑽孔抽採及上隅角埋管抽放 由於瓦斯的比重比空氣輕,常常聚集在巷道頂部,採用高位鑽孔抽採及上隅角埋管抽放的方法可以將採空區湧出的瓦斯隨管道抽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