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2020-12-09 二三裡資訊重慶

從感情上不願意相信隨機突變能產生複雜的結構,是攻訐進化論最常見的原因。

比如許多人看到眼睛的解剖結構都會不由自主地問:什麼樣的突變能從從零開始,把頑肉改造成這樣精密的光學系統?

人眼球的解剖

這種困惑首先來自一種誤解,即認為感受光刺激是一種「特異功能」,感光細胞和普通細胞有巨大的差異——其實不然,任何生物需要感受光刺激,只需富集色素即可,不同的色素會吸收不同頻率的光,將其轉變為化學能。

比如人眼的視杆細胞就用視紫紅質感光,甚至可以在黑暗處捕捉到單個光子;而視錐細胞用三種不同的色素構建了三原色的彩色視覺。

人眼的感光細胞,相比普通細胞,它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有厚厚一大摞膜結構,上面滿是感光用的色素

另一個最常提到的例子是眼蟲。這類單細胞生物屬於古蟲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既能光合作用也能主動攝食,它們的鞭毛基部粘有一小團類胡蘿蔔素——自然界最常見的色素——受鞭毛遮擋,這團色素會因為不同的朝向吸收不同劑量的光能,反饋為鞭毛的擺動方向,最終幫助眼蟲遊向光亮的地方,促進光合作用。這個功能非常類似眼睛,所以那團類胡蘿蔔素就被稱為「眼點」。

三隻眼蟲,綠色的膠囊狀小顆粒是葉綠體,白色的卵狀大顆粒是光合作用積累的澱粉,紅色斑點就是眼點

其次的一個誤解,是認為「人進化出了人的眼睛」,然後質疑人眼周圍是毫不透明的肌肉和骨骼,不可能突變出光通路需要的透明組織,但眼睛的進化歷史要遠遠長於人類這個物種的進化歷史,甚至長於脊椎動物的進化歷史——在遺傳學和發育學的研究中,我們找到了一些關鍵的基因,比如 PAX6 基因。

這個基因源自所有兩側對稱動物的共同祖先,在神經系統和眼睛的發育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而且高度保守,哺乳動物的 PAX6 基因可以在昆蟲身上發揮一樣的功能,這意味著動物界 30 多個門的眼睛在進化的極早期有相同的來源:一個覆蓋色素的凹陷,並沒有成像功能。

扁形動物門的三角渦蟲,它的眼睛非常接近我們共同祖先的眼睛:就是兩個鋪有色素的凹陷,一些神經細胞伸入凹陷,感受光刺激引發的化學反應

左邊是我們看到的圖像,右邊是三角渦蟲看到的圖像

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凹陷不但能保護脆弱的色素,更能大致區分光線的來源,這對趨利避害很有幫助。在此基礎上,動物界用 5 億多年的時間,平行發展了 40 到 60 個譜系,進化出了許許多多更加精緻複雜的眼睛,尤其是脊索動物門的脊椎亞門、軟體動物門的章魚目和節肢動物門的昆蟲綱,代表了視覺進化的三個頂峰——當然,也共用著高度相同的 PAX6 基因。

章魚目,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折射單眼

昆蟲綱,雄性四節蜉蝣的三隻反射單眼(淡藍色)和四隻折射複眼(橙色和褐色)

問題集中於脊索動物門,我們眼睛的早期形態在文昌魚身上體現得最多,也研究得最充分——文昌魚雖然被稱為「魚」,但它屬於頭索亞門,遠比魚所在的脊椎亞門更接近脊索動物門的祖先,是難得的活化石物種。

文昌魚,箭頭所指的小黑點是「額眼」

文昌魚身體含水量很高,非常透明,有一條捲入體內的神經索貫穿頭尾,這條神經索兩側分布著許多感光細胞,其中含有視黑蛋白,對藍光敏感。而脊椎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索,在胚胎發育上也都源自這條捲入體內的神經索,只是發達得多。視黑蛋白在我們身上與生物鐘的晝夜節律有關。

妊娠四周的人胚胎,背部的細胞(神經板)正在向內卷(藍色),它最終將會發展為中樞神經系統

特別的,在文昌魚的神經索前端背面,受 PAX6 基因控制,還有一個較大的帶色素的杯狀凹陷,裡面分布了兩列感光細胞,我們稱為「額眼」(Frontal eye)。這個結構與我們的雙眼在進化上同源,其中的感光細胞與我們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同源,帶色素的凹陷與我們的視網膜上皮同源。

文昌魚的幾組感光器官,包括額眼(Frontal)、板層小體(lamellar body,可能與我們的松果腺同源)、約瑟夫細胞(Joseph Cell)和背單眼(dorsal ocelli)

也就是說,脊索動物的眼睛在進化早期隨著神經索的發育捲入了體內,不再暴露於體表,但當時的組織高度透明,原始的眼睛在體內仍可以感受光刺激。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這個內卷還反轉了眼睛,使得左邊的感光器官要穿透組織看右側,右邊的感光器官要穿透組織看左側。脊椎動物的早期胚胎中也是一樣,即將發育為眼睛的凹陷來自內卷的神經管,左邊朝右,右邊朝左。

神經板內捲成神經索,外層藍色代表體壁;內層淺藍色管道代表捲入體內的神經管,將來發育成中樞神經系統;橙色代表神經管兩側將要發育成眼睛的凹陷

通過對脊椎動物胚胎發育的進一步研究,比如對斑馬魚胚胎發育的研究,我們發現,隨著組織越來越不透明,脊椎動物再也不能左眼看右,右眼看左,這對將要發育成眼睛的凹陷還要再次翻轉,而且隨著翻轉程度加深,一部分體壁上的細胞會填入凹陷,發育為角膜、玻璃體、晶狀體等屈光結構。

斑馬魚胚胎中眼睛的發育歷程,上方為顯微照片,下方為示意圖,可見原本朝向左側的凹陷逐漸翻過來朝向右側,捲成碗狀,同時開口處的細胞移入碗中,發展為晶狀體等屈光結構

到此為止,脊椎動物的眼睛進化就大局已定,更複雜的眼睛,比如人眼和鷹眼,都只是在這個結構上細節修飾,無法掩蓋一個巨大的問題:

我們的眼睛本來用於穿透組織觀察身體另一側的光線,第二次翻轉也只是將錯就錯,所以現代脊椎動物的視網膜仍然尷尬地「長反」了——外界進入眼睛的光線,先要穿過密密麻麻的血管、神經細胞、感光細胞的細胞核,最後才抵達觀光細胞的色素部分。

光從左側進來,但我們的感光細胞卻朝向右側,完全顛倒了

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除了降低解析度,神經細胞穿出眼球的地方(即第一張圖中的視神經乳頭)無法覆蓋感光細胞,會形成一個盲點;感光細胞也很容易與視網膜上皮分離,頭部創傷常造成視網膜脫落——這都再一次印證了進化的普遍規律:新結構都來自舊結構,不能憑空出現。

作為比較,軟體動物門的眼睛進化就幸運得多,它們沒有神經板內卷的發育歷程,視覺凹陷一直暴露於體表,其進化歷程就更加方便直接:隨著凹陷程度加深,順利地發展為小孔成像,進而發展出晶狀體,乃至虹膜和角膜等結構。這一系列過程都保留在軟體動物不同的類群中。

鮑魚屬腹足綱古腹足類,它們的眼睛就是一對柄端的凹陷

鸚鵡螺屬頭足綱鸚鵡螺亞綱,它們的眼睛是一個水室,用小孔成像模糊分辨輪廓

蝸牛屬腹足綱異鰓類,它們的眼睛封閉起來,充滿透明組織,可以更好地屈光

鳳眼螺屬腹足綱新腹足類,它們的眼睛有晶狀體,可以更清晰地成像

章魚屬頭足綱蛸亞綱,它們的眼睛在解剖上酷似人眼,但更加合理,沒有視網膜長反的缺點

軟體動物門豐富多樣的眼睛體現了不同程度的進化壓力對視覺系統的塑造,越是生活環境複雜,運動活躍的類群,其眼睛結構也越複雜,這個從比較解剖學建立起來的進化路徑是反擊神創論的經典案例——遺憾的是在媒體宣傳中出了偏差,常常被誤解為人眼的進化歷程。

人眼(左側)和章魚眼(右側)的解剖比較,章魚眼的感光細胞(1)朝向光源,不被神經(2、3)遮擋,也沒有盲點(4)

而節肢動物則糟糕得多——它們沒有採取加深凹陷提高聚焦能力的進化策略,而是簡單粗暴地增加眼睛數量,用眼睛陣列提高視力,結果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複眼。

這種眼睛缺乏調焦能力,幾乎不能分辨細節。但好在對動作非常敏感,昆蟲的複眼可以分辨每秒 240 幀的動畫,是人眼的 10 倍;而且常常有豐富的色覺,比如多數昆蟲都能看到紫外線,蝴蝶有五原色視覺,螳螂蝦有 12 原色視覺。

從早期的色素凹陷開始,比較兩種不同的進化途徑,上方是軟體動物的晶狀體單眼,下方是節肢動物的複眼

左側是虻的複眼,由上萬個小眼組成;右側是 5 億年前的複眼化石,有大約 3000 個小眼

左邊是我們看到的夜景,右邊是蛾子看到的夜景

螳螂蝦的彩色視覺集中在複眼中間的數列單眼上,其中有 12 種感光細胞,但由於神經系統太簡單,它們的綜合色覺還不如人類

最後,動物界的眼睛極其豐富,除了上述三種經典類型還有許多其它模式,比如扇貝的眼睛不採用凸透鏡折射,而使用凹面鏡反射,但由於篇幅的關係,這裡不加贅述。

扇貝,每個藍色的小珠子都是一隻眼睛,其中有凹面鏡成像,解析度很低

箱水母不是兩側對稱動物,但它們也獨立進化出了眼睛:身體周圍有 4 個感覺棍(rhopalia),每個感覺棍上有 6 隻眼睛,其中兩個是凹陷,兩個是狹縫,還有兩個帶有晶狀體的複雜眼睛,分別向上向下看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達爾文的困惑:生物的眼睛是如何進化出來的?
    作者:大臉菌作為面部之首,眼睛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崇拜的對象,許多教徒甚至用它來攻擊科學。他們無限放大眼睛的神秘,否認眼睛的進化規律。作為進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奇蹟,動物眼睛的進化也曾讓達爾文一再感到困惑。他在《物種起源》中甚至提到,眼睛簡直是自然界無與倫比的設計,他甚至覺得眼睛的形成很難用自然選擇來解釋。
  • 複雜器官眼睛的出現、不能生育的螞蟻,進化論是怎麼合理解釋的
    繼續來讀《進化》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來看看,兩個看似難以解答的問題,進化論到底是怎麼來解釋的。首先,咱們說一下眼睛的出現。眼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在眼睛周圍有負責調節焦距的肌肉,透明的角膜和晶狀體負責成像,而穿過角膜和晶狀體的光線在視網膜上被感光細胞接收,轉化成為大腦可以理的信號。長久以來,人們認為這樣複雜的結構難以通過進化出現,因為在中間階段,也就是眼睛還像是個半成品的階段裡,是完全沒有用的,當然會被自然選擇淘汰掉。
  • 窺探宇宙的能力——眼睛的進化史
    每個器官都有其悠久的進化歷史,但是其中一種感官卻很獨特,那就是眼睛,其結構就像一臺精密無比的儀器,眼睛的每個組件都像是精心設計在一起,與其說是一步步進化而來,更像是一次組裝好的。於是,眼睛也成為了神創論者在19世紀一直抨擊生物進化論的有力武器,他們認為眼睛這麼精密的器官一定是出於上帝之手。
  • 窺探宇宙的能力——眼睛的進化史
    每個器官都有其悠久的進化歷史,但是其中一種感官卻很獨特,那就是眼睛,其結構就像一臺精密無比的儀器,眼睛的每個組件都像是精心設計在一起,與其說是一步步進化而來,更像是一次組裝好的。於是,眼睛也成為了神創論者在19世紀一直抨擊生物進化論的有力武器,他們認為眼睛這麼精密的器官一定是出於上帝之手。
  • 複雜的眼睛是反對進化論的證據?其實它恰好反映了進化的粗糙
    甚至有很多反進化論者和傳教者會把眼睛單獨拿出來說事,證明眼睛這麼「神奇而複雜」的器官不可能是進化出來的,只有可能是「某個什麼人」設計出來的。哺乳動物們幾乎都是色盲或半色盲,而我們靈長類的祖先因為在樹上生活,必須要有辨別果實是否成熟的能力,因此又重新「撿」回了色覺,把已經退化的能力又再次進化了出來。因而眼睛就展現出構成與功能矛盾的特點。
  • 死亡是怎麼進化出來的?一本書揭秘生命進化的奧秘
    我們都覺得,物種進化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活下去。但在這本《生命進化的躍升》中,卻發現了很多難以理解的現象。一些已經陪伴了我們數百萬年的屬性,看起來似乎並沒什麼好處:熱血,有性生殖,甚至死亡也是生物自主選擇的結果......
  • 寒武紀大量生物爆發,眼睛也從那時突然出現,進化論該如何解釋
    從前,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是如何而來,人類又是怎麼出現的。但是,自從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之後,世界上的一切好像都有了具體的脈絡。
  • 進化論遭質疑?達爾文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進化論解決眾多生存問題
    達爾文去世界各地觀察物種的形態,對整個生物圈中的各個物種進行研究,總結出一套比上帝創造論靠譜的進化論,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演化論。在達爾文進化論站穩腳跟後的當代,大眾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解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問題。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說法,那麼進化論的價值遠遠被人類大眾所高估了。
  • 5000萬年來,人類在不斷進化,為何眼睛卻毫無進化痕跡?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視覺能力讓人類可以看清這個世界的五彩斑斕,那麼,人類的視覺能力又是如何出現的呢?為了解答這個謎團,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近日和德國、法國的科學家們一起,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發現我們的眼睛,竟然和5000萬年前相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 眼睛進化秘密揭示 達爾文進化論遭強力挑戰(圖)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反駁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論,最近,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眼睛進化的秘密,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提出了有力挑戰。科學家們發現,眼睛中感光層的光敏細胞是從我們祖先位於腦中的光敏細胞進化而來的,而非物競天擇。
  • 研究揭示比目魚眼睛進化方式
    原始比目魚的化石圖片來源:Matt Friedman 大比目魚、舌鰨魚和比目魚不僅僅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在進化生物學領域 與大多數脊椎動物不同,比目魚的身體極不對稱,因為它的兩隻眼睛都長在身體同一側。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對稱性是比目魚適應海底生活的一種策略,因為它們的身體只有一面暴露在捕食者的威脅之下,而另一面則貼著海底。 但是這種適應是如何形成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解開其中的秘密。
  • 眼睛的進化史,色盲色弱可能反而是一種進化優勢
    生命是神奇的,組成一個生命體的每一個組織和器官都是神奇的,而其中最為神奇的就是眼睛了。眼睛讓我們領略五彩斑斕的世界,我們甚至不敢相信如此神奇的東西竟然是我們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生命的演化,最具有說服力的觀點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了,然而就算是達爾文也曾經說過,眼睛的起源難以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
  • 人類還在進化:藍色眼睛就是最好的例子
    人類停止進化了嗎?顯然沒有,反而進化的越來越高級。以下五種跡象就表明人類仍然在進化:喝牛奶從歷史角度來說,當人類斷奶時,負責人類消化乳糖能力的基因就已經關閉。但是當我們開始馴化奶牛、綿羊和山羊時,能夠喝奶成為了一種營養優勢。那些因出現基因突變而能夠消化乳糖的人們能夠更好的傳遞基因。
  • 關於眼睛的未解之謎!達爾文承認:眼睛是進化論的禁區!無法解釋
    #我們因為眼睛,才能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五彩繽紛,就連進化論學說的創始者達爾文都在《物種起源第六章理論的難題》中說:眼睛有調節焦距、允許不同採光量和糾正球面象差和色差的無與倫比的設計,我坦白地承認,認為眼睛是通過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假說似乎是荒謬可笑的。
  • 龜殼是怎麼進化來的?
    但是,你知道烏龜的殼是怎麼來的嗎?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在天神宙斯和赫拉結婚的時候,赫耳墨斯邀請了所有的動物,大家都去了,唯獨烏龜缺席。事後問它為什麼不來,烏龜所給的理由十分無禮,說它不喜歡交際,更喜歡宅在家。赫耳墨斯一怒之下,發出惡毒的詛咒,讓它縮頭縮腦做一輩子的「房奴」。
  • 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綠毛蟲是這麼進化成鐵甲蛹的
    由於小編之前已經寫過幾期這樣的文章了,總有人評論,這中間的這種形態,我怎麼沒見過呢?小編在此重申一遍:這些僅僅表示神奇寶貝的進化過程,只是進化過程,中間的這種形態是不存在的!注意一下純屬娛樂,請勿當真!
  • 為何很多動物的眼睛在夜晚會發光,是不是比我們人類要進化的更強
    隨著數萬年的進化,目前動物世界已經進化出了10種以上的動物視力系統,而且每一種系統都可以很好的去適應它們所處的環境,有的動物的眼睛為了更好的適應黑夜,還能夠在夜晚發光。 雖然我們人類的肉眼在夜晚的情況下看不清楚東西,其實在晚上的環境下有很多紅外線,而這些紅外線是很多動物的眼睛都能夠看出來的,這就是因為它們眼部的構造和人類的不同,比方它們的眼睛底部有很多的晶點
  • 掃地機器人「眼睛」進化史
    ,「眼睛」的進化史絕對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部。近年來,隨著主流導航技術從LDS雷射雷達發展到vSLAM視覺導航,掃地機器人已經從「聽聲辨位」進化到「目之所及」,正當大家還在想未來掃地機器人會有一雙怎樣的「眼睛」時,2020年,各大廠商新一輪掃地機器人的產品發布,3D傳感器、dToF技術的應用,讓這雙「眼睛」繼續進化。這讓人類更加好奇,掃地機器人眼中看到的會是怎樣一個世界?
  • 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沙奈朵是這樣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神奇寶貝的進化是一個非常神秘的過程,沒有人看到過一個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過程!因此一些愛好者儘可能的將這一過程畫了出來,注意中間這種形態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過渡階段。以下純屬娛樂,請勿當真。
  • 侏羅紀世界進化攻略:侏羅紀世界進化怎麼通關
    導 讀 侏羅紀世界進化怎麼順利通關?很家在通關過程中因為不熟悉遊戲機制導致碰到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