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困惑:生物的眼睛是如何進化出來的?

2021-01-08 大臉科學視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者:大臉菌

作為面部之首,眼睛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崇拜的對象,許多教徒甚至用它來攻擊科學。他們無限放大眼睛的神秘,否認眼睛的進化規律。作為進化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奇蹟,動物眼睛的進化也曾讓達爾文一再感到困惑。

他在《物種起源》中甚至提到,眼睛簡直是自然界無與倫比的設計,他甚至覺得眼睛的形成很難用自然選擇來解釋。

至今為止,科學家依然沒有找到眼睛進化的「中間形態」。他就像是一瞬間的爆發,卻改變了生命演化的規則。而最能找到普遍規律的就是生物的感光器官,因此也有了之後的結論。

最早的眼睛要從單細胞生物談起。那時的眼睛還只是一圈感光細胞,感光色素讓生物有了趨光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找到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然而這種眼睛只能感受光的大小,卻不能辨別方向。如果一些天敵從不同方向進攻,只能坐以待斃。

眼蟲的眼點就可看作簡單的眼睛

為了能夠更好的感受不同角度的光線,生物的眼睛開始向內凹陷。這種凹陷不僅能很好的保護感光細胞,而且還增加了辨別方向的能力。雖然這時的眼睛並沒有成像能力,但是光憑這一點就能在當時的時代很好地活下去。

之後,眼睛的進化樹開始出現分叉,不同環境的動物開始朝著不同的眼睛進化路線發展,也呈現出更加精細結構的眼睛。我們就先從人類這條路線,看一下眼睛是如何進化到現在的模樣。

隨著時間的流逝,凹陷逐漸變成了一個前端有孔的杯子形狀,這就像「小孔成像」一樣,能夠讓它們大致辨認物體的形態。隨著杯口越來越小,杯狀越來越深,最終形成了眼腔。

之後空腔內漸漸多了一層透明組織,能對感光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再後來,這種透明組織開始分化出不同的內部結構,從晶狀體、玻璃體到角膜、視網膜再到虹膜,眼睛的結構變得更複雜,現代眼睛也有了雛形。

每一個結構的出現,對眼睛的視覺能力都有著質的飛躍。晶狀體、玻璃體增加了對光的折射作用,也讓這種能力變得更加穩定。同時,晶狀體的收縮舒張功能讓眼睛像鏡頭一樣,實現了自動對焦。

角膜的出現讓眼睛成了封閉結構,製造出更大的折射率,增加了視野寬度。虹膜就像光圈一樣能夠調節進光量的大小,以適應不同亮度的環境。

眼睛結構的複雜化也意味著視覺神經和中樞神經的複雜化。視網膜上有了更多的視覺細胞和感光色素,人類的世界從黑白時代走進彩色未來。

相比較人類,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眼睛進化卻走在了不同的道路。前者眼睛凹陷越來越深,進而增加了成像的清晰度;後者則進化出「複眼「,靠許多小眼睛將不同角度的呈現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影像。

我們常說,突變沒有方向,有方向的只是自然選擇。不管眼睛的進化選擇了哪個方向,都不是盲目隨機的,而是經過無數嚴苛環境的淘汰而生存下來的。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世界上每一隻眼睛,都是無數偶然事件所創造出的必然結果。

往期回顧: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200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文明?

全球變暖導致颱風變慢,但這卻不是好事,沿海城市可能要遭殃

相關焦點

  • 生物的進化,繼達爾文以後的進化研究
    達爾文之後, 幾乎所有高水平的生物學家均承認進化是事實, 並且認可自然選擇是引起進化性變化的必要理論。但是, 追溯到18世紀或更早期, 獲得性遺傳則被認為是引起進化性變化的另一個可能性。獲得性遺傳曾被達爾文認為是進化中的一個極重要的輔助性因素。達爾文還指出, 獲得性遺傳是一個可以反證的假說。
  • 這隻「蝦」 解答了「達爾文的困惑」
    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裡就特別提到,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同時這也成為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員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了解答「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的關鍵化石——「章氏麒麟蝦」,並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
  • 一隻來自寒武紀的「麒麟蝦」破解「達爾文困惑」
    寒武紀大爆發,因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產生了巨大挑戰,成為百餘年來困擾古生物學家的重大謎題。 近日,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添一項重大科學發現:一隻來自5億年前的「麒麟蝦」。這在古生物界掀起波瀾,它向世界再一次印證了生物進化論的預言。「麒麟蝦」的發現背後,是科研人員十餘年的潛心研究。
  • 達爾文的困惑,人類是最不符合進化論的
    但同時研究還發現地球上的生物都不存在中間種,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單細胞一點一點演變而來的,也就是人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那就存在進化不完全的生物,比如人猿,人是由魚進化而來的,那就存在人魚這樣的中間種。
  • 進化論遭質疑?達爾文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進化論解決眾多生存問題
    達爾文去世界各地觀察物種的形態,對整個生物圈中的各個物種進行研究,總結出一套比上帝創造論靠譜的進化論,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演化論。在達爾文進化論站穩腳跟後的當代,大眾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解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問題。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說法,那麼進化論的價值遠遠被人類大眾所高估了。
  • 寒武紀大量生物爆發,眼睛也從那時突然出現,進化論該如何解釋
    從前,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是如何而來,人類又是怎麼出現的。但是,自從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之後,世界上的一切好像都有了具體的脈絡。
  • 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對生命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假說,自從發表後就一直備受爭議,甚至不斷被推翻。現如今英國《自然》雜誌聲明:寒武紀時期的「四不像」,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增添實證。英國《自然》雜誌中報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一種五億多年前的奇異化石。
  •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
    文/瑤堇雲詩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吧,就是從古猿人一路進化而來的,一直到現在的人類,其中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其過程是相當漫長和艱辛的,讓是生活著不過百年的人類自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要將這些進化的歷史扒出來探討一番,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當然啦,肯定不會所有人都能發現,這也是需要探討研究一番的。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現在一般人了解的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是原汁原味的達爾文進化論,原始的達爾文進化論相當龐雜。達爾文進化學說大體包含兩部分內容,其一是達爾文繼承前人的進化學說中的部分內容(主要是布豐和拉馬克的某些觀點),其二是達爾文自己創造的理論(主要是自然選擇理論)和經過修改和發展的前人或同代人的某些概念(例如性狀分歧、種形成、絕滅和系統發育等)。達爾文學說形成於生物科學尚處在較低水平的19世紀中期,那時遺傳學尚未建立,生態學正在萌芽,細胞剛被發現。
  • 眼睛進化秘密揭示 達爾文進化論遭強力挑戰(圖)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反駁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論,最近,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眼睛進化的秘密,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提出了有力挑戰。科學家們發現,眼睛中感光層的光敏細胞是從我們祖先位於腦中的光敏細胞進化而來的,而非物競天擇。
  • 來看看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哪些漏洞
    這些都有悖於進化論中「連續」的特徵!為什麼連續的變化,產生出來的物種卻是不連續的呢?達爾文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面對化石的難題,接近達爾文的科學家朋友勸他放棄進化中「均變」的說法,改用「災變」的說法,就是動物不是漸進式的進化,而是跳躍式的進化。
  • 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缺陷
    達爾文進化理論自誕生以來,就長期處在爭論的漩渦之中,爭論不僅來自宗教,也來自學術界內部。宗教方面利用現有進化理論中的問題來否定生物進化的理念,學術界也遠沒有達到取得共識的程度。那麼,關於進化論大家爭論的焦點在哪裡?
  • 「國際蘭科植物基因組重大項目」成果解開「達爾文的困惑」
    蘭科的「謎之多樣性」  蘭花是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直至今日,科學家仍然循著達爾文的步伐,通過蘭花來研究植物如何進化及適應地球變化多樣的環境  蘭花有著珍貴的藝術價值,兼具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是我國的重要種質資源。作為植物界種類最豐富的「家族」之一,蘭花共有880屬近3萬種,約佔開花植物物種的10%。
  • 生命起源: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質疑及解惑
    目前對進化論的質疑,多數來自神創論,根據質疑類型可劃分為5大類。1、針對理論地位的質疑:進化論僅是個猜想。——進化論是對生物多樣性的解釋,有大量的事實依據來支撐,是科學理論。——到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可以把進化論理解為基因變異,環境選擇。基因本身微小變異,和表達出來的性狀出現較大差異,兩者不矛盾。比如計算機代碼,可能把很多 0 換成 1 也不影響結果,也可能換一個字節就使結果大相逕庭。而這具體如何發生,不是進化論的範疇。眼睛這樣複雜的器官,怎麼逐漸形成?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就好比你把一堆飛機的零件在哪裡隨便拋,經過幾十億年時間居然拋出一架飛機,而生物的突變就把各種組成人類的細胞、有機分子、無機分子等這樣散亂的、隨機地組合、突變,在大尺度的時間中居然締造出一個複雜結構的人,包括像眼睛這麼複雜的結構」 也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第一次用非神創論的方式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與特創論相伴隨的目的論則認為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貓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造出來是為了給貓吃,而整個自然界創造出來是為了證明造物主的智慧」。從15世紀後半葉的文藝復興到18世紀,是近代自然科學形成和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在科學界佔統治地位的觀點是不變論。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萬物是如何來的,特別是生命是如何出現,並且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那般多姿多彩?這既是一個哲學課題,也幾乎是所有文明從誕生起就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直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達爾文出版發行了自己的著作《物種起源》,系統闡述了生物進化論思想。生物進化論的誕生,幾乎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徹底推翻了此前人們所做的種種設想,改寫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考古學等學術框架。儘管今天有一些學者對生物進化論提出了與之相左的某些論點或者證據,但由生物進化論所統攝的生命科學體系卻依然是堅固而龐大的。
  • 達爾文進化論過時了,看看「快感爆炸」進化論吧
    人類是如何進化的?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這個問題達爾文已經用進化論做出了解釋,那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選擇」。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今天我也來挑戰一下達爾文進化論,談談我對人類和生物進化的理解。
  • 進化學說的鼻祖,不是達爾文!竟然是他!
    各種各樣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長期以來就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即使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後的這一百多年,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仍沒有停止。科學的爭論促進人們更深入地研究,使得生物進化的理論不斷發展。他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的大量觀察,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於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器官用得越多就越發達,比如食蟻獸的舌頭之所以細長,是長期瑟食螞蟻的結果(圖7-1)。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比如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縮、退化。這些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
  • 《自然》:這個五億年前的「四不像」,為達爾文進化論再添實錘
    這種蝦形化石長有五隻眼睛,同時還具有類似當時海洋中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捕食「大鉗子」和我們熟知的節肢動物(如蜘蛛、蜈蚣、螃蟹和蝴蝶)的多種特徵,被稱為寒武紀的「麒麟」,名叫「章氏麒麟蝦」,它是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又一有力實證。它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