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作為一個濱海之城,同時臨近中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食物方面必然是少不了海鮮的。
清代百科全書《清稗類鈔》:
「寧波人嗜腥味,皆海鮮」。
寧波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浙菜的一脈,主打的就是寧波海鮮。
今天不介紹寧波的美食,先帶大家了解下寧波魚市場最常見還有當地人最喜愛的幾種海鮮魚類
龍頭魚
寧波人習慣稱其為蝦潺。因口感鮮嫩像豆腐,又俗稱「豆腐魚」,被譽為「一條嫩過豆腐的魚」,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還因其通體晶瑩潔白,呈半透明狀,更有「東海小白龍」的美名。蝦潺通體水靈靈、白嫩嫩,肉質軟、含水高,不易貯存,多用來曬鯗(xiǎng,魚乾的意思)。無緣鮮品者,可試其幹品「龍頭鮳」。在寧波人喜愛的「鹹下飯」中,頂有名的是黃泥螺(泥螺也是寧波有名的海鮮,後面咱們放到美食篇裡面介紹)、龍頭鮳、鹹蟹、鹹鰳魚這四隻「塞飯榔頭」。
白帶魚
「寧波市民買得最多的十大水產品」中,帶魚連續10多年拿下第一。寧波帶魚的口碑,是吃貨們口口相傳下來的。印度洋和南海過來的帶魚,魚眼的眼白部分是黃綠色的,背上有珠狀骨核,而且個頭都比較大,其滋味遠遜寧波帶魚。在以前,帶魚是無法養殖的,你能吃到的帶魚,絕對都是野生的,不過現在寧波舟山漁場也在研究人工養殖帶魚的技術,用不了多久養殖帶魚就會走上中國人的餐桌了
大黃魚
大小黃魚,可謂全國有名,但是見得人少,吃的人也不多。大黃魚並不大,圖片中就可以看到。在寧波人家的飯桌上,自古是少不了大黃魚這道菜。鹹齏大湯黃魚和黃魚鯗,算是代表作。舊時在滬甬等地,將金條稱呼為「大黃魚」「小黃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黃魚的推崇程度。色澤亮黃如金、魚肉細若精瓷的大黃魚,味雖美,性子倒也隨和,或清蒸,或紅燒,或醋溜,或制鯗,樣樣皆可。
小黃魚
小黃魚的體型,介於大黃魚和梅童魚之間。不同地理群體的顏色,會有一些差異,像總體以身體金黃、口部鮮紅為佳。關於其滋味,有寧波老話為證:「清燉小黃魚,好比白斬雞」。(劃重點,小黃魚適合清燉)與大黃魚是同屬石首魚科的不同魚類,目測法:大黃魚,個頭大,尾柄長(為高度的3倍多),鱗較小、頭大、口斜裂、眼大,上下唇不等長;小黃魚,體背較高,鱗片圓大、尾柄粗短,口寬上翹,眼小,上下唇等長。(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區分,這裡可以參照上下圖對比下)
梅童魚
頭大而鈍圓,額頭突起,頭部約佔全身1/3,俗稱「大頭寶」。梅童魚肉質極嫩,多為清蒸或加鹹齏放湯;紅燒以及香煎,實屬暴殄天物。作家王寒女士在《無鮮勿落飯》一書中寫梅童魚:「剛起捕不久的梅童魚,眼睛鋥亮,透骨新鮮,用以清蒸,加上紹興黃酒、薑絲,再撒點鹽,其味之鮮、肉質之細嫩,吃到嘴裡好像馬上會化掉,那種鮮,好像直接從海裡蹦到餐桌上來似的。」
赤魟
俗稱黃夫魚、老闆魚。見慣淡水魚的朋友,初見此魚是不是感覺怪怪的,甚至懷疑這是魚嗎,這能吃嗎,放心,能吃。此魚體盤平扁,尾部細長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鋸齒狀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蜇後引起劇烈腫痛。因此,漁家和海釣者須特別提防。黃夫魚的肌肉,天然帶有氨味,是一部分人的大愛,也是另一部分人的噩夢。因此,買來後,最好用冷水加以浸泡。寧波人作興將黃夫魚切塊後,配合白菜幫子一起做羹,加入大量食醋,味甚美,魚肉鮮嫩,猶如豆腐。
銀鯧
俗稱鯧鯿魚。《清代寧波府志》提到銀鯧:「身扁而銳,狀如鏘刀,身有兩斜角,尾如燕尾,細鱗如粟,骨軟肉白,甘美,春晚最肥。」新鮮的鯧魚,白色的腹部如絲綢兜肚,滑溜溜、光閃閃,又被稱為白鯧。因其扁平闊大、肌間刺較少,特別適合孩子食用。但鯧魚一定要趁熱吃,放涼後,腥味較大。
綠鰭馬面魨
因其皮膚強韌,須先剝皮才可食用,故俗稱剝皮魚、橡皮魚。剝皮魚在厚皮剝去後,露出細嫩鮮美的白肉,清蒸、紅燒、放鹹齏湯,都饒有滋味。尋常的做法,也能吃出了家的味道。其肉質結實,與大黃魚一樣為特殊的「蒜瓣肉」。除鮮食外,經深加工可製成美味烤魚片。
海鰻
形如蛇、嘴如狼,為底層兇猛肉食性魚類,看其滿口獠牙,可知絕非善類。腥味較重,除清蒸外很少鮮食。西北風天裡,做成寧波人愛吃的新風鰻鯗,最是合適。臘月鰻鯗香。新風鰻鯗是寧波人過年餐桌上根深蒂固的一道美食,每年的臘冬是捕撈海鰻的旺季,此時又吹西北風,空氣寒冷乾燥,「新風鰻鯗」故而得名。上品的鰻鯗色澤透亮,油潤而熠熠生光,蒸來吃有種肥雞的口感。海鰻可以在乾貨市場購買,可以長期存放,可以買來送朋友嘗嘗
大菱鮃
俗稱多寶魚。祖籍大西洋,原產地就是英國,是英國國宴用魚。1992年,雷霽霖院士從英國引進多寶魚,在中國沿海推廣養殖,成為海水養殖的重要對象,目前國內的產量已超過了原產國英國。做法以蔥油居多。魚鰭富含膠質,特別好吃。
篇幅有限,今天先介紹這十種常見的海鮮,更多的海鮮,希望你能來寧波的海鮮市場逛一逛,品種夠多,價格也不貴。最後寧波歡迎你,來的都是客,寧波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