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人類擁有多種膚色,如非洲的阿高人(左)和蘇爾馬人(右)。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了有助於形成多種膚色的基因。
胡德良
大多數人會將非洲人與黑色皮膚聯繫起來。但是,非洲不同群體的人們幾乎包括了地球人類的每一種膚色,從南部蘇丹丁卡人的最深黑色到南非桑族人的米色都有。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造成各種皮膚色調的一些新的基因變體。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在線版上,該成果跟蹤研究了這些基因的進化以及它們是如何被攜帶到世界各地的。令人驚訝的是:造成歐洲人膚色較淺的一些基因突變也有著一種古老的非洲淵源。
研究人員一致同意,我們早期的非洲南猿祖先在濃密的毛髮下有著淺色的皮膚。該研究的首要發起人、賓夕法尼亞大學進化遺傳學家薩拉·蒂什科夫說:「如果你將黑猩猩身上的毛刮去,可以看到它的膚色是很淺的。如果長有體毛,就不需要深色皮膚的保護,照樣可以免遭紫外線的輻射。」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認為:在200萬年前的某個時候,人類祖先脫落了絕大多數體毛,然後他們迅速進化出深色皮膚,以防止罹患皮膚癌和遭受紫外線輻射帶來的其他有害影響。後來,當人類從非洲遷移到遠北地區時,他們進化出較淺的皮膚,以適應有限的陽光。在光線稀少的情況下,淺色皮膚能夠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此前,對膚色基因的研究符合上述情況。例如:在過去的6000年中,與淺色皮膚相關的一種「褪色基因」叫做SLC24A5,這種基因普遍存在於歐洲人群中。但是,蒂什科夫的研究團隊發現,普遍存在於歐洲的SLC24A5在東非也很常見,在衣索比亞的某些人類種群中有半數成員含有SLC24A5。蒂什科夫說:這種基因變體是3萬年以前產生的,很可能是由中東遷移到東非的人帶來的。然而,儘管許多東非人擁有這種基因,但是他們並沒有白色皮膚,這很可能是因為該基因只是形成皮膚色調的幾種基因之一。
研究小組還發現兩種相鄰基因——HERC2和OCA2的變體,這些基因跟歐洲人的淺色皮膚、淺色眼睛和淺色頭髮有關,但是它們產生於非洲;在淺色皮膚的桑族人中,這些變體是古老而常見的。研究小組提出:這些基因變體早在100萬年之前就出現於非洲了,後來傳播給歐洲人和亞洲人。蒂什科夫說:「在歐洲,引起淺色皮膚的許多基因變體都起源於非洲。」
研究團隊還利用一個光度計來測量皮膚的反射係數,研究涉及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和波札那的2092人。該團隊發現:東非的尼羅-撒哈拉牧民人群的膚色最深,如摩爾西族人和蘇爾馬人;南部非洲的桑族人膚色最淺;在兩者之間還有許多色調,如衣索比亞阿高人的膚色。
該研究豐富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削弱了舊的種族觀念。蒂什科夫說:你不能利用膚色對人類進行分類,就如同你不能利用像身高這樣的其他複雜特徵進行分類一樣。他說:「非洲人具有豐富的多樣性,根本不存在『非洲人種』這樣的說法!」