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之交是上海音樂廳戶外廣場最美的季節,一年一度的「銀杏音樂會」, 作為音樂廳「秋冬限定」的一道「招牌菜」,更是深受上海市民歡迎。
12月5日,「銀杏音樂會」如約而至,以「吟杏冬頌」為主題。坐在金色的銀杏樹下,踩著金色的天然地毯,豎琴演奏家陳妤穎、長笛演奏家富足、抒情花腔女高音王慧漪同臺,用音色最美的樂器——豎琴、長笛,與最美的人聲——女高音對話,奏響了最美的「冬日序曲」。
在孟德爾頌《春之歌》、德彪西《小船》、聖-桑《天鵝》、舒曼《夢幻曲》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曲目裡,現場觀眾如痴如醉。陸女士帶著正在讀一年級、學過兩年鋼琴的女兒,從楊浦區趕來了現場。
「今天的音樂會很適合銀杏的氛圍,笛子是金色的,豎琴也是金色的,音樂非常柔美、非常好聽。」在戶外的銀杏樹下舉辦音樂會,陸女士感慨,主辦方很用心,「讓喜歡音樂的人走進來免費欣賞音樂,讓文化真正融入大眾,很特別,很美好。」
韓女士也特地從楊浦區趕來了現場,她也是「銀杏音樂會」的老觀眾。
「今年疫情,還能順利舉辦音樂會,太不容易了!」能在美麗的銀杏樹下欣賞音樂會,韓女士的語氣裡,有著掩飾不住的開心,「今天的曲目選得非常好,短小精悍,而且都比較經典,大家耳熟能詳,聽下來感受很不錯。」
譚女士從虹口區趕過來,學過四五年鋼琴的她經常去音樂廳,但在戶外聽音樂會,還是第一次。
「室外很有趣,而且感覺是科普性質的,跟平常的音樂會不太一樣,跟秋景結合起來很有意義。」她說。
「銀杏音樂會」誕生於2013年,每一年,上海音樂廳都會策劃不同主題的音樂會,打造全新的「環境音樂」,讓市民在自然景觀與音樂的結合裡,感受溫暖與詩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