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礦業集團:全面邁進智能化礦山新時代

2020-12-06 金臺資訊

圖為淮北礦業集團楊柳礦1075智能化綜採工作面(陳磊 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三五」期間,淮北礦業集團認真貫徹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積極推進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從人工打眼、放炮、出矸石,到半機械化開採,到綜合機械化採煤,再到如今的智能化開採,淮北礦業集團煤炭開採方式不斷迭代升級。智能之「變」,正在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截至2020年10月份,淮北礦業集團累計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9個,電液控工作面31個,單井平均職工數由5年前的2400人,減至目前的1700人,人均原煤生產效率提高了200多噸,礦區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步入快車道,煤礦智能化開採水平位居安徽省煤炭企業前列。

回眸「十三五」,從量變到質變,淮北礦業集團的智能化開採之路並非坦途。

在推進智能化建設之初,習慣了傳統開採方式的一些幹部職工曾經也有過猶豫和彷徨,「淮北礦區地質條件複雜、開採難度大,機械化裝備剛適應就要上馬智能化,人員素質能跟上嗎?智能裝備能玩轉嗎?」

作為淮北礦業集團智能化開採技術「第一個吃螃蟹」的楊柳礦,他們用辛辛苦苦的汗水、實實在在的成效,證明了「智能化開採」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楊柳礦1075工作面是淮北礦業集團首個智能化中厚煤層工作面,建設之初,無任何經驗借鑑。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技術水平低的現狀,楊柳礦提高站位、把握時機,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抽調精幹力量,組建綜採智能化攻堅小組,舉全礦之力,讓綜採智能化在楊柳礦「落地生根」。

2018年5月3日,在淮北礦區開發建設60周年慶祝大會上,楊柳礦負責人向礦區5萬餘名幹部職工宣布:淮北礦業集團首個智能化工作面——楊柳礦1075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建成投產!

「1075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建成投產,標誌著淮北礦業集團煤炭開採正式進入了智能化模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楊柳礦分管採煤的副礦長張敏眼睛裡泛起點點淚花。

經過楊柳礦全體幹群的共同努力,1075智能化綜採工作面不負重望,月產最高達到18萬噸,正常條件下單產水平比機械化採煤提高30%,作業人數較以往下降30%,職工收入也提升了一大截。

就在楊柳礦智能化採煤技術取得突破的同時,遠在百裡之外的朔石礦業西部井綜採區,「90後」技術員韓飛正在為建設淮北礦業集團第一個薄煤層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忙碌著。在他看來,實現智能化開採已經是該礦生存發展的必然選項。

朔石礦業西部井作為高強度開採40多年的老礦,煤炭剩餘儲量多為厚度僅1.3米左右的薄煤層,用傳統方式幾乎無法開採,採煤工藝換檔提速迫在眉睫。

韓飛是一名地道的「煤三代」,擁有中國礦業大學雙學士學位。為確保淮北礦區首個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順利投產,他帶頭成立了「韓飛工作室」,攻堅薄煤層智能化開採技術。

經過專家和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2018年6月,朔石礦業西部井Ⅱ415薄煤層工作面智能化綜採機組順利運轉,並創下月單產突破6萬噸的紀錄。智能化開採技術讓淮北礦區4億噸的薄煤層資源重獲新生。

「我爺爺那會兒,一個炮採工作面要上60多人;我爸爸幹上了綜採工作面,一個班也得30多人;現如今,我玩的智能化採煤,兩三個人就可以操控整個工作面。」坐在智能化集控室裡的韓飛自豪地說,「相信用不了多久,煤炭開採會因其低勞動強度和高技術性而成為讓人羨慕的行業。」

目前,薄煤層智能化生產工藝已成功運用在朱莊煤礦、祁南煤礦等3家單位的5個工作面,最高日產超過3600噸,並具備月產10萬噸生產能力,生產效率提高了50%以上。

2019年,淮北礦業集團與四川航天成立聯合研發中心並籌建電液控維修中心,助力礦區智能化建設。韓飛因工作需要被調至安拆分公司龍湖修造項目部,參與電液控的研發與維修,開啟了人生的新徵程。

採煤智能化建設如火如荼,掘進系統卻因為智能化程度不高,成為阻礙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何以解憂,唯有創新。淮北礦業集團的技術人員大膽解放思想,引入地鐵隧道盾構施工工藝用於提升掘進智能化建設水平。

2019年11月,歷經數次技術溝通、交流,該集團與設備廠家聯合研發全國首臺大傾角礦用盾構機「淮盾1號」,在袁店二礦投入使用。

「淮盾1號」直徑4.88米、長84米,適應坡度±19度、重達530噸。設備集掘進、出渣、支護、除塵、導向等功能於一體,能夠實現掘、支、運等關鍵工序平行作業,大幅度提高掘進工作效率。

在袁店二礦井下-750米水平西翼軌道大巷,「淮盾1號」盾構機的刀盤在大功率電機的帶動下盤旋飛舞,瞬間將堅硬的砂巖割出18.69平米的圓形斷面,「肚」中的650毫米皮帶歡快地把落下的矸石從迎頭排出,各平臺上的職工平行作業,打錨杆、錨索、噴漿互不影響,硬巖施工是綜掘機的短板,而盾構機最喜歡的就是啃硬骨頭。

今年10月份,由工程處接手後的「淮盾1號」揚眉吐氣,在袁店二礦的全力配合下,單進創260米新高,日單進最高突破10米,在淮北礦區井下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為即將告別的「十三五」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盾構機這一創造性新工藝成功應用,對長距離開拓工程,意義重大。它的工作效率是綜掘機的2到3倍,從源頭上杜絕了粉塵的產生,解決了各工序平行作業的問題,安全、高效、環保,對於巖巷掘進是個跨越性進步,可有效解決我礦中長期接替緊張的被動局面。」袁店二礦礦長吳向前在談到「淮盾1號」掘進成效時,難掩激動的心情。

在大力實施盾構掘進工藝技術的同時,淮北礦業集團還在桃園煤礦Ⅱ1044機巷試驗綜掘機遠程視頻監控和控制功能,為智能化綜掘技術應用積累了經驗。另外,在孫疃礦1013風巷引入型號為EBZ260H的智能化綜掘機,實現了綜掘機位姿參數在線自動檢測、自動定向掘進、斷面自動記憶截割成形等功能,有效提升掘進智能化水平。

在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過程中,淮北礦業集團堅決摒棄「唯條件論」思想,旗幟鮮明提出「越是條件差越要發展智能化」的理念,堅持「以我為主,產學研為輔」的科技創新原則,緊緊圍繞制約淮北礦業集團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列出十大科技創新項目,重點在智能化煤礦開採工藝及裝備、智能化工廠工藝及裝備、信息化與網際網路安全提效等煤礦智能化建設方面加大研發力度,持之以恆破題攻關,推進「智慧煤礦」建設。

該集團還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按照「集團統籌、打造平臺;數據共享、優化流程;應上盡上、突出重點;便捷通暢、持續改進;一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持續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先後組織編制了《「十三五」兩化融合建設規劃》《2019年數位化融合創新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成立了以淮北礦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為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及使用管理工作。

2019年底,淮北礦業集團建成了以生產管理、人力資源、運營管控、財務共享四大專業應用平臺為主的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深度挖掘、共享交換、多維分析、決策支持等諸多功能,為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軟體和數據支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十三五」期間,淮北礦業集團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科技創新結出碩果,「智慧煤礦」成效彰顯。礦用無人駕駛電機車、地面智能選矸系統、配電室巡檢機器人、智能清掃機器人、選煤除雜機器人、智能搬運機器人、智能出爐機器人等一大批智能化裝備和技術如雨後春筍般在淮北礦區應運而生,帶來了生產工藝的革命性變革,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效率效益,更是將職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大幕將啟。嘗到智能化建設甜頭的淮北礦業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堅定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以智能化建設新成效,推進煤礦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譜寫淮北礦業集團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陳磊)

相關焦點

  • 浙交礦業以科技賦能開啟礦業「東海時代」
    11月17日至11月20日,這座「花園」礦山又以綠色開發、科技賦能的理念吸引了來自全國礦山、建材行業400餘位專家、同業學習考察,浙江礦業的「東海時代」正悄然開啟。「要打造成全省智能化礦山的標杆」喬龍德推薦的背後,正是浙交礦業對於科技賦能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年8月,公司通過構建一體化集成的監控系統DCS,以數字模演為基礎,集成管理設備的運行的智慧管控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對礦山生產、設備、能耗、環保、安全、銷售等多通道數據的記錄與分析,形成企業管理的資料庫,進而提升成本管控效果與生產效率。
  • 山東黃金集團計劃投資5億元打造「國際一流示範礦山」
    山東黃金集團計劃投資5億元,在三年內,將該集團旗下的三山島金礦打造「國際一流示範礦山」,引領國際智慧礦業和生態礦業發展。4月20日,山東黃金在濟南舉行了「國際一流示範礦山」的規劃方案國際研討會。山東黃金集團董事長陳玉民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示範礦山將建成可複製、可移植的樣板,未來,公司旗下其他礦山將結合自身實際,比照這個樣板進行改造。與會專家對這個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表示,「山東黃金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礦山』,這對整個中國礦業都是一個震動。中國是礦業大國,但不是礦業強國,目前迫切需要扭轉這種局面。」
  • 5G時代!中礦柏睿之於「智慧礦山」的高能操作
    一個「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總是伴隨著承上啟下的轉型與過渡。在上一個「信息化」時代的建設過程中,各類系統的建設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極大的提高了礦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但由於建設周期長,前後存在巨大的時間跨度、廠商不盡相同,導致各系統之間沒有互通性。具體表現為協議不同、數據格式不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進一步的智能化建設布下了障礙。
  • 山東黃金建設國際一流礦山 積極融入世界礦業舞臺
    中新網山東新聞4月30日電(記者 李欣)山東黃金正著力打造「數位化、智能化」金屬礦山建設運營新模式,瞄準全球礦業市場,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積極參與全球黃金資源配置。  4月29日,山東黃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玉民透露,公司生態化、智能化、數位化礦山建設縱深推進,正積極融入國際礦業發展舞臺。
  • ——對話亞特集團董事長、甘肅金徽礦業有限公司投資人李明
    金徽礦業公司的綠色礦山實踐經驗再次證明:只有創新理念,以超前的眼光高起點規劃、建設,才能打造出真正一流的綠色礦山。《中國礦業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甘肅亞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肅金徽礦業有限公司投資人李明。  《中國礦業報》:建成投產剛兩年的金徽礦業公司之所以成為當之無愧最「年輕」的國家級綠色礦山,關鍵在理念創新。金徽礦業公司的理念核心是什麼?
  • 953家國家級綠色礦山!2020年,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的關鍵一年
    2019年,綠色礦山建設有序推進,並取得階段性突破,2020年對於綠色礦山建設,將是更為關鍵的一年!早在2018年10月1日起,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等9項行業標準已正式實施。這是目前全球發布的第一個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標誌著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階段,將對我國礦業行業的綠色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 「花甲」礦山換新顏——中鋁礦業有限公司鄭州區域事業部綠色礦山...
    這裡是依著行政區劃綿延的礦山,這裡是新中國鋁業崛起的血脈,這裡是新時代生態文明的新樣板。  始建於1958年的中鋁礦業有限公司鄭州區域事業部,是中鋁礦業有限公司的第一座自建礦山。為這座60多年的礦山添彩的是,已累計治理和恢復復墾土地面積5200畝,昔日滿目瘡痍的荒山、廢棄礦坑,改頭換面,生機盎然。
  • 以先進理念建設一流綠色礦山——對話亞特集團董事長、甘肅金徽...
    金徽礦業公司的綠色礦山實踐經驗再次證明:只有創新理念,以超前的眼光高起點規劃、建設,才能打造出真正一流的綠色礦山。近日,通過與甘肅亞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肅金徽礦業有限公司投資人李明對話,深度解析如何以先進理念建設一流綠色礦山。問題:建成投產剛兩年的金徽礦業公司之所以成為當之無愧最「年輕」的國家級綠色礦山,關鍵在理念創新。金徽礦業公司的理念核心是什麼?
  • 呂臨能化公司:蹚出煤礦智能化新路
    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其根本是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動態預測等意義上的智能礦山,實現煤礦開採、運輸等過程智能化運行。
  • 山東黃金礦業(萊西)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國內首個地下礦山5G工業化...
    山東黃金礦業(萊西)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國內首個地下礦山5G工業化應用案例山東黃金礦業(萊西)有限公司,隸屬於山東黃金集團,於2006年10月11日在青島萊西註冊成立。其母公司山東黃金集團作為國有大型骨幹企業,黃金產量、資源儲備、經濟效益、科技水平及人才優勢均居全國黃金行業前列,2017年以來穩居中國第一產金企業,2018年成為世界黃金協會正式會員,位列全球黃金企業第12位。
  • 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山東黃金集團遞交生態礦業名片
    上證報訊(記者 滕飛)自提出「山東黃金·生態礦業」的綠色發展理念之後,山東黃金集團致力於打造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經濟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的綠色礦業。
  • 千行百業上5G│山東黃金實現國內首個地下礦山5G工業化應用
    後續,山東黃金萊西金礦、山東移動、華為等各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持續推進5G智慧礦山建設,力爭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智慧礦業的一顆璀璨明珠。圖:地面監控井下無人駕駛實時畫面圖:井下5G基站三方攜手 助力5G賦能智慧礦業山東黃金礦業(萊西)有限公司,隸屬於山東黃金集團,於2006年10月11日在青島萊西註冊成立
  • 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材料科技公司成立
    >   6月20日下午,安徽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召開創立暨第一次股東會議。集團公司黨委常委陸克從,礦業資源集團、合肥浦發建設集團、張莊礦負責人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礦業資源集團負責人主持。  安徽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材料科技公司由馬鋼礦業資源集團控股,合肥浦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參股成立。
  • 徐礦集團打造智能化礦山 探索綜採智能化穩產高效「金鑰匙」
    6月16日上午,江蘇省煤礦首個智能化工作面正式開採啟動儀式在徐礦集團張雙樓礦舉行。張雙樓煤礦74104工作面於6月10日實現了地面「一鍵啟停」的智能化開採系列功能,通過近期的聯合試運轉,已具備正式智能開採的條件。
  •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調研組蒞臨金徽礦業調研綠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12月17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志忠帶領調研組,蒞臨金徽礦業調研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亞特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張世新全程陪同並介紹有關情況。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金徽礦業實物地質資料巖芯館、科技指揮中心、尾礦庫、停機坪、1190主平硐口和金徽關愛員工公寓等處實地調研,聽取了關於金徽礦業綠色礦山建設、安全生產、規範管理、經營效益等方面的系統介紹,並就礦產資源勘查、企業生產經營
  • 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為鞏固綠色礦山建設成果,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中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礦業發展理念落實到規劃編制實施的全過程;二是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機制,構建完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利、應急、財稅等部門共同責任機制。
  • 礦山紅杜鵑 ——辰州礦業董事長李中平印象
    期間,一起分配來的年輕人大多離開了礦山,而李中平卻與辰州礦業從相識相戀到相依相知,礦山緣早已經深入骨髓,刻骨銘心了。 李中平從技術員幹起,風霜雨雪,摸爬滾打,一步一步成長為公司中層骨幹,進而成為掌控辰州礦業的高管。2012年,李中平被任命為辰州礦業總經理,2015年被選舉為公司董事長。
  •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是真懂行——採金山銀山造智能礦山
    今天,華為舉辦線上發布會,攜手夥伴針對礦業行業推出了全新的「智能礦山聯合解決方案」,利用一張網、一朵雲、一個平臺及來自夥伴的N種應用幫助礦業企業解決井上、井下和雲端的種種核心業務挑戰。可以看出,華為攜手其夥伴正在全面深入行業場景之中,可謂是向著「上天入地」的方向發展。
  • 煤礦智能化要不要都搞?怎麼搞?看完這篇文章恍然大悟!
    已形成國家和地方多層面同步推進格局目前,煤炭行業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前是以煤炭企業和裝備廠商自主推進為主,而今已進入國家和地方多層面同步推進的新階段。在國家層面,《指導意見》出臺前,對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推進已有跡可循。
  • 2020東海論壇-砂石行業智能化發展論壇順利召開
    由世邦集團、雲統科技承辦,踏歌智行、驚天智能、安百拓協辦的「東海論壇-砂石行業智能化發展論壇」順利召開。本論壇以「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展示了現代化智能示範生產線案例,包括巖鑿、數字礦山、5G、無人運輸、生產運營、智能管控、砂石產品品質檢測自動化等領域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