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鯊魚,相信很多人的腦海中閃過的第一畫面十有八九一定是這樣的:

如果投票評選出一個人類對海洋生物認知的危險信號,那麼,鯊魚的背鰭毫無疑問會位列其中、甚至高居榜首。
1975年的美國海灘因為一部好萊塢電影的上映導致遊戲大幅度減少,而這部電影,正是史匹柏的成名經典作:大白鯊。
危險,似乎是人類對鯊魚的第一認知。然而,對於諸多海鮮達人而言,鯊魚,可不只是用來嚇人的,同樣是一道美味的海鮮。當然,今天鮮食達要介紹的,卻不是眾人皆知的魚翅,而是……
這道色澤誘人的菜中使用的海鮮,便是許多人聞之色變的「鯊魚」,學名:條紋斑竹鯊。當然,如果你在閩南地區的水產市場這樣問,恐怕沒多少人會知道你想買的究竟是什麼,因為當地人稱這種鯊魚一般會叫另外一個更加通俗的名字:狗鯊。

在閩南地區廈門、東山島等地,至今仍有不少關於狗鯊的傳說和諺語,在早些時候,因為狗鯊的價格便宜,廈門人就有「貪俗呷狗鯊」的俗話,意為貪便宜就吃狗鯊,形容當時只有窮人才吃這種魚。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認知的提升,長相略顯奇特的狗鯊因其營養價值以及食療作用,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水產藥用與烹飪知識》關於狗鯊的記載:「性味甘、溫。肉、肝:健脾補氣。油:防腐解毒。用途:用於外痔,水火燙傷止痛,夜盲症等。」
另外,狗鯊肉嫩皮滑骨脆,隸屬軟骨魚綱,食用狗鯊並無魚刺卡喉之虞,它的大部分骨頭,軟脆有嚼勁,是真的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