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3月19日電(李家林)輝煌的沒落,總是比輝煌的鑄就來得更加容易。對於地處安徽北部的亳州市蒙城縣而言,同樣概莫能外。
從早間籍籍無名到聲名遠播的國家級汽車交易中心,蒙城縣花費了十多年時間,但之後短短幾年間,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該縣汽車產業迅速被潮水淹沒。
正當不少人扼腕嘆息之時,卻驚喜地發現,潮水過後,該縣汽車產業近年來卻悄然壯大,成為安徽省汽車產業布局中重要的一環。
日前,人民網安徽頻道來到該縣走訪,發現蓬勃向上的草根力量,讓這個縣城汽車製造之夢漸行漸近。
小縣城有國家級汽車市場
對於不熟悉蒙城的人而言,若非身臨其境,很難想像一個縣城,會「藏」著氣勢恢宏的現代化汽車製造企業,還「藏」著數百家與汽車相關的企業。
在蒙城縣汽車產業園區,寬敞的道路兩邊,汽車企業鱗次櫛比。在蒙城縣居民眼中,蒙城汽車市場其顯赫的過去不可小覷——這裡曾是皖北最大的汽車中心批發市場,是繼上海、天津、大連、長春、廣州之後的第六個國家級汽車市場,曾是全國唯一設在縣城的國家級汽車批發市場。
作為農業大縣,蒙城是如何和汽車產業結緣?時光回溯到1985年,當時的蒙城縣物資局靠著「找關係」、「以物換物」,將當年全省計劃內分配的200輛中型卡車中的一半運至蒙城。沒想到的是,僅一天時間,這100輛中型卡車便銷售一空。
從這100輛汽車開始,蒙城縣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瞄向了汽車貿易行業。蒙城縣不通鐵路,水運也不發達。然而,歷經十多年的經營,蒙城縣的汽車貿易成了全國中型卡車的「風向標」。山東、河南、江西,全國許多地區的顧客在蒙城購車後,不但成了回頭客,並帶著更多客戶湧入市場。蒙城汽車市場一度成為全國中卡車的晴雨表,在客戶心中形成買車到蒙城的思想意識。
當地人曾有一句豪言:「當時,平均算下來,安徽省要是賣出4輛車的話,裡面肯定有蒙城賣出的一輛。」
草根力量推動汽車產業升級
時光如刃,市場無情。在蒙城縣汽車貿易紅火的背後,卻潛伏著深層的危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靠攏,蒙城縣的汽車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銷售量和效益連續數年下滑。汽車產業成為蒙城人心中的痛。
市場可以沒落,蒙城縣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關於汽車夢想,特別是民間草根力量,在市場的大潮下,隨潮流湧動。
將鏡頭拉回眼前。在蒙城縣汽車產業園區,一家汽車企業的董事長馬洪偉一家人與人民網安徽頻道談起企業發展史。
1986年,年僅18歲的馬洪偉進入蒙城當地一家汽車企業從事後勤工作。市場大潮襲來時,為了養家餬口,馬洪偉投身汽車維修。他的妻子說,剛從事汽車行業時,冬日夜裡一個電話,馬洪偉立刻爬起趕到現場,在冰天雪地裡鑽入車底,等汽車修好了,身上也有冰渣了。
歷經多年發展,馬洪偉創辦的宏振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宏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先後入駐該縣汽車產業園區內,已成為跨維修、整車銷售等為一體的大型企業,已成為該園區重要支柱。
在這個園區內,還有不少與馬洪偉一樣的企業家,細細分析,這些企業家創業模式如出一轍:他們以前都從事汽車產業,當大市場大潮襲來時,他們沒有離開,而是先從最基層做起,積累經驗和資金,一步步沿著行業的產業鏈攀登,最後成為推動該縣汽車經濟的重要力量,也成為蒙城縣汽車產業重現輝煌的希望。
汽車城,蒙城孜孜以求的藍圖
這些年,蒙城始終保存好存量資產,始終呵護好發展環境,夢想著有一天能重現當日輝煌。好消息終於到來,由於草根力量的自我驅動,蒙城已形成較為完成的汽車產業鏈,江淮汽車與位於蒙城的安馳達成協議,江淮安馳已經落戶蒙城。
「江淮安馳是我組重點打造的龍頭企業,蒙城始終把江淮安馳作為1號工程來抓。」亳州市委常委、蒙城縣委書記袁方說,投資13.8億元的江汽集團蒙城新基地暨年產15萬輛微車生產線項目正式投產,實現瑞風M3下線、帥鈴X上市,力爭實現產值30億元。
馬洪偉等眾多本土企業家也抓住機遇,紛紛成立企業投身汽車生產配套工程。袁方說,投資25億元的江淮安馳零部件供應巢項目已開工建設,擬進入零部件供應巢的40多家企業將逐步通過江淮集團的質量評審,有序入駐。除汽車零部件供應巢外,鑫元汽車零部件生產、大洋汽車零部件、江淮格爾發重卡4S店等項目落戶蒙城經濟開發區;
外有江淮大力支持,內有草根蓬勃發展,蒙城正努力打造皖北地區最大汽車產業鏈,百億元汽車產業呼之欲出。
如果蒙城能夠搶抓機遇重塑昔日輝煌,必將給不少曾經輝煌而今沒落的縣城帶來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