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比目魚的化石圖片來源:Matt Friedman
大比目魚、舌鰨魚和比目魚不僅僅是眾所周知的美食,在進化生物學領域,它們也同樣大名鼎鼎。
與大多數脊椎動物不同,比目魚的身體極不對稱,因為它的兩隻眼睛都長在身體同一側。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對稱性是比目魚適應海底生活的一種策略,因為它們的身體只有一面暴露在捕食者的威脅之下,而另一面則貼著海底。
但是這種適應是如何形成的?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解開其中的秘密。是基因突變一次性地導致了眼睛的錯位,還是其中一隻眼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改變它的位置?
現在看來,答案可能就在最近出土的一枚原始比目魚(Heteronectes)化石身上。這是一枚五千萬年前的比目魚化石,近日的《古脊椎動物學期刊》網絡版對這塊化石作了報導。
在這塊比目魚化石上,一隻眼睛位於頭部右側,而另一隻眼睛則位於頭部左側靠近顱骨頂端的地方。與此相似,現存的另一種原始比目魚(Amphistium)也有一隻眼睛位於頭部的中間。由此可見,原始比目魚(Heteronectes)似乎代表了比目魚由對稱向不對稱過渡的中間狀態。
這一化石的出土也說明,比目魚的眼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改變其位置的。這也成為進化論的新證據。(來源:中國科學報 郭勉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