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年級時,陪去上科學課,老師講飛機的飛行原理,講到「伯努利原理」,老師為了讓孩子記住這個理論,就用了「不努力」來調動課堂氣氛。
近來翻看數學與物理,又翻到「不努力」同學,沒想到,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
伯努利家族是科學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家族,在數學和其他科學領域誕生了十多位著名的人物。
「伯努利原理」還好說,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可以拿來教教小孩子,也很容易懂。
飛機能飛起來的「不努力原理」
可是,上過大學的朋友一定對「伯(貝)努利微分方程」和「伯(貝)努利雙紐線」恨得牙痒痒的。
還有一個埋得比較深的叫「洛必達(洛畢塔)法則」的,學起來也是很頭痛。
沒錯,這些傷腦的玩意兒全是伯努利他們家幹的。
基本上是這三個傢伙搞的事
伯努利家族這幫小子還真是以「不努力」就能成功而聞名,他們家族有數位天才,在多個領域都能達到極高成就,約翰第三在13歲就達到了博士的程度,雖然他14歲才正式拿到碩士文憑。
伯努利家族
你一直不成功,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因為你再努力也是「白努力」!
這個原理後人學習概率時終於發現,「不努力」家族很早就有所發現。雅各布第一同學提出過「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穩定在概率附近"。
這話說得太專業了些,後人不斷發展研究,終於形成了一項定理,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二項分布」,又或「零一分布」、「兩點分布」。人們為了紀念雅各布第一,就以他們家族來命名。
我嚴重懷疑是最終總結出這個定理的數學家證明了,再怎麼努力,他也無法靠此理論出名,與其「白努力」的話,不如把名頭讓給「不努力」家族好了。所以這項定理就被叫成了「貝努利試驗」或「貝努利分布」。
話說,這「貝努利試驗」是這麼說的:
伯努利試驗(Bernoulli experiment)是在同樣的條件下重複地、相互獨立地進行的一種隨機試驗,其特點是該隨機試驗只有兩種可能結果:發生或者不發生。我們假設該項試驗獨立重複地進行了n次,那麼就稱這一系列重複獨立的隨機試驗為n重伯努利試驗,或稱為伯努利概型。
此處省去一堆文字和公式,說結果:
伯努利定理
看推論:
我們假設你努力一次,成功的概率是p=50%,當你努力過10次都沒有成功,第k=11次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計算一下:
概率=0.5*(1-0.5)^10=0.05%
也就是說你努力過10次都不成功,第11次想成功等於白日做夢!
成功與努力的關係
這是什麼鬼?有懂的大神來解解惑,在線等!
要不,我還不如洗洗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