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比目魚眼睛進化方式

2020-12-08 科學網

 

原始比目魚的化石圖片來源:Matt Friedman

 

大比目魚、舌鰨魚和比目魚不僅僅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在進化生物學領域,它們也同樣大名鼎鼎。

 

與大多數脊椎動物不同,比目魚的身體極不對稱,因為它的兩隻眼睛都長在身體同一側。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對稱性是比目魚適應海底生活的一種策略,因為它們的身體只有一面暴露在捕食者的威脅之下,而另一面則貼著海底。

 

但是這種適應是如何形成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解開其中的秘密。是基因突變一次性地導致了眼睛的錯位,還是其中一隻眼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改變它的位置?

 

現在看來,答案可能就在最近出土的一枚原始比目魚(Heteronectes)化石身上。這是一枚五千萬年前的比目魚化石,近日的《古脊椎動物學期刊》網絡版對這塊化石作了報導。

 

在這塊比目魚化石上,一隻眼睛位於頭部右側,而另一隻眼睛則位於頭部左側靠近顱骨頂端的地方。與此相似,現存的另一種原始比目魚(Amphistium)也有一隻眼睛位於頭部的中間。由此可見,原始比目魚(Heteronectes)似乎代表了比目魚由對稱向不對稱過渡的中間狀態。

 

這一化石的出土也說明,比目魚的眼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改變其位置的。這也成為進化論的新證據。(來源:中國科學報 郭勉愈)

 

相關焦點

  • 比目魚的眼睛
    1871年,米瓦特出版《物種發生》,列舉許多例子試圖說明自然選擇無法用以解釋生物結構的由來,其中一個後來經常被提及的著名例子,是比目魚的進化。  比目魚在英文裡被叫做「扁平魚」,這指的是它的身體形狀。不過,正如中文名稱所表明的,比目魚最奇特的特徵是它的眼睛。長著兩個眼睛的動物一般都是左右對稱各一個,比目魚的眼睛卻是擠在身體一側。
  • 奧「怪眼魚」化石或揭示比目魚凸眼進化歷程
    很多科學家認為,比目魚的長相是因為在其進化過程中的基因變異造成的,而還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奇特的樣子是比目魚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進化的。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缺乏關鍵性的化石證據,而奧地利的「怪眼魚」化石,可能是比目魚進化過程中的關鍵缺失環節。  據科學家介紹,隨著比目魚成熟,一隻眼睛移到魚頭的頂部,使兩隻眼睛位於同一側。
  • 美國一科學家揭開比目魚眼睛長在同一側秘密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150年前,比目魚和的眼睛為什麼不像其他魚類那樣對稱地長在腦袋的兩側,而是長在同一側?這個看似不大可能的進化結果一直困擾著達爾文,他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但沒有成功。150年後的今天,科學家通過對處於進化中間階段的比目魚化石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比目魚與眾不同的頭骨在數百萬年間的進化證據。
  • 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只長在一側?
    比目魚是鰈形目魚類的俗稱,因其兩隻眼睛位於頭部同一側而為大眾所熟知。在公元前220年前後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記載。牙鮃眼點上升,兩眼位於同側比目魚外形左右明顯不對稱,這是在其變態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其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一隻眼睛從頭部一側移到另一側、身體兩側色素分布明顯不對稱
  • 陳松林研究員主導繪製褐牙鮃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揭示比目魚變態發育...
    陳松林研究員主導繪製褐牙鮃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揭示比目魚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2016-12-09 11:04:、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的合作研究成果。該論文完成了褐牙鮃全基因組解析並揭示了光傳導通路調控變態過程眼睛移動和體色左右不對稱建立的機制。
  • 眼睛長在一邊的魚,比目魚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鏡與一般的魚不同,它的眼鏡都長在一邊,正因為這個奇特的長相,它被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一類長相古怪的魚,它們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同一側,所以人們稱其為「比目魚」;又因為它們的身體扁平,所以也叫「扁魚」。有的比目魚身上有美麗的斑紋。
  • 眼睛長在頭頂的比目魚,如何看清「腳」下的路?
    雖然比目魚的眼睛長在同一側,不過別擔心,在往上看的時候,它們也有辦法探查周圍的情況。本周的千奇百怪動物問答來自Clayton Louis Ferrara,他的問題是:「如果比目魚的眼睛長在頭頂,那怎麼感知海底的情況?」 比目魚遍布全世界,從8釐米的裸吻副棘鮃到3米的太平洋大比目魚都是大家族的一員。熱愛海鮮的你對它們一定不陌生,大比目魚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龍利魚、塌目魚和大菱鮃,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 為什麼比目魚的眼睛長在一側?是自然選擇和自身演化的結果
    其實,比目魚在剛出生的時候和其他的魚類沒什麼兩樣。它的眼睛也是均勻地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對稱分布。但是等到再過一陣時間,差不多二十天左右,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比目魚的形態開始發生變化,當它的身體長到一釐米左右的時候,比目魚一側的眼睛就開始往旁邊移動了。比目魚的眼睛移動路線,是通過頭部上緣,然後慢慢地移動到對面的一邊,直到跟另一隻眼睛接近時,才停止移動。
  • 快來一起走進比目魚的世界~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會跑到一邊去」這件事還耿耿於懷,咱們就痛痛快快地把它挖清楚吧。其實,比目魚剛出生的時候和別的魚一樣,眼睛也是萌噠噠地分別長在身體兩側的,萬萬沒想到吧?而2008年比目魚變態中間型的發現(牛津大學Matt Friedman),則證明了在進化過程中眼睛移位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發變化,而是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步演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從而佐證了達爾文的理論。
  • 好神奇,比目魚的兩隻眼睛為什麼長在同一側?
    比目魚分布在從熱帶到寒帶的廣闊水域中,多生活在沿大陸架中等深度否熱海水中,但有些則有時進入或永久生活在淡水中。比目魚模樣十分奇怪,扁扁的身體,左右很不對稱,一邊突出一邊平,仿佛是魚的半邊。更神奇的是,它的兩隻眼睛都長在一邊,背鰭則一直伸到頭前面。我國古代就有關於比目魚的記載。《本草綱目》中說:「魚各一目,相併而行」《爾雅·釋地》中也說「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古時候,人們以為比目魚是雌性雙雙並排一起遊動,好像夫妻一樣並肩前行,因襲就有「鳳鳥雙棲比目魚」的佳句。
  • 北海道發現超詭異比目魚!眼睛、牙齒都長右側,同伴左遊獨它右遊
    比目魚因兩隻眼睛都生在同一側,因此得名。不過在日本北海道豐浦町內浦灣(うちうらわん)近日捕撈到一隻「詭異比目魚」,眼睛跟牙齒都長在右側,導致牠遊泳時都跟同伴相反。
  • Nat Genet:破譯首個比目魚基因組 揭秘性染色體起源及底棲適應機制
    近日,迄今為止世界上首個比目魚基因組——半滑舌鰨全基因組精細圖譜在青島宣布完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表示,這是世界上首個測序完成的比目魚基因組圖譜,標誌著鮃鰈魚類養殖研究進入基因組時代。
  • 眼睛進化秘密揭示 達爾文進化論遭強力挑戰(圖)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反駁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論,最近,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眼睛進化的秘密,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提出了有力挑戰。科學家們發現,眼睛中感光層的光敏細胞是從我們祖先位於腦中的光敏細胞進化而來的,而非物競天擇。
  •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膚色的進化之謎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膚色的進化之謎 原標題:   人類擁有多種膚色,如非洲的阿高人(左)和蘇爾馬人(右)。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了有助於形成多種膚色的基因。
  • 鰈形目魚類統稱比目魚,比目魚的種類知多少?經濟價值如何?味道怎麼樣啊?
    比目魚並不是單指一種魚,而是指一類魚的統稱。我國古代的典籍中,曾經提到比目魚,說「東海有比目魚」等。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水平不高啊,認為比目魚其實是兩條魚,而且可能是一雄一雌結伴而行。如今,人們對海洋生物特別是魚類的認識越來越多了——當然包括比目魚而且捕撈到的比目魚也越來越多了。於是對世界海洋裡面的比目魚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了。按照魚類分類學,所有的比目魚都屬於魚類的「鰈形目」。
  • 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鮑寶龍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通過在牙鮃、半滑舌鰨、塞內加爾鰨等三種比目魚移動眼下方區域注射細胞分裂抑制劑,成功地抑制了眼睛的移動,培養出眼睛不移動、兩眼保持對稱的比目魚稚魚,並發現其左右額骨仍然保持對稱。可見,比目魚眼睛移動是眼睛下方有限區域內分裂的細胞之間產生擁擠的結果,並不是像布魯斯特假說所推測的那樣由額骨扭轉造成的;相反,額骨的扭轉是眼睛向上移動的結果。
  • 《解剖學》雜誌:研究揭示人類還在不斷進化
    《解剖學》雜誌:研究揭示人類還在不斷進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儘管我們願意相信我們是自然進化過程的終極目標,但人類遠非完美。我們顯然與靈長類動物的祖先有很多不同,但我們的進化徵程仍在發生,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適應性,這種適應性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可能是人類的下一個重大變化。這項發表在《解剖學雜誌》上的研究揭示,人類手臂上「多出」一條動脈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進化變化,表明我們的物種仍然在緩慢地變化。
  • 研究揭示轉錄迴路的進化規律
    研究揭示轉錄迴路的進化規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3 14:48:42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lexander D.
  • GBE:研究揭示rRNA加工機器的進化機制
    但該機制是否在真核生物普遍存在,該機制如何從沒有核仁結構的原核細胞的基礎上進化形成,又如何隨著真核生物的進化而不斷完善和分化,目前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真核細胞進化基因組學研究組馮金梅博士研究生在導師文建凡研究員的指導下,首先基於全基因組數據對真核生物五大超群中的77個代表物種和大量的原核生物(包括1375中真細菌和67種古菌)進行了SSU processome所有組分的同源搜索、鑑定和分子系統發生分析,揭示了如下規律:(1)SSU Processome廣泛存在於各類真核生物中,是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rRNA加工的普遍機制
  •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5:26 美國加州大學Trever G. Bivona、Collin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